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國梨冰雪聰明,一接到章太炎給她的遺囑,便即刻回信道:勿以家室為念。我居此奉母甚佳。我若入京,反轉累先生矣!同時致信袁世凱:……外子若不幸而遽隕,生命誠若鴻毛,特恐道路傳聞,人人氣短,轉為大總統之累耳。意思是:我丈夫才華蓋世,要是就這麼死了,世人都會罵你袁總統!
袁世凱簡直拿這一對活寶夫妻沒轍,無論章太炎做什麼,他都不聞不問,章的“瘋病”就變本加厲,每日大書“袁賊”二字,貼在住所的門窗上、桌上,動輒用手杖痛擊,稱作“鞭屍”;還扒下樹皮,寫上“袁賊”字樣,然後丟入火堆燒掉,高興地大呼“袁賊燒死矣”;每餐喝酒以花生佐食,邊吃邊罵道:“殺了袁皇帝的頭!”
1916年,袁世凱冒天下之大不韙稱帝,年號“洪憲”,攀龍附鳳之流推薦章太炎撰寫元旦草詔,袁世凱歎道:“如果以此事逼迫他,是加速其死之誌!我不願意讓太炎為禰衡,我豈能成為變相之黃祖呢?要是他真的死了,最起碼也是方孝孺,我可不能成全其美名。”此話傳到章太炎耳中,章輕蔑地說:“人家大明的天子姓朱,洪憲天子姓袁,我既不是禰衡,也不是方孝孺,袁世凱更不是明成祖朱棣,僅僅是乘亂而起,過一把皇帝癮的袁術而已。”
袁世凱稱帝徹底失了民心,蔡鍔在雲南樹起護國大旗,其他各省紛紛獨立,袁世凱一急之下重病纏身,連續吐血。1916年6月6日,當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凱一命嗚呼,被軟禁三年的章太炎終獲自由。
接著,段祺瑞踐踏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孫中山到廣州建立“護法軍政府”,打算聯合廣西陸榮廷、雲南唐繼堯對抗北洋,章太炎也被邀請,出任軍政府秘書長。有人哄他“地位堪比國師”,章大喜前往,寫了幾篇痛罵段祺瑞的檄文,他又覺得才非所用,請纓去聯絡雲南督軍唐繼堯出兵。唐繼堯最終被說動,答應入盟,章太炎尤其興奮,讓人製了一麵大旗,比唐的帥旗還要大上一半,書“大元帥府秘書長”幾字,耀武揚威得意回粵,軍官們不免莞爾。西南軍閥根本不願與北方開戰,孫中山看清“南北乃一丘之貉”,忿然離開廣州。章太炎的國師也當得沒意思,落寞回到了上海。此後,章太炎揚言不再關心政治,專心學問,可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之後,他又忍不住大放厥詞,諷刺蔣介石獨裁。幸好此老資曆相當深,小蔣奈何不了他。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張學良在短短三個月丟了東北三省,蔣介石也無意抵抗,章太炎怒不可遏,在報紙上痛罵:“有此總司令,此副總司令,欲奉、吉之不失,不能也。”“欲使此畏葸怠玩者,起而與東人(日本)爭,雖敝口瘍舌,焉能聽見?”
日本人占我東北後,又盯上華北五省,蔣介石居然讓何應欽與日本人簽訂喪權辱國的《何梅協定》,以“華北五省自治”。章太炎十分憤慨,作詩諷刺:淮上無堅守,江心尚苟安。憐君未窮巧,更試出藍看。意思是國民政府在淮河一帶不設防,竟把中原丟了,這就跟南宋無恥奸臣賣國後,還在江心寺喝酒逍遙一樣,可惜南宋奸臣伎倆不高明,今朝南京諸位可以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
此詩一出,廣為轉載,蔣介石十分惱火,委托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主任張繼去勸導,張見了章太炎道:“兄當安心講學,勿議時事。”章太炎憤然問:“棟折榱崩,吾輩亦將受壓。而弟欲使人人不言,得無效厲王之監謗乎?”“誰使吾輩為小朝廷之民者?誰使同盟會清名被人揶揄嘲弄?”張繼隻能不吭聲。
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爆發,國民黨當局派軍警鎮壓。蔣介石一直沉迷於“剿共”,無視人民抗日激情。章太炎突發奇想,致書蔣介石:“既然國民政府不抗日,共產黨抗日熱情高亢,不如將察省交付於共產黨。”當然,如此高見,蔣介石自然不會采納。
1936年6月14日上午7時,章太炎因鼻咽癌、膽囊炎、氣喘病及瘧疾諸症並發,醫治無效,溘然長逝。臨終前,留下兩句遺囑:設有異族入主中夏,世世子孫毋食其官祿。章逝世時,全國政要、門生函電交馳,國民政府專門撥款,發布了以“國葬”資格相待的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