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肯尼斯·埃德蒙茲:節奏布魯斯的魔力(1 / 3)

Kenneth Edmonds, Spell Cast by Rhythm & Blues

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人被昵稱為“娃娃臉”(Baby face),我們不得而知。然而這裏談論的“娃娃臉”卻不尋常,他是身兼詞作者、歌手和音樂製作人於一身的肯尼斯·埃德蒙茲(Kenneth Edmonds)。他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節奏布魯斯(Rhythm & Blues)風格的不可或缺的人物,曾十次獲得格萊美大獎,他把R&B音樂推向極致,被譽為當代節奏布魯斯的代言人。

肯尼斯·埃德蒙茲1959年出生在印第安納波利斯,“娃娃臉”是他給自己起的藝名。有趣的童年經曆對他後來的音樂生涯有著深刻的影響。那時,家人周末經常帶他去教堂,每次在神父開始說道時,調皮的肯尼斯便會悄悄地溜回汽車裏聽廣播,音樂電台除了播放他最喜歡的節奏布魯斯、靈樂外,還有很多其他風格的流行歌曲。也就在那時他接觸到了詹姆斯·泰勒(James Taylor),鮑勃·迪倫(Bob Dylan),埃裏克·克萊普頓(Eric Clapton)等一些流行音樂歌手的音樂。這些歌手的歌曲伴隨他成長,對他的影響不言而喻,尤其是鮑勃·迪倫,多年後,肯尼斯甚至把兒子的名字取作“迪倫”來表達對鮑勃·迪倫的仰慕。

22歲時,肯尼斯加入了The Deele樂團,也就是在這裏,他在布西·柯林斯(Bootsy Collins)的身邊取下了娃娃臉的昵稱,並被一直延續下來。

1987年,娃娃臉發表了個人首張專輯《情人》(Lover),並未獲得轟動性成功,直到1989年他的第二張個人專輯《溫柔的情人》(Tender Lover),唱片取得雙白金的銷量,讓他真正紅火起來。《無辜》(It's No Crime)等四首單曲打入流行排行榜。此後他捷報不斷,越來越成功。1993年8月,娃娃臉出版了他的第三張個人專輯《隻因你太酷》(For the Cool in You),獲得該年度最佳節奏布魯斯專輯,其中的《我什麼時候見到你》(When Can I See You)也成為流行榜上排行名次最高的金唱片單曲。這首旋律優美,帶有靈歌意味的藍調,也是其經典歌曲之一,一把吉他加上他獨特的音色,演繹出憂傷。

When can my heart beat again, when does the pain ever end

我的心何時再次跳動,痛到何時方為盡

When do the tears stop from running over, so when can I see you

淚水涓涓何時停,我何時才能見到你

When can I see you again, when can my heart beat again

我何時才能再次見到你,我的心何時再次跳動

When can I see you again, when can I breathe once again

我何時才能再見到你,我何時才能重新呼吸

整首歌由主歌和副歌兩部分組成,歌曲雖然很長,但曲式整齊,歌詞易記,節奏舒緩,具有明顯的民謠風格。主歌唱出歌的基調:“一個失戀者的苦悶與彷徨”,副歌采用複踏結構,反複吟詠,仿佛訴說思念的綿延不絕。

最能代表娃娃臉節奏布魯斯風格的作品,是這首《孤獨》(The loneliness),其歌收錄在他2004年發表的新專輯《愛的故事》(A Love Story)中。歌曲的一開始是一段吉他伴唱的藍調。

How I'm going, the do without you around in my life and how am I

我將何去何從,我身邊沒有你將如何是好

I don't get by, I get no days

我無法釋懷,我看不到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