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洛瑪·賴安:恩雅背後的詩神(1 / 3)

Loma Ryan, The Muse Behind Enya

流行音樂的舞台上,愛爾蘭音樂是一簇奇葩。範·莫裏森(Van Marrison)的質樸遒勁、辛尼德·奧康納(Sinead O′Connor)的孤高清奇、U2的蒼涼激越、酋長樂隊(The Chieftains)的純粹樸實,都顯示了愛爾蘭人卓爾不群的個性。而恩雅(Enya),以她天籟般的聲音,為世界流行音樂抹上了一片極富人文關懷的暖色。這位七次獲得格萊美獎提名,四次獲得格萊美獎,在愛爾蘭唱片銷量最高的女歌手以自己對愛爾蘭民謠文化的堅持,在龐大的新時代(New age)音樂洪流中脫穎而出。

然而,在如此盛譽之下,恩雅沒有忘記,人們也不應該忘記,站在成功者背後的另一個“女神”——洛瑪·賴安(Loma Ryan)。賴安和其丈夫尼基·賴安(Nicky Ryan),一個填詞,一個作(編)曲,共同創造出一個“恩雅”。正如恩雅自己所說,“沒有他們,‘恩雅'也就不會存在” 。

賴安是一個很有氣質的愛爾蘭詩人,詩人身份給予了她極強的生活感受力,她的眼中處處充滿詩意和靈感,就像她在其詩集《微物之詩》中描寫的一樣,“這是為細微之物所譜寫的讚美之詞;那些觸碰,那些言辭,那些眼神”。恩雅的音樂非常個人化,賴安夫婦和她的合作中,通常是恩雅給出一個旋律,尼基·賴安負責完善,而洛瑪·賴安負責填詞,即使在沒有給出音樂標題的情況下,賴安也總能發現與之相同的情感起伏,把恩雅想要表達的東西訴諸文字。這樣恰當的歌詞詮釋,源於賴安本身對於凱爾特民族及其音樂的熟悉和喜愛。賴安深知,作為凱爾特人的後裔,在音樂中融入自己民族的歸屬感與認同感必不可少。凱爾特民族是一個經過長期遷徙,不斷受到不同民族同化,卻堅持擁有自己文化的民族,這個民族有著極強的民族凝聚力,有著無比樂觀的精神。遠古的傳說和滄桑的曆史,個人漂泊中的期於與錯失、思念與遺棄,無一不深深地輸入了凱爾特音樂的血液裏,心靈體驗成為凱爾特音樂的核心,也成為賴安歌詞中的重要元素。

賴安歌詞中最為突出的,是一種流浪氣質。歌詞中的主人公,“你”、“我”、“我們”多是以一種“在路上”的姿態出現,這條道路通向理想,通向愛情,通向自由,當然最多的是通向家。正如賴安為《牧羊人之月》(Shepherd Moons)專輯所寫的歌詞注釋一樣:“一個晴朗、清新的夜晚,寧靜、恬然。心情舒適,回憶溫暖、濕潤。空氣都是靜止的,沉思變得容易起來。一陣輕柔的雪可以包裹我們,擋住夜的聲音,思緒可以仔細想想生命中美好的事情,每一步,一個接一個的美好回憶。回家的路充滿著興奮和期待,家人、朋友、我們愛的人。孤獨的路程上有更多的希望,在這寧靜中,在這個夜晚,回家。”

流浪是一種姿態,是為疲憊的靈魂找尋更合適的歸屬。家,永遠是港灣,所以賴安歌詞中的流浪大多並不是隨波逐流,而是以家為方向,或者說是以家為希望的方向,如《回家的路上》(On My Way Home)、《漫長的旅途》(Long Long Journey)、《流浪》(Exile)、《避難者》(Evacuee)等。其中《流浪》中歌唱的主人公“以月為燈”,“以海為路”,“以晨星為指引”,在自然的撫慰中平息孤獨的心靈,借夢踏上歸途。《避難者》描寫了踏上離家之路的遊子,渴望家中溫暖的庇護,歌曲中配合歌詞的是低沉的號音,像一種催促,像一種悲歎,渴望回家的夢,悲哀的現實,漫長的等待,等待夢想成為現實的一天。

Each time on my leaving home I run back to my mother's arms

每次離開家,我都跑回母親的懷中

One last hold and then it's over. Watching me, you know I cry

最後一個擁抱後,一切便結束了。你看著我,知道我在哭泣

You wave a kiss to say goodbye. Feel the sky fall down upon me!

你給我一個飛吻,說再見,我感到整個天空壓向了我!

All I am a child with promises

我隻是個充滿希望的孩子

All I have are miles full of promises of home

我所擁有的是漫漫歸途上回家的渴望

這些流浪都不僅僅隻是雙腳的行走,更多的是一種心靈漂泊中的成長;不僅僅有空間上的延展,更是時間上思考造就的穿越。於是,流浪的氣質伴隨著一種朝聖者的心態。賴安一直秉承著一顆真誠之心,她歌詞中的真誠一方麵朝向上帝,如《平安經》(Pax Deorum)、《天上之父》(Athair Ar Neamh)中對上帝的讚美,渴望眾人得到救贖與指引。另一方麵也朝向自我,《朝聖者》(Pilgrim)中寫道:“你旅途中的路將會很漫長,因為找尋自我是一條漫長的路。”就是希望提醒眾人在漫漫長路上,流逝的時光中,不斷地詢問自己何為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