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看好世界(1)(2 / 3)

13歲時,丘吉爾進入了英國一所名牌中學——哈羅中學,可是丘吉爾在學業上卻始終居全班末位。學習成績不佳,行為怪僻,使他從來都沒達到優秀學生的標準。不過大家都覺得他可以成為一名出色的軍人,因為隻有在表現無畏和勇敢的時候,他才特別出色。

有一次,在他去瑞士旅行期間,他和一位同伴在萊蒙湖中劃船,劃到遠處後,他們跳入湖中遊泳。正當他們遊得歡暢時,刮起的大風把小船吹遠了。他們發覺不妙,趕快遊過去想抓住小船,可是一次又一次地失敗,風把小船越推越遠,使他們一下子麵臨生死關頭。丘吉爾意識到隻有這艘小船能救他們,便鼓起餘勁遊向小船,當他精疲力竭時,終於抓到了小船,他救了自己,也救起了同伴。

如果說他在學業成績方麵屈居人後,那麼他在無畏無懼這一點上無疑是勝人一籌的,而這恰好是一個好軍人所需要的潛在品質。正是這方麵的卓越潛能,使丘吉爾成為二戰時期的風雲人物。

百煉成鋼

在厄運麵前頑強的意誌力就是最終勝利的資本,世界名企業家中有不少在逆境中意誌頑強敢於拚搏反敗為勝的例子。他們從厄運中脫穎而出,反而使他們的企業更具有旺盛的活力,這都應了人們這樣一個比喻:“百煉成鋼”。

日本索尼(SONY)公司的彩色電視機是譽滿全球的高檔商品。但是,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當它最初出現在美國市場上時,還是一種受人歧視的“雜牌貨”。當卯木肇擔任索尼公司國外部部長,風塵仆仆來到美國芝加哥市的時候,索尼彩電竟在當地寄賣商店裏睡大覺,蒙塵垢麵,無人光顧。

經過研究,卯木肇選定當地最大的電器銷售商馬歇爾公司作為主攻對象。第二天上班時,他興衝衝地趕到馬歇爾公司求見公司經理。名片經傳達人員遞進去很久才退回,回答是“經理不在”。以後,他一連3次去見馬歇爾公司都被拒之門外。

但是,卯木肇沒有因3次碰壁而灰心,他下定決心,不見經理,誓不罷休!

第4次去敲門,經理終於同意接見。卯木肇高高興興地走進經理辦公室。“我們不賣SONY的產品!”沒等卯木肇先生開口,經理就是這樣一句。他還沒來得及轉過神,這位經理又劈哩啪啦大發一通議論,大意是“你們的產品降價拍賣,像一隻癟了氣的足球,踢來踢去無人要。”

麵對眼前的困難忍氣吞氣,涎著笑臉唯唯諾諾,表示一定接受意見,不再搞削價銷售,立即著手改變商品形象。卯木肇認為“見”比不“不見”總算進了一步。他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決定采用“韌”的方法,繼續“纏”住這位經理,他立即從寄賣商店取回索尼彩電,取消削價銷售,並在當地的報刊上重新刊登廣告,再造商品形象。然後,卯木肇帶著刊登新廣告的報紙,再次去見馬歇爾公司經理時,他滿懷信心。

哪知見麵後,經理又提出:“SONY售後服務太差,我們不願銷售。”卯木肇沒有爭辯,回駐地後立即設置索尼彩電特約維修服務部,負責產品的售後服務工作。隨即又刊登廣告,公布特約維修服務部的地址和電話號碼,保證顧客隨叫隨到。

但是,馬歇爾公司經理在第三次見麵時繼續刁難,再度提出“SONY在當地的形象不佳,知名度不夠,不受消費者歡迎”而拒絕銷售。雖然仍舊遭到拒絕,但這位經理挑剔的由頭越來越少,這是成交的先兆,值得卯木肇繼續努力。回駐地後,卯木肇立即召集公司30位工作人員,規定每人每天撥5次電話,向馬歇爾公司詢購索尼彩電。接連不斷的求購電話搞得馬歇爾公司雇員暈頭轉向,誤將索尼彩電列入“特交貨名單”。

事後,卯木肇再一次見到經理時,經理大為惱火:“你搞的什麼鬼?!製造輿論,幹擾我公司正常工作,太不像話了。”卯木肇不慌不忙,等經理火氣消了一點時,大談索尼彩電的優點。他態度十分誠懇地說:“我三番五次求見您,一方麵是為本公司的利益,但同時也考慮了貴公司的利益。在日本國內最暢銷的索尼彩電,一定會成為馬歇爾公司的搖錢樹!”馬歇爾公司經理聽了這番話以後,又找了一條理由:SONY產品利潤少,比其他彩電的折扣少2%。這時,卯木肇不是急於提高折扣,而是巧妙地說:“折扣高2%的商品,擺在櫃台上賣不出去,貴公司獲利不會增多;索尼折扣雖少一點,但商品銷得快,資金周轉快,貴公司不是會獲得更大的利益嗎?”

卯木肇每一次發言,都站在經理的立場上,處處為馬歇爾公司的利益著想,合情合理,態度誠懇,終於使這位經理動了心,同意代銷兩台彩電試試。但條件十分苛刻,如一周之內賣不出去,請搬回去。對此,卯木肇滿懷信心,回駐地後立即派兩員能幹的年輕英俊的推銷員送兩台彩電去馬歇爾公司。當天下午4點鍾,兩位年輕人回來,報告兩台彩電已銷出,馬歇爾公司又訂了兩台。卯木肇大喜。至此,索尼彩電終於擠進了芝加哥“帶頭牛”商店。當時正值12月初,經過聖誕節,一個月之內竟賣出700餘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