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播種財富善舉,精神上的富有才是永恒的富有(1)(1 / 3)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和物質上的日漸豐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豐富的生活實景,同時也給人們精神上增添了不少的壓力。人們在追求物質財富的過程中日漸變得心浮氣躁,賺不到錢怨天尤人,賺到錢又抱怨賺得太少。總是,隨著財富的增加,人們賺錢的欲望也在增加。

事實上,金錢的多少不主要的,一個人如果在精神上空虛,擁有再多的錢也無法彌補。

有人說:“一個人不可能既侍奉金錢,又去當上帝的仆人。”不過,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精神上與物質上同樣富有的人,他們用他們的財富來換來了更完滿的人生,他們也真正做到了永恒的富有。

播種財富善舉,施人以惠

英國《太陽報》曾以“什麼樣的人最快樂”為題,舉辦了一次有獎征答活動,從應征的八萬多封來信中評出四個最佳答案:

1.作品剛剛完成,吹著口哨欣賞自己作品的藝術家;

2.正在用沙子築城堡的兒童;

3.為嬰兒洗澡的母親;

4.千辛萬苦開刀後,終於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外科醫生。

要使自己成為快樂的人,從第一個答案中,我們知道必須工作,有工作,就會使人快樂;第二個答案告訴我們,要學會快樂,必須充滿想象,對未來充滿希望;第三個答案告訴我們,要學會快樂,一定要心中有愛,那種無私的、不記報酬的愛;第四個答案告訴我們,要學會快樂,一定要有能力,要有助人為樂的技能。隻有這樣的人,世人才會給他最美妙的報償,正所謂予人快樂予己快樂。

播種善舉是快樂的源泉,為別人帶來快樂的同時,我們自己也會處於快樂的包圍之中。快樂是可以分享的,你給別人帶來了快樂,你分享給別人的東西越多,你獲得的東西就會越多。你把幸福分給別人,你的幸福就會更多。但是,如果你把痛苦和不幸分給別人,那你得到的也隻能是痛苦和不幸。生活中你如果整天以一張愁眉苦臉待人,那別人也會以同樣的麵孔對你,你看到了更多的愁容;相反,如果你以笑臉相迎,你會看到更多的笑臉,你的快樂心情加倍了。

假使我們不常為攫取一生的欲念和自私心所蒙蔽,那麼隨著日子飛逝而去,我們也不會空無所得。如果一個人老是利欲熏心,自然患得患失。希望對人有所幫助,不求人家對我有什麼好處。這是一種無私的人生觀。

許多人活著是為了攫取,對於這些人,人生是為了自利。“播種善舉比獲得更有福”的告誡,對這些人毫無意義,因為他們覺得人生的價值要視能攫取多少而決定。

但是有些人卻覺得人活著是要施人以善。人生不是為了自己,而是要向外發揚。這些人奉獻自己,寬恕他人,並始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活著。他們了解人生的快樂是什麼,並拚命地去追逐。實在隻有這些人才真正懂得人生的意義。

為我們所崇敬的、渴慕的、聲名顯赫如同星辰的人們,他們並不以為自己所得到的,都是理所應得的。相反,他們總是懷著感激的心情接受一切。他們為了最崇高的目標,盡量奉獻自己的能力和時間,以造福人群。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僅是生存,還有生活。有時生存和生活是合一的,但並不常常如此。每個人都要有所執著,要擔負起自己的擔子來,而且還要多負一些擔子,以便幫助能力弱的人分擔一部分負擔。

我們到這個世界上來,最主要的是要好好生活,要過清白、崇高、堅毅、英勇、謙卑、有信心的、也是有效率的生活。這樣,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時,這個世界就會比我們初來時更完善些。

播種善舉是一種最神聖的事情,是一個人內部性靈的恩慈所表現於外麵的、看得見的象征。在暑天火一樣的氣溫下,出於愛心,遞一杯涼開水給行路人;或是當有人行不義於你時,你卻仍以仁慈的態度應答,這些都是很偉大的表現。這也可以作為行善的原則——用無我之愛使敵人解除武裝。它能使對方冰硬的心軟化。每個人本來都有情感,都有信心,可是大家都沒有察覺。如果你用愛心待人,就可以喚醒人們的情感和信心。

把錢都揣進腰包不算富翁

哈佛教授說:“如果賺的錢都揣進自己的腰包,你就不是一個真正的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