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超越平庸,成就卓越(5)(2 / 2)

如今,盡管李嘉誠已事業有成,仍愛書如命,堅持不懈地讀書學習。

李嘉誠說:“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裏,如果你有資金,但缺乏知識,沒有最新的訊息,無論何種行業,你越拚搏,失敗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識,沒有資金的話,小小的付出就能夠有回報,並且很有可能達到成功。現在跟數十年前相比,知識和資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

熟悉IBM公司的人都知道,在它的總部的大樓上寫著“學無止境”四個字,公司每年都要對員工進行職業教育和培訓。在培訓過程中,緊張的學習每天從早上8點到晚上6點,而附加的課外作業常常要使學員們熬到半夜。每天長達十多個小時的緊張學習壓得人喘不過氣來,但是卻很少有人抱怨,幾乎每個人都能完成學業。因為他們知道在這個時代,如果你不學習、不會學習、不終身學習,其結果肯定是被淘汰。

在一家電子公司上班的K課長從幾年前開始努力學習中文。下班後準時去中文培訓班上課,就連開車的時候CD裏裝的也是中文的情景對話磁盤。下班回到家也不再抱著遊戲機不放,自覺地收看中國的新聞頻道。禮拜天的時候總是像平常上班一樣早早地來到光化門的書店。光化門書店是首爾最大書店,這裏有一個書架上擺放的全是中文書籍,文化、曆史、禮儀方麵的書都有,K課長看得是興趣勃發。

K課長之所以對中國這麼關注,是因為室長告訴他公司在未來的幾年中要把工作重點轉移到中國,大舉擴張在中國地區的業務。與同期入職的人相比,他晉升為課長的時間是比較晚的。他聽到這個消息不覺得心中一震,覺得自己一定要抓住這次機會。於是決定將中國作為自己提升的契機,重塑自己在公司的地位。

3年的努力換來了超出預期的結果。他成了公司裏的“中國通”,同事們有什麼問題以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甚至把他作為公司的漢語講師。在與中國業務方麵有關的爭論之中他的意見變得越來越重要。

當公司的中國業務計劃落實之時,他也水到渠成地被委以部長。從課長到部長他實現了事業上的“三級跳”。

相信職場中很多人都渴望像K課長一樣能夠改變自己的現狀,在職場的道路上節節高升。而成功是需要有所付出的,這個付出就是自己的不斷努力學習。

業務是最好的學習,工作是最好的學校,同事是最好的老師,你的成長和發展過程是通過同事實現的。因為大部分參加工作的人都會通過同事獲得信息和知識、確保自己的人際關係、獲得好的評價。公司是比大學還重要的學習的場所,因為你的專業技能乃至決定終身命運的關鍵資格都是在工作中積累和錘煉的。

著名的成功學大師萊尼認為:學習是最便宜的投資,時間是最昂貴的投資。的確,我們可以隻用幾個小時的時間就學到別人一生總結出來的經驗,節約了大量的摸索實踐,走向通往成功的捷徑,何樂而不為?

歌德也曾經說:“人不是靠他生下來擁有一切,而是靠從學習中得到的一切來造就自己。”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我們從出生就開始學習,學習說話,學習走路,學習做事,學習一切。不管你有沒有意識到,其實你也是一直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學習。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進步。你隻有自己首先具有這方麵的意識,去激發自己的潛能,不斷地主動學習,這樣你才能一直保持著強大的競爭力,從而去實現成功的夢想。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比的不再是學習,而是學習的速度和能力。美國麻省理工的教授彼得·聖吉博士說,未來唯一持久的優勢是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的更快、更多。所以,每一個想要有一番成就的人都應該及時給自己充電,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