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務實心態:立足實際,不做空想家
你希望有崇高的地位?希望能擁有更多財富?希望掌握淵博的知識?隻要你想達到更大的成功,就必須擁有正確的心態。
⊙隻有踏實肯幹,才能有所成就。如果隻流於空想,就隻能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了。
務實的著眼點是“實”。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夢想,卻很少有人最終能夠實現,這是為什麼?因為許多人缺乏務實心態,不能夠從實際出發,用行動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大凡成功者,都具有務實心態,他們不是隻有夢想、隻做計劃、隻擅長空談的人,而是會把夢想和計劃付諸行動的人。一旦他們下定了決心,就會馬上行動。他們懂得,成功必須依賴行動,像能力、教育和知識這些東西,隻有當你已經開始行動的時候,它們才會助你一臂之力。
著名作家瑪麗亞·埃奇霍斯在自己的文章中寫過這麼一段有深刻見解的話:“如果不趁著一股新鮮勁兒,今天就執行自己的想法,那麼,明天也不可能有機會將它們付諸實踐;它們或者在你的忙忙碌碌中消散、消失和消亡,或者陷入和迷失在好逸惡勞的泥沼之中。”
當有人向電子遊戲之父諾蘭·布歇爾請教有關企業家的成功之道時,他這樣回答:“很多人都有很好的想法,但是隻有很少的人會即刻著手付諸實踐。不是明天,不是下星期,就在今天。真正的企業家是一位行動者,而不是什麼空想家。”
從空想家到行動者的轉變過程絕非易事,需要我們付出極大的努力才能實現。
肯德基究竟是怎樣打入中國市場的,你知道嗎?
在進入中國市場的準備期間,肯德基公司派了一位代表來中國考察市場。他來到首都北京,看到街道上人頭攢動的場麵,內心激動不已,盡情地暢想著肯德基一旦在中國站穩腳跟後的美好未來。帶著這份美好的想象,他回到公司複命。在我們看來,這位代表的工作也算得上是盡職盡責了,但回到公司後,總裁還沒等聽完他的“美好遐想”就停了他的工作,另派了一位代表來北京。
新代表是一位務實的人,他先是在北京幾條街道測出人流量,進行了大量的實地走訪,然後又對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進行品嚐調查,並詳細詢問了他們對炸雞的味道、價格等方麵的意見,另外還對北京油、麵、菜甚至雞飼料等行業進行了廣泛的摸底研究,最後將樣品數據帶回總部。
不久,那位代表率領一幫人又回到北京,肯德基從此打入了北京市場。
肯德基要打入中國市場,光有美好的願望是不行的,還必須提供實際的數據和情況報告以供公司做決定。這就是兩位代表的差別所在。他們的任務都是考察市場,為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做準備,但隻有第二個代表圓滿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因為他不是在那兒空想,而是付出了實際行動。行動了,才會有成功的可能。
“無知與好高騖遠是年輕人最容易犯的兩個錯誤,也是導致他們常常失敗的原因。”許許多多的人內心充滿夢想與激情,卻不能腳踏實地去幹。很多年輕人在謀職時,總是盯著高職、高薪,總希望英雄立刻能有用武之地,可一旦他們對工作厭煩時,就會抱怨工作的枯燥與單調,埋怨職業的毫無前途;當他們遭受挫折與失敗時,就會懷疑工作的意義。逐漸地,他們開始輕視自己的工作,並厭倦生活。
那些有所成就的人士,都具備“老實做人、紮實做事”的厚道者心態,都是踏踏實實地從簡單的工作開始,通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找到自我發展的平衡點和支撐點的,並積極地調整自己的心態,通過持久的努力走出困境,最終邁向了成功的大門。
厚言悟語
無數有天賦的人的失敗,就是因為他們缺少務實精神而不能有效施展自己的能力。麵對生活中紛繁複雜的關聯和變化,他們選擇逃避,把自己埋藏進夢想的避風塘,一味地空想。他們不敢把自己的夢想投入實際行動中,害怕它們會經不起現實的考驗,會成為泡影。
2、空杯心態:拋開成就,讓自己歸零
⊙空杯心態可以讓我們隨時對自己擁有的知識和能力進行清理,清空過時的垃圾,為新知識、新能力留出空間,與時俱進,永不自滿,始終保持身心的活力,使我們的人生漸入佳境。
古時候一個佛學造詣很深的人,聽說某個寺廟裏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禪師,便去拜訪。老禪師的徒弟接待他時,他的態度非常傲慢,心想:我是佛學造詣很深的人,你算老幾?後來老禪師親自接待了他,並十分恭敬地為他沏茶。可在倒水時,明明杯子已經滿了,老禪師還不停地倒。他不解地問:“大師,為什麼杯子已經滿了,還要往裏倒?”大師說:“是啊,既然已滿了,幹嘛還倒呢?”
禪師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經認為自己很有學問了,為何還要到我這裏求教呢?這就是空杯心態的起源。做人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態,如果想學到更多學問,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隻空著的杯子”,而不是仗著自己成就卓然而驕傲自滿。
空杯心態並不是要一味地否定過去,而是要我們以否定或者放空過去的態度融入新的環境,對待新的工作、新的事物。通俗一點兒說,就是要我們把自己“當人看”,因為人無完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也許你在某個行業十分成功,也許你已經具備了較高的技能,但是對於新的環境、新的政策、新的對手,你仍然沒有任何特別的優勢。這個時候就需要持有一種空杯心態,重新整理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吸收先進的、正確的、更優秀的東西。如果你不去領悟、不去感受、不去學習,仍然高枕無憂地躺在過去的成功經驗上,結局將不可收拾。
哈佛大學校長到北京大學訪問的時候,講了一段自己的親身經曆。有一年,這位校長突發奇想,向學校請了三個月的假,隻身一人來到了美國南部的農村,嚐試著過另一種全新的生活。他到農場打工,去飯店刷盤子。在農場做工時,背著農場主吸支煙,或者和自己的工友偷偷說幾句話,都讓他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愉悅。最有趣的是,他在一家餐廳找到一份刷盤子的工作,幹了四個小時後,老板把他叫來,跟他結賬,並對他說:“可憐的老頭,你這把年紀刷盤子太慢了,你被解雇了。”
三個月後,“可憐的老頭”結束了自己的體驗生活,重新回到哈佛,原本令他討厭煩惱的事務現在卻有趣起來,原本枯燥無味的工作現在卻變得新鮮起來。這三個月惡作劇般的經曆,使他更全麵地認識了自己。自己原本引以為豪、令人景仰的哈佛大學校長的職位,自己原本認為的博學與多才,在新的環境中卻變得一文不值。更重要的是,當回到一種原始狀態以後,他不自覺地清理了心中積攢多年的“垃圾”。
哈佛大學校長的特殊經曆說明了一個道理:我們隻有時刻保持一種空杯心態,定期給自己複位歸零,清除心靈的汙染,才能更好地享受工作與生活。
從某種意義上看,當一個人的發展遭遇某種瓶頸時,可以以“歸零”的方式放棄從前。關上身後的那扇門,你會發現另一片美麗的後花園,找到另一番工作的激情和生活的樂趣。
人在職場,職業倦怠、激情喪失,似乎是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每過一段時間,每到一定階段,當感到一種難以擺脫的壓抑和煩躁後,可以向那位哈佛校長學習,適當地將現狀歸零,換種方式去前進,或許是種不錯的選擇。
空杯心態就是歸零、謙虛的心態,就是重新開始。有這樣一種現象:人們第一次成功相對比較容易,第二次卻不容易了,這是為什麼呢?
一位國內著名的集團老總曾經說過這樣意味深長的話:“往往一個企業的失敗,是因為它曾經的成功,過去成功的理由是今天失敗的原因。任何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都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周期性變化的。中國有一句古話叫‘風水輪流轉’,經濟學講資產重組。”生活就是不斷地重新再來,不歸零就不能進入新的資產重組,就不會持續發展。
厚言悟語
你可能有過很高的地位,可能擁有很多的財富,可能擁有淵博的知識,但是當你想要達到更大成功的時候,你一定要有一種空杯心態。因為隻有將心態歸零,你才能夠快速地成長,才能學到更多的成功方法。
3、樂觀心態:笑看挫折,快樂地工作
⊙在社會生活中,不要總是抱怨領導不懂得欣賞自己,同事、下屬素質低,家人不爭氣,拖自己的後腿等;要正視現實,麵對現實的困境,以一種樂觀的心態來對待,爭取做一個快樂的厚道人。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種種麻煩:目前從事的工作不是自己喜歡的,周圍的同事可能不喜歡你,自己努力做好了每一件事但上司就是沒有表彰的措施,自己目前的收入太少……這個時候,想必你對你的生活是充滿失望的,這樣的情緒很多人都曾產生過,即使那些如今已經擁有一番事業的成功人士也是如此,他們也曾因為自己不得不比別人更努力而抱怨連連,可是最後他們都能調整好心態,把自己轉換到樂觀的氛圍中去。
在社會生活中,不要總是抱怨領導不懂得欣賞自己,同事、下屬素質低,家人不爭氣,拖自己的後腿等,要正視現實,麵對現實的困境,以一種樂觀的心態來對待,爭取做一個快樂的厚道人。
而要想獲得一種樂觀的心態,我們首先必須了解什麼是樂觀。樂觀是無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態,在厄運中依然充滿快樂的心境。樂觀者通常會用快樂去感染他周圍的人。心理學家對樂觀的定義是:一種主觀上安樂的狀態——平衡而滿足的內在感受。當我們擁有快樂的時候,會喜愛自己,熱愛生活,能夠從每一天的生活中得到樂趣。
許多看似與快樂聯係在一起的因素——財富、盛名和好運——其實隻是假象。研究人員發現,在富有的美國和歐洲,財富與樂觀之間的相互聯係微乎其微,巨富比普通人快樂不了多少。
真正的樂觀心態,其實與外在的關係並不大,它更多的是源於內心,源於麵對挫折與磨難時自己所持有的態度。
《動物世界》裏,一隻駱駝步履蹣跚,艱難地在烈日下行走。
解說詞旁白是這樣的:這是一隻生病的駱駝,它要獨自步行40多公裏,去沙漠深處的水源旁采摘一種植物。據說吃下那種植物,駱駝的病很快就能好轉、痊愈!生病的駱駝,獨自走這麼遠的路去找藥,實在可憐呀。
屏幕上,駱駝默默無語地走著,好像根本就沒有想過需要陪護之類的!四隻蹄子有規律地抬起又沉重地落下,龐大的身軀忍受著陽光的烤灼和病痛的折磨而緩緩前行。孤苦嗎?很疼嗎?想哭嗎?那就痛快地大哭一場吧。可是再細瞧駱駝的麵龐,卻全然沒有一般人想象中的悲傷,除了倦怠,駱駝的臉上是一種平靜而怡然的情態。
單調枯黃的沙漠、沉悶的天空、灼熱的太陽隨著鏡頭的推進一一浮現。生病的駱駝終於走完了寂寞的路程,找到了治病的植物。幾天之後,生病的駱駝康複了,它甩開蹄子在大沙漠上快樂地奔跑遊玩,充分享受著自救帶來的幸福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