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前列腺癌的轉移途徑有哪些
前列腺癌的轉移途徑有:
(1)直接蔓延:早期穿破包膜向局部擴散,浸潤鄰近組織器官,首先侵犯精囊、膀胱、輸精管、盆腔內組織等。此時,前列腺結節增大,邊界不清。有的局部腫塊在很小時就穿破包膜,浸潤鄰近組織器官,但也有長期固定不變者。
(2)血行轉移:血行轉移較多見。癌細胞隨血行到骨骼,造成骨轉移,其部位是骨盆、腰椎、股骨和肋骨。癌細胞隨血行亦可到肺、肝、胸膜、腎、腦等。
(3)淋巴途徑:前列腺癌侵犯淋巴管,經髂內、髂外淋巴結轉移,亦可延及縱隔及鎖骨上淋巴結。由於前列腺淋巴結與精索淋巴結在小骨盆腔相交通,以致轉移到精索部位。
34.前列腺癌應與哪些疾病相鑒別
(1)前列腺增生:可出現與前列腺癌相似的症狀。但病人一般狀況好,排尿困難,有反複。腺體呈彌漫性增大,表麵光滑,有彈性,無硬結,酸性磷酸酶不增高。
(2)前列腺結石:因前列腺有質地堅硬的結節與前列腺癌相似。但前列腺結石做直腸指檢時,有時可有摩擦聲,X線照片可見恥骨聯合附近有結石陰影。
(3)前列腺結核:有結核病史或合並有泌尿係其他部位結核。腺體稍增大,較硬,有結節。尿中可直接查到結核杆菌。
(4)前列腺肉瘤:與前列腺癌症狀相似,但前列腺肉瘤發病率以青年人較高,本病雖有前列腺腫大,但質地柔韌,軟如囊性。活體組織檢查可以確診。
(5)纖維硬結:多為慢性前列腺炎症,長期不愈,有纖維組織增生,局部有結節,僅限於包膜內,硬韌有抵抗。主要區別在於酸性磷酸酶不升高,前列腺活體組織檢查無腫瘤改變。
(6)慢性前列腺炎:急性發作時尿路症狀與前列腺癌相似。但腺體稍增大,質稍硬,中央溝存在,前列腺液中膿細胞增多。
(7)非特異性肉芽腫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有結節,易與前列腺癌相混淆。
但癌結節一般呈彌散,高低不平,無彈性。而前者的硬結發展較快,呈山峰樣突起,軟硬不一。需行活體組織檢查才能確診。
35.前列腺肉瘤的診斷
前列腺肉瘤是比較少見的一種前列腺惡性腫瘤,前列腺肉瘤病程發展極快,預後不良,兒童患者尤差。一般自確診以後很少有生存1年以上者。
前列腺肉瘤早期不出現症狀,因此,當症狀出現時腫瘤已相當大。小兒橫紋肌肉瘤進展極快,常有急性尿瀦留或便秘;成人平滑肌肉瘤及纖維肉瘤發展較緩慢,但也都在病人有局部或遠處轉移症狀出現時才來就醫。一般早期症狀為膀胱頸部梗阻,如尿頻、尿線細、尿流中斷、排尿困難等;晚期症狀多為劇烈疼痛,可放射到骶部、坐骨神經或擴散到腰部及會陰部。隨著腫瘤發展,全身症狀可出現明顯消瘦、貧血及惡液質。任何年齡特別是兒童,出現排尿困難,尤其合並明顯便秘,直腸指診檢查發現無壓痛的前列腺腫塊時就應高度重視,一般穿刺活檢可以確診。前列腺肉瘤一般發現較晚,手術及放射治療效果不佳,化療常為重要的治療措施,其中常用藥物有長春新堿及環磷酰胺等。
36.前列腺肉瘤的發病情況
前列腺肉瘤是前列腺部位惡性腫瘤的一種,與前列腺癌又有所不同。
前列腺癌主要發生於前列腺上皮細胞,而前列腺肉瘤則發生於前列腺間質。
前列腺肉瘤占前列腺惡性腫瘤的0.1%,來自中胚葉,經不同程度分化可形成各種類型肉瘤。常見的有橫紋肌肉瘤、平滑肌肉瘤、纖維肉瘤,此外還有淋巴肉瘤、黏液肉瘤、血管肉瘤、軟骨肉瘤等,但比較少見。橫紋肌肉瘤多見於小兒,平滑肌肉瘤多見於成人。
前列腺肉瘤是一種少見的前列腺部惡性腫瘤,它在前列腺惡性腫瘤中所占的比例在我國為2.7%~7.5%,而在西方發達國家為0.1%~0.3%。
這種差異可能與西方國家前列腺癌比例高,而我國前列腺癌發病率低有關。
前列腺肉瘤在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但多見於青年人及兒童,約30%發生於10歲以內,75%發生於40歲以內。據上海18家醫院統計,1959-1979年20年間,共發現前列腺肉瘤7例,其中6例的年齡為24~37歲,另外1例的年齡為62歲。本病發病率雖不高,但腫瘤生長迅速,預後不良,應引起高度重視。
37.前列腺肉瘤的臨床表現和病理表現
(1)臨床表現:前列腺肉瘤的生長速度快,常表現為尿頻、尿痛、排尿困難和血尿。這是由於腫瘤壓迫膀胱及尿道引起的。腫瘤如果浸潤到直腸,可出現排便困難。如果壓迫輸尿管,可引起腎積水和尿路感染。如果壓迫靜脈、淋巴管或神經,可引起下肢水腫和疼痛。前列腺肉瘤多發於年輕人,如果年輕人突然出現上述症狀時,應懷疑患有本病。對前列腺肉瘤患者進行直腸指診,可觸及腫大的前列腺,柔韌而具彈性,可有波動感,表麵光滑,或可捫及分葉或結節,應與前列腺囊腫及前列腺膿腫相鑒別。通過膀胱尿道造影可顯示尿道移位,膀胱底部抬高,容量減少。前列腺肉瘤有40%可發生遠處轉移。如攝X線片可發現骨骼及肺的轉移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