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王中磊在《經紀人》雜誌發表了一篇抒情文章:《那一天》,描述了10年前他24歲時那個“閃著金光的下午”。

“他把我們兄弟召集到一起,煞有介事地宣講了一番他所謂的‘商業計劃’,說白了就是想讓我們哥幾個掏錢。說實話我當時也不知道二哥究竟想幹什麼,隻是因為對他的崇拜和信任,那一天我成了一家新公司的股東,但令我始料未及的是,這居然是改變我命運的一個下午,真遺憾我根本沒有重視過它,否則我會記得更多的細節。”

今天坐在《人物》記者麵前的王中磊已經42歲,他說他完全不在意所謂“花花公子”的說法。“其實還應該誇大這個。有人說我很會玩,有很多女生喜歡,我覺得這個挺好的,我不怕這種東西。”

他說:“其實我在生活中肯定跟這個是完全不一樣的。”

真正讓他在意的是,人家說他不愛國。比如華誼跟韓國公司合作了,別人馬上說“你又變成高麗棒子了”;或者他簽了一個台灣演員,別人馬上說“你怎麼捧台灣人不捧大陸人”。“這個我會很介意,蠻往心裏去的。是不是將來都得分省了,我老用四川省的也得遭到批評?”他說,“我覺得我比評論我的人愛國十倍。但我不是特別偏激的那種人。”

他說早年對工作的感覺更像是在遊戲,因為壓力沒那麼大,無知者無畏,現在越有經驗就越有包袱。

2009年10月30日,公司上市的那一刻。前一周他還在糾結要不要去。因為那天全世界最好的紅酒在上海有一個晚宴,那是他特別渴望和覺得有意思的一個事情。他對王中軍說,我不去了。王中軍無所謂。但家裏人說,你瘋了,一輩子一次,自己做的企業變成了一個IPO上市的公司,那張照片對你來說很重要。他又跟王中軍說,我還是去吧。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那張照片,沒有人給他。現場亂糟糟的,王中軍敲了一下鍾,緊接著等於放到盤上,這個價錢會變化。然後好多人給他算,中磊你現在是多少多少億什麼的。是嗎?真的就是一個小亢奮,也不是特別理解的那種感覺。

錯過了紅酒派對和結婚紀念日,就為了敲那一下。“這在我人生體驗當中,一定不是記憶最深刻的事情。”

他覺得自己很幸運,人生當中經曆了非常短的財務窘境,失業過十幾個月,一分錢都沒有,之後似乎再沒有過財務上的負擔。他現在特別鼓勵剛掙錢的人去完成這個過程。買名車,吃美食,喝好酒,過點奢侈的生活,覺得那個東西必須讓他經曆,才會沉澱下來,他已經經曆過這個了。

前兩天公司一個演員,也算是一個好朋友,火了,對他說,“哥,我想買一輛法拉利”。王中磊說,“買。”買了一年,卻天天在拍戲。王中磊又說,“你一年就開10次也要買,必須把這個過程經曆了,你就會對這件事完全沒有興趣了。”

成為公眾人物讓他接觸了以前生活中不太接觸的層麵,比如慈善、環保,也增加了對弱勢群體的了解。“但是以我現在的精力和年齡,都還沒有做好思想準備,比較專注地利用我個人的影響力去做事。”

前兩天他去休假,在重慶的一座山上,碰見一個大姐賣老鴨湯,真的很好喝。他跟人家開玩笑說要保持原生態,還跟人家交流了半天各種生意經,問人家姓什麼,拍了一張照片,問:可以發微博嗎?她說可以,她也不知道這人是誰。結果一下太厲害了,報紙還跑到山上去采訪她。“我在想,也許是害了她,人家並不想這樣;也許幫了她,她的生意好了,或者變得有名了。通過這個我就想還是要稍微……唉,唉,唉,收斂一點。”

他玩微博,覺得微博上的信息未必準確。“我們看到的90%的社會真相不一定是那樣的,你過早評論會有問題。”采訪這天他遲到了,因為在微博上看到山西的一個幼兒園老師打小孩,在10分鍾之內打了70個嘴巴,被拘留15天,他發了評論,但是沒有轉發,因為他寫的是“必須抽回來”。“拘留15天其實沒什麼意義,抽回來就OK了。這是作為一個父親的感受。5歲啊,那個畫麵根本不可想象。但是我還是理智地隻做了一個評論。”

《風尚誌》提供?攝影: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