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繼續助力,讓結局完美(1)(2 / 3)

人生要常立誌

有諺語雲:愚者常立誌,慧者立長誌。但是今天看來,這句話要改一下了,常立誌的人一樣是智者。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鬆邀請賽中,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奪取了冠軍。當記者們問他“你憑什麼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時,他隻回答了一句話:用智慧戰勝對手!

當然,許多人都認為這個偶然跑到最前麵的矮個子選手是在故弄玄虛。馬拉鬆比賽是體力和耐力的運動,身體素質好又有耐力,自然就有希望奪冠。爆發力和速度都在其次,說用智慧取勝,確實有點勉強。

兩年後,意大利國際馬拉鬆邀請賽在意大利北部名城米蘭舉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隊參加比賽。這一次,他又獲得了世界冠軍。記者再次請他談經驗,山田本一性情木訥,不善言談,回答的仍是上次的那句話:用智慧戰勝對手!

這一回記者在報紙上沒有再挖苦他,但是對他所謂的“智慧”仍舊迷惑不解。

這個謎底直到10年之後才終於被解開——山田本一在他的自傳中是這樣說的:

“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以較快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著第二個目標衝去。40多公裏的賽程,就這樣被我分解成了幾個小目標,輕鬆跑完了。起初,我並不懂得這樣的道理,我把目標定在40多公裏外終點線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公裏時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麵的那段遙遠路程給嚇倒了。”

山田本一就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常立誌的人,因為這裏說的常立誌是指不斷為自己樹立近期人生目標的人。

在現實中,我們做事情之所以經常會半途而廢,這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為難度較大,而是我們覺得成功離自己太過遙遠。確切地說,我們不是因為失敗而放棄,而是因為倦怠而失敗。其實,在人生的旅途中,隻要稍微具備山田本一的智慧,一生中也許會少了許多懊悔和惋惜。

在奔跑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體會:如果你的目的地太過遙遠,很容易就會喪失自信。的確,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目標看起來一時難以實現,但你可以把它們分成若幹個可以很快實現的小目標,然後集中精力想辦法逐一實現這些小目標。當這些小目標全部實現時,你的大目標也就實現了。

輝煌的人生不會一蹴而就,它是由一個個並不起眼的小目標堆砌起來的。讓我們把目標化整為零,用一個個小的勝利贏得最後的大勝利吧。

有時候,某些人看似一夜成名,但是如果你仔細翻看他們的曆史,就會知道他們的成功並不是偶然得來的,他們早已投入無數心血,打好了堅固的基礎。那些大起大落的人物,聲名來得快,去得也快,他們的成功往往隻是曇花一現而已,因為他們並沒有深厚的根基與雄厚的實力。

富麗堂皇的建築物都是由一塊塊獨立的石塊砌成的。石塊本身並不美觀,但組合在一起卻是一個完美的整體。

也許,我們無法一下子拯救或者改變自己,但我們可以一步一步地堅持下去,終有一天會有所收獲。

畫一張人生地圖

前麵已經講到人生要常立誌,這就需要我們有自己的人生目標,也就是要有大的方向。沒有設計圖的搬磚似的工作是上班族職業枯竭的主要症結――缺乏人生的方向與目標。如果清楚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想過什麼樣的生活,你即使一路走來顛簸失意,也不會因一時失落覺得疲累不堪、抱怨連連。

王浩27歲編輯

27歲的我已經在這家跨國公司裏工作了8年,其間,我用了5年的時間從一個實習生手腳並用地爬到了部門經理的位置。要知道,在我們這家外國公司裏,部門經理已經是中國籍員工可以達到的最高位置。做了3年的部門經理,一切對我來說已經駕輕就熟。但是,這種過於安逸的生活不僅沒有讓我感到輕鬆,反而越來越煩躁,我不知道在以後的20年中,我的明天是否永遠將是今天的拷貝。我也想過自己創業或換別的公司,但卻無法割舍這裏熟悉的氛圍和優厚的薪酬。在這種矛盾的狀態下,我成了被慣性推著走的、沒有方向的人。

這個例子裏有沒有你的身影,或者說他是不是也正說出了你的心聲?相信很多職場中人都有這樣的體驗,這正是因為你的人生沒有一個好的定位,自己的人生也沒有什麼目標規劃。

記得上大學的時候都有過畢業規劃,每一個人都需要做一個生涯規劃,確立人生的大方向與目標,這有助於你在工作中自我定位。如果你一時找不到生涯目標,不妨將現階段的個人方向和目標與公司的發展相配合,與同事共同討論一些方案,擬個三大目標或四大計劃,再拆解成每天的工作進度,這也就是所謂的奮鬥目標長短結合。在說到這裏的時候要插一點東西,那就是明白自己是為什麼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