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官吏何其暴!婦女何其哀!(1 / 2)

“事實上,這些所謂的天庭神將,皆由蔡二郎的叔父組織人假扮。”

“他們身上的華服,也是從當鋪租來的。”

“修墳完畢,人們不解地問:”

“明明你們有血緣關係,為何要冒充天庭神將幫她修墳?”

“叔父答道:五娘是個堅韌的女子,這些年因為公婆的緣故才滯留在湖廣江陵。”

“如今公婆已逝,她必定會去應天找尋二郎。”

“應天水深複雜,尋找真相如同大海撈針。”

“此女,非凡人也!有著撞破南牆也不回頭的決心!”

“我假借神力,一是想讓她知道,家中有玉帝庇佑,她可以安心前行!”

“二是,若真有天神,我也希望能引起玉帝對此事的關注。”

“五娘,實屬可憐。”

“眾人聞言,皆陷入了沉思。”

“果然如叔父所料。”

“安葬了公婆後,五娘背著琵琶,揣著公婆的畫像,踏上了去往應天的旅途。”

她靠賣藝維生,清明和中元節時,就取出畫像遙祭亡靈,其間經曆了無數艱難困苦,才在皇覺寺找到了一絲線索。”

“各位可知曉接下來的故事?”

又是一年清明,五娘帶著公婆的畫像來到皇覺寺敬香祈福,願他們在九泉之下安息。”

“這時,有個人認出了畫像中的人物,說是蔡二郎的雙親!”

“五娘激動不已,連忙詢問此人身份。”

“他也是來應天輪值的工匠!”

“然而提到二郎,他卻不再言語,隻是引領五娘來到了蓮花池畔。”

“由於玄武湖的倒灌,此處少有人涉足,竟立滿了墳塚,最前端的一個,便是蔡二郎的安息之地。”

“五娘悲痛欲絕,放聲痛哭!”

“六年的漫長等待,卻隻換來一座空墳,

“留給她的,隻有無盡的思念。”

“正如古人雲:”

“勉強赴役離故鄉,期盼明年衣錦還!”

\"世間種種悲痛事,莫過於生離死別!\"

\"五娘泣訴道:\"

\"洛陽繁花如錦繡,偏偏我來時未逢春!\"

\"此情此景,\"

淚眼望淚眼,斷腸人送斷腸魂!\"

\"恰似\"

\"相思血淚如紅豆灑不盡,春花爛漫映畫樓空!\"

\"心如死灰矣!\"

眾人聽至此,倍感哀傷。

難怪老關頭開場即言,這琵琶曲雖無孟薑女的悲壯,淒楚卻更甚。

果真如此!

伴隨著老關頭的敘述,他們仿佛看見一人苦候六載,卻隻麵對一座孤墳,那份淒涼無以言表!

哭訴過後,五娘追問詳情,原來起因在於工部官員的作為。

\"蔡二郎的輪班原定一年,然而工部郎中有免役金之策,後續工匠皆湊錢交付,得以逍遙,蔡二郎一行七十二人卻被迫苦幹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