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信息隱藏商機,要善於從信息的海洋中淘出真金(2)(2 / 3)

彼得·林奇掌管麥哲倫基金的第一年,他便以每股26美元的價格買進華納公司股票。當時,一位跟蹤分析華納公司股票行情的分析家告訴他:“華納公司的股票已經極度超值,要慎重啊!”開始,彼得·林奇並沒有聽這個分析家的結論,他堅持自己的初衷。因為他已經調查過華納公司,數據顯示公司運行良好。他暗自想,如果信息準確,那麼股票必定是上漲的。果然不出他所料,僅僅幾個月後,華納公司的股票上漲到了38美元。

分析家再次警告彼得·林奇,說38美元是超值的頂峰,已經沒有空間再繼續上漲了。這次彼得·林奇接受了分析家的勸告,於是把手中所持有的華納公司股票悉數拋出。

然而,華納公司股票價格一路攀升,最後竟漲到180美元以上,後來維持在了170美元左右。由於沒有進行詳細的信息跟蹤,彼得·林奇失去了一個大好機會,他一直對此懊悔不已。從這次教訓以後,彼得·林奇對那些陳舊的理論學家非常反感,不再輕易相信他們的言論。

在他不相信那些理論說教以後,他便非常注重對投資公司的調查和信息收集。有一次,他從朋友那裏聽說某玩具公司股票非常有前景,便親自到那家公司旗下的玩具商店去詢問顧客信息,幾乎所有的人都說他們是回頭客。彼得·林奇覺得這家公司的確實很有前景,於是他大量地買進該公司的股票。據說彼得·林奇在買拉昆塔公司的股票前,曾在這家公司辦的汽車旅館裏住了3夜,進行實地考察和信息收集。

善於根據信息判斷投資方向的他非常留意親人的購物習慣。有一次他的妻子買回了好幾件“萊格斯”牌緊身衣,而且對這個商品讚不絕口。彼得·林奇敏感地覺得這個品牌很有前景。於是第二天,他就買下了大量生產緊身衣的漢斯公司股票,沒過多久,股票價格漲到了原始價格的6倍。

縱觀自己多年的投資經曆,彼得·林奇說,無論對於誰,是資深的投資者,還是普通的投資者,都需要信息的輔助,而對於那些深奧的理論知識,即使不懂也沒有多大的障礙。隻要能夠對信息敏感,再加上一點智慧,那麼肯定就會有巨大的回報。股票投資是一門關於信息的藝術,不能按理論生搬硬套。

有人稱讚彼得·林奇的投資就是一個信息過濾漏鬥:他會先買進大批的股票,然後經過信息分析,把那些優質的,受益大的股票留下來,而那些不好的則迅速濾掉。例如當日本汽車打入美國市場後,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的股票大跌,林奇未作詳盡的研究即大量購買這三家公司的股票,等到股價上漲後又悄悄賣掉,結果,彼得·林奇從福特和克萊斯勒兩隻股票上分別賺了超過1億美元的利潤,加上從沃爾沃股票賺的7 900萬美元,使麥哲倫基金再次展現出傲人的成績。

“信息過濾漏鬥”最重要的是信息過濾功能,它是對好壞股票進行過濾的關鍵,誰具備了這個本領,誰就深諳了彼得·林奇的投資秘籍。

許多股票在彼得·林奇的投資組合裏僅停留一兩個月,而整個投資組合裏的股票一年也至少翻檢一次。此外,在林奇經營的1 400多種股票中,其中最大的100種始終占其所投資金的一半,可見他對股票過濾的慎重。

很多投資者喜歡向彼得·林奇提及如何選擇投資對象的問題,彼得·林奇的回答生動而形象。他說,投資者擁有股票就像收養孩子一樣,不要貪多,要根據搜集來的信息挑選最好的。業餘選股者最好抽出時間調查8~12家公司,然後在有條件買賣股票時,根據調查來的信息確定投資組合,但是最好控製在5家公司左右。

彼得·林奇還建議:最好避開熱門行業裏的熱門股票,不要人雲亦雲,這樣是無法掙到大錢的。相反,那些被冷落的行業裏的好公司則是需要關注的。關注才能換來準確的信息,依靠信息才能知道如何選擇恰當的時機買進和賣出股票。

在彼得·林奇看來,股票並不神秘,無非是根據信息來確定轉折點,這也是投資的關鍵。在一家公司財務狀況好轉前的一瞬間進行投資,等到轉折真正開始再增加投資,無疑是最佳的選擇。而有一些人總是在股市慌亂時,頭腦一熱胡亂地買進或賣出,這才是最不明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