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磊覺得,他和王中軍的血液,其實是很傳統的。他們都是軍隊裏長大的孩子,在很封閉的環境裏生活,電影看得非常多。軍隊裏當年很容易看電影,拿著小板凳去,有那種大膽的鏡頭就會聽到裏頭“哢嚓”一聲。他看過最多遍的國產電影是《董存瑞》,隻要放《董存瑞》就會再看一遍,每次演到誓師大會的時候都會激動。“為什麼《集結號》也是我最喜歡的電影?因為它的情感和我有連接。”

他覺得自己是一個在價值觀上比較大眾化的人,雖然好像做電影是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但是他看不了特擰巴的那些電影。他覺得真正有生命力的、有影響力的那些作品,可能不是商業電影,但一定有著非常大的人性力量。

在這點上,兄弟倆高度一致,王中軍的話更直接一點:“你非拍一個大家看不懂的,完了以後鏡頭慢慢地,然後喝一杯水,從爐上拿下來,擱在鏡頭裏慢慢開開蓋,‘嘩’倒下去,全過程這就叫文藝,我不這樣認為。很多導演是這樣,還原生活現狀。那你還原生活現狀從起床到刷牙開始,這個電影拍15分鍾刷牙,你說觀眾能看得下去嗎?所以我覺得中國很多藝術家都太以藝術家自居,太懸在裏頭了。”

年輕的時候,王中磊更多把王中軍當長輩看待,隨著年齡的增長兩人的距離其實是縮小的,各個方麵都縮小了。“一是適應了,還有一個就是我心中有一個特別堅定的信念,我們兩個的目標一定是一模一樣,對一個小的事情和整個一個大的事情,我們倆的目標沒有任何區別,你走哪條路、用什麼方法沒那麼重要。”

王中軍和王中磊最大的不一致在子女教育上。

以王中磊的角度,他認為王中軍是一個特別不稱職的父親——他對孩子就是放養。王中軍兩個兒子,大兒子現在已經大學畢業,開始工作了。“我相信他從來不知道他孩子上學的學校長什麼樣,他一次也沒有去那兒看過。”王中磊聽到一些聲音說,這孩子在倫敦上高中到大學初期那段時間,好像非常有名,夜店王子,特能玩那種。他跟王中軍聊天的時候會禮貌地說這樣不行,又買名牌,又什麼什麼的。王中軍會說,這個年齡就是這樣的,他早晚一定會懂。

王中磊覺得自己比王中軍細膩一點,會管得比較多,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會長一些,也會有耐心一些。

但是他覺得王中軍的理論也會被照到現實,比如這大兒子現在就完全變成了一個非常認真工作的年輕人,回國以後就積極創業,說,不會先進爸爸的公司,一定要自己創業。而且他起點很高,直接創投到一個新行業中,現在幹得非常好。所有跟他工作的人,見到王中磊都會說你侄子很厲害。他想象不到一個在倫敦夜店跳舞的男生會變成這樣。

對於孩子的消費教育,王中磊也正好和王中軍相反,他要求孩子“勤儉”。理由是:你沒有掙錢,你現在花的都是我的錢,你要有這個東西貴和不貴的概念,不要覺得10萬塊錢和1000塊錢沒有區別,不行。

王中磊說女兒喜歡網上購物,覺得很便宜。“經常買來一個書包,問我:爸好看嗎?我說挺好看的。‘35塊錢’。我說:‘行’。最近她有T恤1塊錢一件買的,買了5件。我在想我的T恤可能都是2000塊錢一件的。原來她一說買什麼東西,她媽就帶她去商場買。她一看:不買了,太貴了,在網上可以買差不多的東西很便宜的。在她出國之前,親戚給了一些錢,她竟然花了7000塊錢給我買了一個錢包,藍色的。”

王中磊說這不是他用的最貴的錢包,但是也不便宜了。女兒觀察到他用很小的一個錢包,而且拉鏈已經壞了,決定走之前給他買一個禮物。他在朋友圈裏還臭美了一下,但是他沒用,因為這個錢包並不是他喜歡的。“她有點傷感。”

王中磊覺得,他和王中軍的血液,其實是很傳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