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災難也是預警
蝴蝶效應帶來災難,但在前期,如果發現得及時,蝴蝶效應也可以作為預警係統,能夠很好地幫助我們排除職場風險。為什麼這麼說呢?實際上蝴蝶效應就是對職場人一種眼光的鍛煉,你能否看到很小的問題會日漸積累形成大的問題。當出現問題的時候不要急著排斥,而是抱著一種“合作”的態度去看待,可能會使問題容易解決一些。
2.以小換大
職場中每個人都隻關注著自己,而後才去關注別人。如果能夠切身地去關心別人,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就是說你可以用小利去換取更大收益。這需要我們能夠細微地觀察到,對周圍人久而久之的關注和關心,能在關鍵時刻換來支持與合作。
3.以小搏大
美國校車的廣告是“我們不知道哪一個孩子就是未來的美國總統”,而麵對職場中的人也是。你不知道誰會是你的貴人。所以,我們在職場中,麵對客戶的時候一定要知道,坐在你麵前的客戶所能發揮的絕對不是他一個人微小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要看到他背後的潛在力量。有時候,客戶的一句話,勝過你的千言萬語。
第八節 與客戶合作的250定律
美國著名的銷售大師喬·吉拉德提,因為售出了13000多輛汽車,創造了商品銷售界最高紀錄,因而被載入了吉尼斯世界紀錄。他在連續15年的時間裏一直是世界上平均售出汽車最多的人。當有人問到其秘訣時,他提出了一個250定律。
所謂250定律就是——每個人身後都會有250個親朋好友,如果你在和這個人合作的時候能夠真正地想著他、關心他,那麼你將不僅僅和他合作,還可能和他身後的250個親朋好友合作。相反,如果你在合作上惹惱了一個人,很有可能連帶著惹惱了他身後的250個人,你也就等於失去了差不多這個數目的合作機遇。這個效應,就被稱為250定律。
如果你還不相信,那麼按照這個理論反觀一下自身。說起認識的人,乍一看,你身邊的朋友、親戚,馬上能說起來的,可能也就那10多個人,但是如果我們再把這些人往上推到祖父母一代的親屬,下推到子女一輩的親屬,包括姻親,那麼能數上的人可能就超過100了,再加上各個時期的同學、同學的同學、社會上認識的朋友、朋友的朋友……實際上,你的身後也有250個人。
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裏
有一個人準備全款購買一輛車,他揣好了錢,到4S店挑選自己喜歡的車型。因為隻是想買,但沒有作過深入的研究,所以他非常希望能從汽車銷售員那裏聽到關於這些車的詳細介紹以及給自己一點兒中肯的意見。
到4S店以後,他發現自己並沒有受到想象中的熱情接待,負責為他作介紹的導購可能是看他穿得很隨意甚至有些邋遢,所以態度也相應地“邋遢”起來。說話的語氣不冷不熱,當他提出來想試駕一下該品牌的兩款價位甚高的車時,導購給他的回答是,所有試駕車都開出去做活動了,隻剩下展示的車,不可以試駕。
這個人徹底沒有了興趣,因為從這家店裏並沒有了解到自己想要了解的一切,而且還給些氣受。他失望而歸,從朋友口中得知,這家店的試駕車根本沒有開出去搞什麼活動,要說那個導購,不過是看著他不像是消費得起那兩款車的人,所以懶得費時間陪他周旋罷了。
這件事情很快在這個人的朋友圈中傳開了,而且一傳十十傳百,甚至有人在同城網上指名道姓地說了。那家店的銷售額明顯受到了影響,經理得知實情後,想要大罵那位導購一頓,但做什麼也很難挽回失去的名聲了。
人和人之間的交往絕非單純的一對一,而是錯綜交織。在職場上你來我往關係利益,這種連鎖效應尤甚。今天你在合作過程中得罪了一個客戶,很可能第二天就“臭名遠揚”了。不是有句俗話叫做“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裏”?就是你的合作態度謹慎認真,對待客戶真摯有禮,你的好名聲可能要蔓延好久,才能真正幫到你。但如果你的合作態度惡劣,或者出言不遜,散播的速度就相當快了。很多時候,人們可能光憑耳聞,就會把你排除在合作或者交往的考慮範圍。
一定要記住,你需要的不止是一場合作,你需要的是更多的合作。250定律恰恰提醒了這一點,並指出了一條明路,那就是善待每一次合作及合作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