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合作平衡:正視同事的優劣勢(2)(1 / 3)

很久以前,捕魚為生的挪威人意外地從深海中捕到了沙丁魚。他們發現這種魚味道非常的鮮美,於是打算將沙丁魚運到岸上去賣。可是,沙丁魚生性懶惰,喜歡待在水裏一動不動。每一次,當漁夫們載著大批的沙丁魚花了幾天幾夜抵達岸邊的時候,魚兒們卻因為靜止不動導致缺氧,大部分都死了。

死掉的沙丁魚變得不值錢,隻能扔回海裏。漁夫們本想通過這個來賺錢,卻差點兒連本都不保,一個個都很沮喪。

唯有一位老船長例外,他每一次都能載著鮮活的沙丁魚靠岸,因此也掙得了更多的錢,幾乎壟斷了這一片的沙丁魚市場。大家很嫉妒他,但更好奇他的方法,可是老船長卻始終守口如瓶。直到他臨死前,才將這個秘密說了出來。

原來,老船長發現,沙丁魚的惰性和人是一樣的,將所有捕獲的沙丁魚放在一起,它們彼此之間都是安全的,所以個個都安然不動,結果卻是賠上了性命。於是他想,我們人類在有所行動的時候,不是因為環境所逼,就是因為有競爭大範圍存在,總之是有來自外界的壓力。那麼不如也給這些沙丁魚一點兒壓力吧。

於是,老船長在運送沙丁魚的船艙內同時放入了沙丁魚的天敵鯰魚。由於鯰魚追逐著要吃沙丁魚,幾乎所有的沙丁魚都因為要逃避被吃的厄運而拚命地遊動起來,大家不再抱作一團靜止地等待窒息,而是通過運動獲得了更多的氧氣。

這樣,雖然仍舊有一些沙丁魚被鯰魚吃掉,但大部分卻存活了下來。天敵反倒成為了救星。

事實正是如此,因為天敵之間存在著很強烈的競爭,為了贏得生存機會它們彼此追逐,捕捉是為了不被餓死,而逃亡則是為了不被殺死。在這樣為了生而競爭的環境中,死亡反變得遙遠了。

競爭讓生者更強大

曾經,草原上的狼群和牧民們的馬群也驗證了共生效應的道理。單獨的狼和單獨的種馬博弈,狼是對戰不過種馬的,因為種馬那強健有力的後腿會踹得狼頭昏眼花。不過狼群向來懂得配合,它們單打獨鬥不行,又找不到母馬或者小馬單獨出現的機會,於是就群起而進攻一大群馬,特別是在母馬的繁殖季節。這就形成了一群狼和一群馬的博弈。

群馬狂奔,總是種馬在外圍保護老婆孩子,母馬在內圈形成第二道保護,將小馬夾在最中間。狼要想吃到其中的小馬,就得尋找突破口,將種馬的外圍衝散,趁機進攻。經過狼的洗劫,最終隻有20%左右的小馬能夠活下來。但活下來的這些將來都是最威猛最有力量的馬。

每次看狼群衝入馬群,都是一場血腥的戰鬥,最後馬群的損失似乎要比狼群要多,但是它們卻從未滅絕。除了因為父母的保護和自身的體能優勢之外,還因為狼群更清楚一個道理:它們要是今年把小馬吃完了,明年、後年,口糧就會越來越少,這種虧本的生意,精明的狼是不會去做的。

而狼群自身,也在這樣的戰鬥中,將那些老弱病殘淘汰了,更加威猛的狼活了下來,隊伍的力量也得到了壯大。

自然界本來就遵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其實,在職場的競爭中,又何嚐不是遵照這樣的規律的呢?隻不過沒有那麼赤裸和血腥罷了。

內部博弈式合作

1.有合作也有競爭

每一個公司都是由各個不同職能的部門構成的,有人在外麵跑市場,有人在辦公室作數據分析,有人在做賬本,有人在跑社保局為大家辦保險,也有人在采購,有人在打印合同……這些工作是相互依存的,一環扣一環,完成這些工作的人是共生的,有著共同的利益並且各司其職。

當然他們也會存在競爭,比如這個員工想要比那個員工做得好,因為誰做好誰有機會升職加薪。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競爭存在著,人才有可比性,才有不斷向上的動力,才不會停滯不前。

2.沒有絕對的競爭與合作

對外銷售也是一樣,如果每一種商品隻有一家公司在生產,那麼銷售還有什麼意義呢?至少你不需要那麼努力了,因為東西隻有你有,別人都求著你買,你還高興不高興地給人家臉色,次品也照樣拿出來賣。顧客也沒辦法呀,這個時候你反倒成為顧客的“上帝”了。

但這樣的情況是不會出現的,哪怕曆史上商品壟斷層出不窮,但局麵卻不會一直存在,總會有新的產品、新的人、新的主意注入市場,衝擊那種一人獨大的狀況。

3.內部競爭也是生存需要

事實上是,市場紛繁複雜,每一種產品都有無數的人在生產,每一個客戶都有無數的人在盯著,想要發展成長期客戶。這樣,客戶通過廠家的相互競爭,趁機壓低價格獲得了自己的利益。而廠家呢,在不斷的競爭當中,也獲得了自己的客戶,實現了自己的利益。就這樣,好的東西留了下來,那些質量差的、不適應市場的東西,自然被淘汰了。

所以,不要覺得競爭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如果能從競爭中找到突破口,就有向上走的機會。出現對手的時候,不要反感,而要感激,因為你們為彼此提供了生存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