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產褥期要注意的細節(2)(1 / 3)

第二期的情形

①母體的變化。子宮的收縮大約每二三分鍾收縮40~50秒,有時甚至持續一分鍾或一分鍾以上。

到了這個時期,由於子宮強烈地收縮使產婦會自然地用力,因而促使變大的胎胞破裂,羊水流出,這就是胎兒即將誕生的征兆。

產婦用力後不久,就可從陰道外隱約地看到胎兒的頭部。這個時期就稱為“排臨”。

此時,產婦會有排出某種硬物的感覺。實際上,如果仍有糞便殘留在母體內,也會被推擠出來。不過,通常在分娩前產婦就已灌腸排便,所以此時隻是有感覺,而非真的排便。即使真的排便,也不必不好意思,盡管安心用力即可。

此外,如果膀胱中有尿液積存,也可能會順勢排出,但一般都會有導管協助排尿,所以也不必擔心。

子宮收縮時,從外麵可以看見胎兒的頭部,停止收縮時,就看不見這種狀態(排臨),不久後會進入到另一個階段,即使子宮停止收縮,胎兒也不會再縮進去,這個時期就稱為“發露”。

從此時到頭部出來的期間,隨著外陰部強烈的緊張,產婦會有如同燒灼般的炙熱感受。

胎兒的頭部出來後,其餘的部位出來就容易多了,按照肩膀、手、身體、腳的順序,一一順利地出來,同時流出溫暖的羊水。

嬰兒平安地誕生了,但臍帶仍與殘留子宮內的胎盤相連。

第二期的子宮是什麼狀態呢?這時的子宮口已完全擠開,整個子宮的形狀也不再呈葫蘆狀,而變成上下一般粗的袋狀。

雖然子宮口已全開,但由於產道的外側被骨盆的骨頭所包圍,寬度隻能讓胎兒勉勉強強地通過。所以母親必須做有效的用力,幫助胎兒順利通過產道。

另一方麵,變大的胎胞在陰道內逐漸膨脹,不久因受到陰道壁的壓迫及胎胞本身的內壓增加、母親的用力等而自然破裂。

進入分娩第二期之後,成為產道的陰道及外陰已做好充分伸展的準備,借由產道適度地用力,胎兒的頭部就會從子宮口下降到陰道內。然後借著母親用力的協助,排開陰道壁,不久後逐漸接近外陰的出口。

平常狹窄的陰道口,在分娩時由於具備充分的伸展性而能擴大。因此,使得肛門與陰道口之間(會陰部)被拉成極薄的狀態。

當胎兒的頭部一口氣滑出時,這個部分會有裂開(會陰裂傷)的危險。所以醫生或助產士禁止產婦用力時,產婦就必須改做短促呼吸。

②胎兒的姿勢。若是初產的話,在第二期剛開始時,胎兒的頭部約位於骨盆的中央,臉部朝向母親的斜後方。之後逐漸朝向正後方,並下移至骨盆的出口。這也是骨盆出口縱向變長的原因。

由於產婦生產時是采用仰臥的姿勢,所以胎兒是以臉部朝下的狀態出來。然後保持這種狀態,在最大的頭部出來之前,胎兒是以下頜貼近胸部的姿勢向前進,等到最大的頭部出來,胎兒就一口氣似的滑出來。

此時,助產者一麵用左手防止胎兒頭部急速地滑出,一麵用右手預防會陰的裂開,並將胎兒朝下的臉部抬高,慢慢轉向正麵,使頭部完全出來,以極力保護會陰部。

當胎兒的頭部出來時,肩膀還在骨盆的出口處。肩膀出來的方式與頭部不同,為使寬大的肩膀配合縱向較長的骨盆出口,必須順著胎兒移動的方向,將胎兒轉向側麵。

因此,助產者會將臉部朝下的胎兒的身體轉向側麵,然後先讓上肩出來,再讓下肩出來,最後再把整個身體拉出來。

剛出生的嬰兒在通過產道時,有時由於羊水、分泌物堵塞口鼻,所以不會馬上哇哇地哭。

此時,隻要將嬰兒口、鼻中的羊水或其他分泌物用導管吸出,嬰兒就會發出充滿活力的哭聲。

把嬰兒的身體擦幹淨,再切斷臍帶,嬰兒就成“獨立的個體”了。

③第二期的注意事項。配合收縮用力:收縮1次約用力3次,產婦要遵照醫生或助產士的指示,務必配合收縮用力,才能使用力達到最佳的效果。

子宮未收縮時用力,不但無用,還會使自己精疲力盡。

在子宮收縮期間必須連續用力約3次。用力時,不必在意姿勢好看與否,隻要采取最容易用力的姿勢即可。還看不見嬰兒的頭部時,可采取側臥,好像要抱住腳似的用力,如此較為容易且效果頗佳。

看得到胎兒的頭部時,由助產者從兩側抱住產婦的腳部並抬高讓產婦用力的方式,也具有很大的效果。

用力之間做腹式深呼吸:當子宮收縮暫停時,可趁機做兩三次的腹式深呼吸,為下次收縮時的用力做準備。

短促呼吸時不可發出聲音:胎兒頭部最大的部分要出來時,不可用力,隻要反複做短促呼吸即可。

此時,醫生或助產士會教你怎麼做,當你獲得指示後,應立刻將手交叉放在胸上,無論如何都不可用力,隻要“哈!哈!”的做短促呼吸即可。在這時即使是輕微地用力或發出聲音,都可能使胎兒的頭部順勢迅速滑出,對會陰部造成意想不到的重大傷害,有時甚至會傷及肛門。

解渴僅止於潤喉的程度:產婦開始用力後,特別容易口渴。此時,可用吸飲的方式喝些不甜的紅茶、果汁、茶等,但僅止於潤喉的程度。

開始消毒:外陰部消毒過後,產婦必須仰臥,雙腳盡量張開,膝蓋彎曲。

由於胎兒即將出生,為了方便醫生或助產士協助分娩,即使再難受,也要保持這個姿勢,與醫生充分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