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繼續助力,讓結局完美(1)(3 / 3)

許多人剛參加工作,對工作充滿新奇和無限的期待,根本來不及思考自己的人生規劃。這樣很容易在激烈的競爭中迷失自己。實際上非常有必要在剛參加工作時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我在為誰工作?答案應該是:我在為自己工作。這個道理,在剛參加工作時就該明白。

許多身在職場的人都會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你在為誰工作?這樣的思考會產生兩個結果:一個是覺得自己在為公司工作,或者說是在為老板工作;另一個就是認為自己是在為自己工作,而且無論是在什麼單位。很明顯,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工作態度,也必然產生不同的結果。

對於前一種人來說,這似乎是個再簡單不過的問題。他們的邏輯大致是這樣的:我在企業工作,而企業是屬於老板的,那所以很明顯,我在為企業、為老板工作。至於通過工作學到的知識,積累的經驗,他們都把這些簡單地用薪酬加以衡量,他們隻關心薪酬的多少,這也是他們工作最大、最原始的動力。

對於後一種人來說,雖然身處企業,企業也屬於老板這一從屬關係同樣存在,但他們更多看中的是通過工作,自己從中得到的收獲。薪酬當然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他們更關注在工作中學到的知識和積累的經驗。因為他們清楚這些才是自己事業大廈最不可缺少的基石,而薪酬就如同這座大廈漂亮、悅人的裝潢一樣,隨時都可以更換。

這樣比較就可以看出,工作是在為自己。為自己一點點地積累財富,一點點地碼高事業的大廈。

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員工,就首先要樹立正確的觀念——工作是人生價值的體現,是人生的存在形式,不管你在哪裏工作、為誰而工作,你首先是“工作”,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好,然後才是為誰而工作的問題。其次要有正確的心態——為自己而不是為老板工作的正確的心態。

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應將心態回歸於外行,抱著學習的態度,將每一次任務都視為一個新的開始,一段新的體驗,一扇通往成功的機會之門。千萬不要視工作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結果做得心不甘情不願,於公於私都沒有裨益。

相信很多人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魯西做了十幾年的木匠活,他因敬業和勤奮而深得老板的信任。天長日久,魯西對老板說,自己想辭職做一些別的嚐試。老板十分舍不得他,再三挽留,但是他去意已決,不為所動。老板隻好答應他的請辭,但希望他能再幫自己蓋一座房子。魯西自然無法推辭。

魯西身在曹營心在漢,心思全不在工作上。用料也不那麼嚴格,他出的活全無往日的水準。老板看在眼裏,卻什麼也沒說。等到房子蓋好後,老板將鑰匙交給了魯西。

“這是你的房子,”老板說,“我送你的禮物。”

老木匠愣住了,悔恨和羞愧溢於言表。他蓋了那麼多豪宅華亭,最後卻為自己建了一座粗製濫造的房子。

這個故事的寓意不言而喻。你是不是也為魯西的行為以及結局感到惋惜?但是讓我們回頭反思一下自己,自己有沒有做過像魯西一樣的蠢事呢?如果你是為了理想,為了讓自己活得有實實在在的價值、被他人和社會認可、為了沒有白活一生而工作,而不僅僅是為了一份薪水而工作,那麼你就不會有魯西這樣後悔的機會,而你的人生同樣會得到更多的樂趣和收獲,因為你的人生已經確立好了大的方向,在你明白自己為什麼而奮鬥的時候這個目標會越加明確,這樣你就不會感到迷失在工作堆中,找不到方向,從而更好的指引你前行。

另外,要分階段給自己確定目標。我們往往是在爬坡的時候,感到幹勁十足,充滿激情;當爬上山頂的時候,反而覺得迷茫。所以職場上有必要在發展到一個階段的時候,給自己樹立新的目標。這樣總是覺得有方向、有動力、有奔頭,有助於保持高漲的工作熱情。

集中精力,緊盯目標

既然已經為自己的人生畫好了地圖,那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集中自己的精力,緊緊盯住目標不放,隻有這樣才有可能成功。每個人都會遇到事業的低潮,但有的人一遇到挫折和失敗就垂頭喪氣、無精打采,期望上天垂憐能改變命運,殊不知如果心中沒有希望、眼中看不到陽光、對生活無所熱愛、對朋友無所忠誠,那他怎麼會戰勝困難和挫折,怎麼會取得成功?

盧梭說過,當一個人一心一意做好事情的時候,他最終會成功。

在央視的《人與自然》的節目中,曾經有這樣一個鏡頭:在非洲馬拉河的兩岸,青草鮮嫩,一群群羚羊在那兒無憂無慮地享受。這時,一隻非洲豹悄悄地隱藏在草叢中,準備向羚羊發起進攻。它悄悄地向羚羊逼近。突然,羚羊察覺到了危險的降臨,立刻開始四下狂奔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