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母親和生產隊(1 / 3)

我們小鎮有正式工作的,也就三四十人。他們分布在學校、供銷社、糧店、衛生所、種子站和山場的伐木點,是拿工資的。其他的人,隻要年輕力壯,無論男女,都在生產隊。

生產隊說白了,就是勞動群眾的家。大的生產隊擁有幾十坰地,上百人;小的生產隊也就四五十畝地,二十來人。我們小鎮有四個生產隊,隊下麵又分了組。生產隊有隊長、副隊長、會計、出納員和記工員。那時實行工分計酬,男勞力每天掙十個工分吧,女的也就七八個工分。母親是一隊的出納員,除了記賬,她還做領工員,也就是領著社員幹活的人。好的年景,她的收入,趕得上父親一年的工資了。一到這時,母親會把分到手的那摞錢夾在指間,打快板似的,嘩啦啦甩著,在家人麵前炫耀。分紅大都在臘月,正是忙年的時候。生產隊一分完紅,小鎮供銷社的門檻,就快被人踏平了。男人們打酒買煙,孩子們買鞭炮糖果,女人們買花布、棉鞋、醬油、米醋、粉條、蠟燭、毛巾、肥皂、雪花膏、衛生紙等等,恨不能把貨架掏空了。

母親所在的一隊是永安最大的生產隊,人數多不說,它的場院,比學校的操場都大。生產隊有一座狹長的板夾泥房子,社員們叫它“隊屋”。隊屋的東頭是豆腐房,西頭是牲口棚。隊屋後麵,還有一座小倉庫。

每天天不亮,一個姓高的胖女人就來生產隊套驢拉磨,給一隊的社員做豆腐了。豆腐出來,太陽也出來了。豆腐無非兩種,雪白的切得四四方方的水豆腐,以及像黃手帕一樣幹爽柔軟的幹豆腐。做豆腐是大人的事,換豆腐則是孩子的事。早晨起來,往往還沒洗臉呢,母親就遞過一個裝著黃豆的鋁皮盆,打發我換豆腐。吃豆腐的人家多,豆腐做得有限,晚去就沒了。

隊屋最大的那間,在房子的當中,是社員們聚會的地方,光是一鋪大炕就有二十多米長。隊長領著社員學習,分派活,都是在炕上進行的。通常是女隊長盤腿坐中央,社員們蜷腿坐四圍。隊長抽煙,社員也抽。所以隊屋一開會,母親回家時,一身的煙氣。幽默的父親,會劃根火柴衝她比劃,說要把她點著抽了。哦,母親要真是根香煙的話,還是過濾嘴的呢,因為她常穿黃膠靴。

生產隊開會大都在晚飯後,社員們吃飽了喝足了,舒舒服服坐在熱炕上,打著飽嗝放著響屁聽隊長講話。隊長分派活兒時,大家是肅靜的,一旦要念報紙學習,屋子就鬧哄起來了。隊長聰明,她念上幾段,就說遇到生字了,把報紙撇給我母親;母親心領神會,跳著段落念,一篇社論被她拆得七零八落,很快就讀完了。

生產隊有廣闊的土地,我們稱為“大地”,種植著土豆、大頭菜、蘿卜、大蔥和白菜。這些菜秋天時會被塔河鎮調撥走,作為城鎮居民的越冬蔬菜。隊裏把額定的任務完成後,餘下的菜,就可自行處理了。生產隊會把品質上乘的菜留著,賣個好價,以利分紅。除了種菜,腦筋活泛的隊長,還常承攬私活,派社員給塔河的建築工地拉沙石,給居民區挖排水溝,給種子站栽樹苗,幫林場伐木等等,撈外快。所以一隊的工分,比其他生產隊的值錢。也因此,二隊三隊的社員,總想跳到一隊。但隊長對社員的數量嚴格控製,生產隊就是一個家,勞力多了,人浮於事,等於削弱隊裏的實力。

社員們把分紅叫做“擗錢”,擗錢後若是結餘多,隊長就會張羅一台戲。生產隊的倉庫,放置的不僅是農具和各色種子,還有鑼鼓及花花綠綠的戲服。一隊有個叫蘭英的女人,模樣好,嗓子也好,是戲台的主角。生產隊唱戲,隊屋就是戲場,大炕就是戲台。聽戲的除了社員,還有他們的家人。可是蘭英的男人從來不來,盡管戲台上最出彩的是他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