第二十五章暑假記事2與弟弟的相處(2 / 2)

弟弟聽見了喊聲,回過頭道:“我在抓魚。”

什麼,抓魚?難怪這裏聚集了這麼多的小男孩。早上她在小溪洗衣服的時候也發現了水麵總是飄著一些半死不死的小魚,當時沒多加留意,現在想起來才知道昨晚或今早肯定有人投藥了,不然不會飄這麼多的魚。

抓魚歸抓魚,早飯還是要吃的。妮子又朝著他喊道:“回家吃早飯。”

“你先回去”小男孩一句話給回了過來。

臭小子愛玩,顯然不想回去,對他好,還不領情,叫他回去吃飯,還拿翹。什麼時候才能懂事不讓人這麼操心啊。

由他去吧,他正在興頭上,反正叫也叫不回來。餓了玩好了自然會回來的。這麼大的孩子了,鄉下地方小,他也不會跑得特別遠,應該沒有事的。

妮子隻能這樣安慰自己,想開一點,否則氣都把自己氣個半死。

對這個弟弟,全家都很寵愛,不僅僅是因為他是這一代唯一的男孩,農村裏重男輕女的思想在那個時代還是很普遍的,奶奶是舊社會過來的人,自然也把這個男孫看得格外重要,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水裏怕化了。

全家人寵愛還有另外一個原由:想當年,妮子媽媽去世的時候,小東才一歲左右,小時候沒有母乳吃,全是喝的米湯,那個時代還沒有奶粉,再大點能吞咽了,喂點稀飯,就這樣一勺勺地喂大的。各方麵營養都跟不上,身體抵抗力自然差,三天兩頭地感冒發燒。經常在醫院裏來來回回。那時候,全家人都擔心,這麼小的孩子能挺過來嗎?

事實證明,小東挺過來了,漸漸地大了,身體較之以前好很多了,吃飯也大口大口了,比較愛玩,也調皮,小男孩都是這樣的。

放暑假回來沒過上幾天安寧的日子,妮子和小東就杠上了。

有時僅僅是為了一丁點綠豆大的小事吵個不停,嚴重的時候,一個人在前麵跑,一個在後麵舉著棍子追趕著要打人,跑的人自然是妮子,誰叫她大一些就是大一些,總是要明白事理一些,常常讓著小的。小的還不懂事,得了便宜還要事事占上風。跑著跑著累了妮子就躲進自己的房間,把門從裏麵栓上,任憑小東在外麵拍打喊叫,就是不開門。

這樣吵鬧的日子很多,小孩最不記仇,昨天剛吵鬧今天又嘻嘻哈哈玩在一起等明天又吵起來了。

人與人之間相處是很奇妙的,不在一起的時候,彼此牽掛惦念,真正在一起了,日常生活的種種小細節就突顯出來,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和問題。這些矛盾和問題堆積久了,就像火山一樣終有一天爆發出來。

相處貴在一個“度”字,如何把握好這個度?

距離能產生美,再親密的親人天天粘在一起,也會日久生倦嫌惡,不如退一步,保持一點距離,給雙方一個自由呼吸的空間,偶爾想著,念著,牽掛著都是很美好的。

可是,太遠的距離成就的就不是美,而是冷淡,感情是脆弱的,最經不起時間和距離的衝淡,一旦感情淡了,親人也就彼此疏離冷漠。

家是溫馨的港灣,支撐這個港灣的是親情。而親情需要親人之間相互維係,血濃於水隻是最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