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看好世界(1)(1 / 3)

看好世界不同於看破紅塵。看好世界是人和外部世界和諧的心態。你認為世界是好的,世界就是好的。因此看好世界意味著發掘潛能、笑對逆境、善敗者不亡。

發掘潛能

在陷入逆境、困境或失敗的情形下,一個人如果心理素質較弱,經受不住外來的壓力就會自暴自棄,以致使事業陷入絕境難以自拔,不免會飲恨終生。隻有樹立堅強的意誌,善於研究思考,發掘潛能,才能在錯綜複雜的環境中反敗為勝。

世界是鏡子

一個人的心態決定了世界的麵貌。

有個人,經常與鄰居發生爭執,彼此之間嫌惡。有一天,這個人的牛丟失了,於是便懷疑是鄰居偷了。他左想右想,越看鄰居越像是偷牛的人。

過了幾天,牛居然自己跑回來了。於是他再看那位鄰居,樣子好像又不是偷牛的人了。

一個星期六的早晨,一個牧師正在為講道詞傷腦筋,他的太太出去買東西了,外麵下著雨;小兒子又煩躁不安,無事可做。後來他隨手拿起一本舊雜誌,順手一翻,看到一張色彩豔麗的巨幅圖畫,那是一張世界地圖。他於是把這一頁撕下來,把它撕成小片,丟到客廳地板上說:“強尼,你把它拚起來,我就給你兩毛五分錢。”牧師心想他至少會忙上半天,誰知不到10分鍾,書房就響起敲門聲,他兒子已經把圖拚好了。牧師真是驚訝萬分,強尼居然這麼快就拚好了。每一片紙頭都整整齊齊地拚在一起,整張地圖又恢複了原狀。“兒子啊,怎麼這麼快就拚好啦?”牧師問。“噢,”強尼說,“很簡單呀!這張地圖的背麵有一個人的圖畫,我先把一張紙放在下麵,把人的圖畫放在上麵拚起來,再放一張紙在拚好的圖上麵,然後翻過來就好了。我想,假使人拚得對,地圖也該拚得對才是。”牧師忍不住笑起來,給他一個兩毛五的銀幣。

“你把明天講道的題目給了我了。”他說,“假使一個人是對的,他的世界也是對的。”

在好幾年前,證嚴法師在花蓮的醫院裏,見到一位困苦的病人,窮到連繳保證金的錢都沒有。在這種情況下,院方卻將他給趕了出來。證嚴法師目睹了這一切,便發誓要讓所有該幫助的人都能獲得幫忙。現在,“慈濟功德會”有超過300萬的會員在世界各地盡其所能地幫助該幫助的人們,而多數的人聽到“慈濟”也都會豎起姆指直誇好!

“慈濟”之所以會贏得多數人的肯定並非沒有原因的,他們的行為就是為大眾之利而行之。這好比是春秋時代的墨子一般。墨子講的學說就是標準的“利他主義”者,隻要那裏需要他們,他們一定會趕去幫助,無論路途多遙遠、事件多艱巨。而現在的“慈濟”正是延續著墨家的宗教情懷,向世界傳播其愛心。

或許一般人並沒有像墨子與“慈濟”那樣偉大,但是我們仍要自己向他們學習。學生可以參加服務性社團學習著去照顧老幼;而成人也可以多參與社會鄰裏的活動,一齊為社區、鄉裏盡一分心力,這些事情都是以幫助他人作為出發點的。

有一位瞎了右眼的國王,他請3位畫家替他畫肖像。第一位畫家很忠實的描繪出國王的五官,國王很不滿意地將他處死。第二位畫家見狀,趕緊替國王畫了一幅雙目正常的畫像,國王更火了,又將畫家處死。隻見第三位畫家不急不徐的,將國王右半側的臉給呈現出來,不但寫實而且又表現出國王英勇的氣質。當然,這個畫家獲得了許多的賞賜,也成為宮廷禦用畫師。

不要去過分揭露他人的瘡疤,縱使這個瘡疤是一個“公開的秘密”,如同那位國王,他還是不愉快這個弱處被清楚地暴露出來。而如第二位諂媚的畫家,他的舉動卻又太過分了。試問:他所畫之雙眼正常的肖像會是國王本人嗎?當然不是!他公然欺騙國王啊,自然是會激怒國王。第三個畫家之所以會贏得賞識,就因為他做到韓非所言的:將國王英勇的一麵完全表現出來,而又使國王的弱處隱諱起來。雖然如此,但他卻是在真實的視角上描繪成的,所以他成功地說服了國王。

如果你不滿意自己的環境,想力求改變,則首先應該改變自己。

“如果你是對的,則你的世界也是對的”。

假如你有積極的心態,你四周所有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在某一方麵創造奇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某一方麵的缺點,可能掩蓋了另一方麵的特長。每一個人都是潛在的人才。每個人通過開發潛在的智能因素,會在某一方麵創造奇跡。

丘吉爾從小就與眾不同。他不願像別的孩子那樣學習。他雖然有極好的記憶力,但是他隻對感興趣的東西才領會得快。凡是他不喜歡的東西,他根本不想學。連他本人都承認,他是一個成績非常不好的學生。他一開始上學就討厭數學,後來一直和數學無緣。他不喜歡語言,學了很多年才認識拉丁文和希臘文的字母表,而且記得不牢,父母對他越來越心灰意冷。

7歲時,小丘吉爾在聖喬治學校,他性情孤僻,性格倔強,對校長的權威並不順從。他的成績在全班總是最後,學校發的報告單上經常說他的品行是“常惹麻煩”,後來竟說“極端惡劣”。他在學業上成績極差,敗壞了學校的名聲,成了全校表現極差的學生,這使他自然逃不過挨打、受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