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合作悖論:努力掌控自己的未來(1)(1 / 3)

第一節 無條件合作的蘑菇定律

職場如戰場,這是我們從一開始就強調的問題,但既然是戰場廝殺,就沒有常勝將軍,也沒有所謂必勝的戰爭。而職場中,與周圍人的博弈也同樣,既沒有完全一敗塗地毫無反擊機會的慘狀,也不會有地老天荒的勝利者,因為這個世界並不是建立在“唯一正確”的基礎之上的。如果你不懂得變通,不懂得在必要的時刻換個角度看問題,那麼你將隻可能剩下一條路,就是囚籠。

在職場中,有一個著名的定律叫做蘑菇定律,是指初入職場者常常會被放置在陰暗的角落,受不到重視,而且時常被安排打雜跑腿的工作,而且經常受到委屈,比如無端的指責、批評、替人受過等,得不到必要的指導和提攜,就像蘑菇,要自生自滅。這是領導者對初出茅廬的人的一種管理心態。

肯當等待的蘑菇

田麗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小雜誌社擔任編輯,可是剛剛去上班的時候,田麗發現自己的工作完全跟編輯掛不上鉤,都是打雜跑腿的。上班第一天,總編就讓她拿著一份企業名單,一家家地去送雜誌。田麗是一個柔弱的小姑娘,背著幾十本厚重的雜誌在城市裏到處走,一整天腿都跑斷了,終於完成了任務。可最終還因為沒有回單位交差而受到主編嚴厲的批評。

後來的幾天終於得以坐在辦公室,卻根本接觸不到稿子,主編總是有很多雜事吩咐田麗去做,包括倒水和打掃衛生。

沒過幾天,田麗發現事情更雜亂了,因為談廣告的原因,主編需要送給客戶很多東西,於是她又當之無愧地成為了采購,拿著主編寫下的便利貼一家家地去尋覓禮品,最終大包小包地完成任務。

田麗感到鬱悶極了,這和自己當初的想象大相徑庭呀,就算是剛來沒經驗,不可以寫稿改稿,但至少也應該是朝著這個方向去做才對,可是看看現在自己的工作,根本和這完全沒聯係。

像田麗這樣的初涉職場的人,大部分都會遇到那樣的情況,明明是衝著某一個具體的工作去的,但開始工作卻發現自己似乎在做著不相幹的事情。不被重視,而且似乎離自己的目標非常遠。

蘑菇定律剛剛被提出來的時候,正是電腦業開始的時候,人們根本不理解,也無法接受這個行業,所以那時候的電腦程序員們受不到應有的重視。於是,這些年輕人這樣激勵自己:要像蘑菇一樣生活,雖然條件惡劣,但一定會有出人頭地的一天。

很多大學生在剛剛走出校園步入職場的時候,都會抱有很高的期望,覺得自己寒窗苦讀,學富五車,應該得到一份高薪的工作,所以工資甚至成為了他們衡量是否要選擇這個工作的最高甚至是唯一的標準。

工作之後,一旦得不到重用,或者薪資水平達不到自己的預期,就萌生退意,消極地對待工作。但大家可能會忽視的問題是,很多工作並不是一開始就能看出它是否合適你的。

當你到了一個並不十分滿意的公司,或者被分配到了一個非常不喜歡的崗位,做著自己毫無興趣的工作之時,肯定會產生一些迷茫,不知道前途在哪裏,也不知道該堅持下去還是該放棄。此時,就是蘑菇定律考驗你的時候了,不想永無天日,成為牆角缺水枯死的蘑菇,就要盡快成長,早日鑽出蘑菇堆。因為,當你脫穎而出的時候,人們就會認可你的價值。

是考驗就需要忍耐,蘑菇定律就是如此。田麗需要的是盡快成長,不然自己會因環境而夭折,因為蘑菇定律也可以形容為一個篩選淘汰的機製,要求新人以最快的速度和環境產生聯係,找到自己的位置,和集體利益產生合作關係,那麼才有可能生存下來。

會做等待的蘑菇

有一位圖書情報學專業的研究生畢業後進了一家研究所工作,從事文化分類編目的工作。因為他是學這個專業的,而且還是個研究生,所以自認為比別人懂得要多。剛上班的時候,領導出於謙虛,也曾對他說過“多提意見”的話,所以,就業之初,他就提出了很多意見,從單位領導的工作作風和管理方式,到單位的管理機製和發展規劃,都列舉出了一係列的問題和弊端,還給出了相應的改進計劃。

麵對他提出來的這些意見和建議,領導表麵上都點頭稱是,同事們也從不反駁,但是,卻從未發揮過什麼實際效果,不但如此,上班近半年了,領導卻一直沒有給他安排具體的工作。

後來,一位看起來很八卦的阿姨悄悄告訴他,讓他換個單位,因為這個單位裏的人,都被他得罪光了。

這個研究生似乎意識到了什麼,從此以後改變很大,不再那麼多意見和建議了,悄悄地做事。放下架子之後,他才發現,阿姨的話是真的,同事們沒有一個喜歡他的,因為以前埋下的“因”,使得他後來的工作很難展開了。

在職場中,像上麵這位研究生這樣的不在少數,他們因為年輕氣盛,往往說話不留餘地,鋒芒畢露,有九分的才能,也要表現出十分的樣子。殊不知,職場有自己的規則,更有埋藏於底下的潛規則,學會大智若愚更能夠保全自己。

一個人既然已經成為蘑菇了,不管是哭也好,痛也好,暴躁也好,結果都於事無補,對克服眼前的困難也毫無幫助。一個總強調自己是“靈芝”而要逃避現實更是沒有用想要突破蘑菇的困境,鑽出蘑菇堆,先要做點兒蘑菇該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