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合作悖論:努力掌控自己的未來(4)(1 / 3)

1972年,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在華盛頓的科學發展會上發表了一篇演說。演說的大概意思是,一隻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煽動幾下翅膀,兩周後,可能會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引起一場狂暴的龍卷風。因為蝴蝶翅膀的扇動,使得周圍空氣係統發生變化,引起了微弱氣流的產生,而這微弱氣流的產生,又引起它周圍空氣或者其係統的相應變化,由此引起一陣連鎖反應,最後導致天氣係統的巨大變化。他的這一學說,被稱為“蝴蝶效應”。

站在職場的角度來看蝴蝶效應,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某一個人無心的一句話,可能會引得一家公司飛黃騰達或者倒閉。因為一係列連鎖反應之後,最初無心的話可能導致的結局是不可控的。

龍卷風與蝴蝶

有著百年輝煌曆史的愛立信和摩托羅拉、諾基亞曾經以三足鼎立之勢雄霸於世界移動通信業。可是1998年伊始,至此後的3年,世界蜂窩電話業務高速增長的時候,愛立信的蜂窩電話市場份額卻從18%飛速降到了5%,在中國市場,它的份額也從30%左右降到了可憐的2%。愛立信從手機銷售的龍頭一下子跌到了看不見排名的位置,究竟是什麼讓其失去了曾經的輝煌呢?

原來,愛立信曾經出產的一款以T為開頭型號的手機存在一些質量問題,這是在研發的時候就已經有的曆史遺留問題了,可是這個問題卻沒有引起愛立信的重視。

產品打入市場之後,很快有消費者發現了問題。有人的手機壞了,送到愛立信的維修部門,很長時間都沒有解決問題。最後,在客戶的一再催問之下,維修方回答是主板壞了,要花幾百塊錢換一個主板。可是這個消費者把手機拿到個體維修部那裏,隻花了25塊錢就解決了問題。

有人找到愛立信的銷售處,明確地告訴對方,愛立信這款手機存在問題,可是事情反饋到總部,卻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媒體介入的速度比想象中還要快,一時間,我國很多城市的媒體都開始關注這款以T為開頭的這一型號的手機,似乎隻有愛立信自己沒有注意到。他們一再辯解,說自己的手機根本沒有問題,而是一些別有用心的競爭對手在背後搗鬼。

然而,市場終究會還消費者一個真相,事情越鬧越大,最後的矛頭全部指向了愛立信,他們百口莫辯。消費者迅速疏遠了愛立信,這一仗,愛立信慘敗。

這個教訓讓我們明白,就算是一個由數以百萬計的個人行動支撐的公司,也經不起其中微小行動的偏離。

我們的小世界

曾經有一個社會學家作過一個名叫“我們的小世界”的社會調查。他在一個小鎮上找了鎮長的女兒索菲亞作為目標人物,然後到離這個鎮子很遠的城市裏找了五個誌願者來參加這次實驗活動。

他給這五個人每一個人一封信,讓他們通過一些可能認識的人,最終將這封信送到索菲亞的手中。這五個人之前根本不認識索菲亞,而且有兩個人甚至不知道信封上寫著的小鎮在什麼地方。

行動開始了,讓這個社會學家感到驚訝的是,第三天,速度最快的一封信就輾轉到了索菲亞的手中。負責送這封信的人中間隻通過了兩個人,他首先找到自己的一個好朋友,好朋友是個牧師。這個牧師拿到信後就把他送到了另個一朋友的手中,而這個朋友,就是索菲亞所在教區的牧師。就這樣,信送到了索菲亞手中。

十天之內,這五封信就全部到達了索菲亞手裏,這其中最少的通過了兩個人的聯係,最多的也沒超過七個人的聯係。

於是這位社會學家總結道:我們生活的世界地域很廣,但其實很小,人與人之間就算再陌生,隔得再遠,再沒有可能認識,也可以通過其中一些人的聯係認識彼此,而中間這些聯係者,不會超過七個人。

不管是蝴蝶效應,還是“我們的小世界”的實驗,都告訴我們,個人的力量看似微小,潛在的力量卻很強大,一個人維修手機主板遭受到的不公,就可能導致那個手機公司失去整個中國市場。同樣的,一個遠在地球這端的人,可以委托幾個朋友,就認識到地球那端的某個陌生人,他們可以聯係上,可以傳達信息,同時這些信息也會通過中間的人無限擴散出去。

這就是個人的潛在力量。

蝴蝶效應給我們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