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超越平庸,成就卓越(5)(1 / 2)

13年裏晉升4次,並在又一個8年之後得到全公司的最高職位。為了論證這一道理的重要性,傑克·韋爾奇還舉了另外一個例子,對我們同樣很有借鑒作用。

通用電器有一個名叫約翰的中層管理者,也是因為拓展了自己的職責範圍,工作超出了領導的預期,使得他周圍的人和頂頭上司都對他刮目相看。

1997年,公司把約翰派到歐洲,管理那裏銷售額達1億美元的矽酮業務。通用電器的這項業務雖然在全球市場上占據了全球第二的位置,但在歐洲的地區市場上隻能排在第六位,主要原因是成本太高,因為原材料必須從美國進口,很難與當地企業競爭。

總部的領導都在想,如果約翰采取通常的策略,給現有客戶及時發貨,再開發一些新客戶,開發點新產品,一年之後把銷售額提高8%~10%,那就該心滿意足了。但是,約翰卻有更大的野心,他建議在歐洲建立一個新工廠,生產主要的矽酮原料。然而這需要1億美元,公司沒有同意。

但是約翰堅持認為,一定有解決成本問題的方案,而且想出了一個頗有遠見的方法。他拓展自己的工作職責,與幾家歐洲的競爭對手舉行了會談,其目的是想找到一個合作夥伴,用該公司在歐洲本地的生產能力和技術經驗來換取通用電器的全球影響和渠道。

在長達一年的談判後,約翰如願以償。通用電器與德國的拜爾公司合資成立了一家矽酮工廠,並且在新公司裏占據了控股地位。

今天,這家歐洲矽酮公司在當地市場上已經排在了第二名的位置。至於約翰,他在1998年被提升為通用電器運輸公司的CEO,到2003年時,則成為銷售額達到80億美元的通用電器塑料產業的CEO。

當然,你可以說自己沒有義務去做職責範圍以外的事,這也確實是個人的自願,但是正像傑克·韋爾奇和約翰之所以被提升一樣,主動拓展自己的工作範圍,把工作做到超出領導的期望,不正可以使你從晉升的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嗎?

可見,僅僅隻是全心全意、盡職盡責是不夠的,還應該比自己分內的工作多做一點,以吸引領導更多的注意。事實上,每個人的分內工作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隻有拓展自己的工作範圍,對工作增加一些了解和感悟,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如果兩眼隻盯著自己的事,對別的工作不聞不問,最終很可能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不能深刻了解自己工作的意義,不能投入更大的熱情把它做好。這樣一來,甚至你的本職工作都難以做好了。

及格是遠遠不夠的,真正優秀的人總是比別人多走一段路,他不但要求自己滿意、別人滿意,而且要永遠做到超出上級對自己的期望。

終身學習,適應一切變化

可以說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擁有一切,我們隻有靠從不斷地學習中得到的知識來造就自己。正如比爾·蓋茨說的:你可以離開學校,但是永遠不能離開學習。

在競爭十分激烈的社會裏,人們常常發現自己原有的知識很快變得過時和陳舊,直接影響著自己的工作和生存。據英國國家研究委員會調查,一半以上的勞工技能在5年後就會變得毫無用途,而以前這些技能的淘汰期是10年左右。因此,要想不成為時代的落伍者,要想不被競爭所淘汰,學習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曾經有位記者這樣問李嘉誠:“今天你擁有如此巨大的商業王國,靠的是什麼?”李嘉誠回答說:“依靠知識。”有位外商也曾經問過李嘉誠:“李先生,您成功靠什麼?”李嘉誠毫不猶豫地回答:“靠學習,不斷地學習。”的確,不斷地學習知識,是李嘉誠成功的奧秘!

李嘉誠勤於自學,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忘記讀書。青年時打工期間,他堅持“搶學”,創業期間堅持“搶學”,經營自己的“商業王國”期間,仍孜孜不倦地學習。

一位熟悉李嘉誠的人說,晚睡前是他雷打不動的看書時間,他喜歡看人物傳記,無論在醫療、政治、教育、福利哪一方麵,對全人類有所幫助的人他都很佩服,都心存景仰。

早在辦塑料廠時他就訂閱了英文塑料雜誌,既學英文,又了解世界最新的塑料行業動態。應該說在當時,懂英文的華人在香港社會是“稀有動物”。也正是因為懂得英文,使得李嘉誠可以直接飛往英美,參加各種展銷會,談生意可直接與外籍投資顧問、銀行的高層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