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袖清風,一介寒儒
年少通經,文極古藻,雋才也。
——晚清帝師翁同龢稱讚青年時代的蔡元培
大凡中國人以及若幹人,在法律之應用上,是先假定一個人有罪,除非證明其無罪;西洋近代之法律是先假定一人無罪,除非證明其有罪。蔡先生不特在法律上如此,一切待人接物,無不如此。他先假定一個人是善人,除非事實證明其不然。
——傅斯年
他是最端正拘謹不過的人。他發起進德會,主張不嫖,不賭,不娶妾,進一步不作官吏,不吸煙,不飲酒,最高等則不作議員,不食肉,很有清教徒的風氣。
——周作人
拿世界各國的大學校長來比較,牛津、劍橋、巴黎、柏林、哈佛、哥倫比亞等,這些校長中,在某些學科上有卓越貢獻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個校長身份而能領導那所大學,對一個民族,對一個時代,起到轉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個。
——英國哲學家杜威
蔡元培是近代確合乎君子的標準的一個人。先生的人格,是儒家教育理想的最高的表現。
——馮友蘭
蔡先生的主辦北大,其作風,其成就,確是叫人不容易忘懷的,確是對於中國的革命事業有很大的貢獻的。
——1943年3月,《新華日報》題為《懷念蔡孑民先生》的社論蔡先生就是蔡先生。這是北大同仁的共感。言下之意,似乎含著無限的愛戴及尊敬,也似乎說天下沒有第二個蔡先生。別人盡管可有長短處,但是對於蔡先生大家一致,再沒有什麼可說的。
——林語堂
蔡先生的了不起,首先是他能認識人,使用人,維護人。用人得當,各盡其才,使每個人都能發出自己的熱和光,這力量可就大了。
——梁漱溟
這位精神博大的自由主義者,對於中國文化教育界的貢獻十分宏大,而他對魯迅先生始終是刮目相看的。魯迅的進教育部乃至進入北京教育界都是由於蔡先生的援引,一直到魯迅的疾歿,蔡先生是盡了他沒世不渝的友誼的。
——郭沫若
先生日常性情溫和,如冬日之可愛,無疾言厲色。處事接物,恬淡從容,無論遇達官貴人或引車賣漿之流,態度如一。但一遇大事,則剛強之性立見,發言作文,不肯苟同。
——蔣夢麟
千百年後,先生的人格修養,還是人類向往的境界。
——羅家倫
蔣夢麟:被刻意忽視了的北大校長
浮光掠影
蔣夢麟(1886-1964),原名夢熊,字兆賢,號孟鄰,浙江餘姚人,1908年8月赴美留學,先後在加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攻讀農學、哲學和教育學,八年後獲哲學及教育學博士學位歸國。1919年初,他被聘為北京大學教育係教授,此後在北大工作20餘年。蔡元培任校長期間,蔣夢麟長期擔任總務長,三度代理校長,1930年冬正式擔任北大校長。抗戰爆發後,蔣夢麟與清華校長梅貽琦、南開校長張伯苓等組成籌委會,合三校之力於昆明創建西南聯大,培養了大批人才。1945年8月,蔣夢麟正式辭去校長職務,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長、行政院秘書長等職,晚年移居台灣,致力於台灣農村的複興與發展,獲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
我的自述
以孔子做人,以老子處世,以鬼子辦事(洋人的認真精神)。
教育巨子
蔣夢麟是晚清秀才,又拿過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是世界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杜威在中國的三大弟子之一(另兩位是陶行之和胡適),可他一生致力於教育,學術方麵無甚成就。
他曾執掌全中國最好的大學20餘年,身周俱是大師學者,可他自己卻沒留下任何傳世之作,故而自嘲道:“有人說北京大學好比是梁山泊,我說那麼我就是一個無用的宋江,一無所長,不過什麼都知道一點。”
如果說蔡元培鑄造了北大的精神,那麼蔣夢麟則規範了北大的紀律。作為北大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校長,蔣夢麟讓北大由學生運動的主戰場變成了全國學術研究中心。
抗戰軍興,北大、清華、南開三校遷入昆明,正式改名為西南聯大,蔣夢麟以北大校長身份任西南聯大常委。三校在人員配置、科係設置上常有摩擦。凡遇爭利,他總選擇退讓,正是其不爭,方成就了西南聯大的輝煌!
君子不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