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讓錢運動起來,財富在靜止中貶值在流動中增值(1)(3 / 3)

在美國有個人盡皆知的故事叫做《窮爸爸與富爸爸》,故事裏講的富爸爸沒有進過名牌大學,他隻上到了八年級,可是他這一輩子卻很成功,也一直都很努力,最後富爸爸成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他那數以千萬計的遺產不光留給自己的孩子,也留給了教堂、慈善機構等。

富爸爸不光會賺錢,在性格方麵也是非常的堅毅,因此對他人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從富爸爸身上,人們不光看到了金錢,還看到了有錢人的思想。富爸爸帶給人們的還有深思、激勵和鼓舞。

窮爸爸雖然獲得了耀眼的名牌大學學位,但卻不了解金錢的運行規律,不能讓錢為自己所用,所以無法避免一生窮困的命運。

所有的有錢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觀念:用錢去投資,而不是抱著錢睡大覺。

學會投資是一種好習慣,養成這樣習慣的人,命運也許從此改變。而那些擁有了財富就止步的人,將會重新回到生活的原點。

提起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有錢人,大家肯定不約而同地想到“萬元戶”。在那個年代,聽到“萬元戶”三個字簡直如雷貫耳,能擁有1萬元錢簡直就是家庭擁有巨額財富的代稱。當時,一萬元錢是普通人連想都不敢想的。時光飛逝,到了今天,1萬元可能隻是一些中等白領1個月的收入而已……

可以這樣說,窮人都不是投資家,大多數窮人都隻是純粹的消費者。要想不再做窮人,就不但要努力掙錢,用心花錢,還要養成良好的投資習慣,主動獵取回報率能超過通脹率的投資機會,這樣才能真正保證自己的錢財不縮水,才能逐漸接近自己的財富目標,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同樣是花錢,有時可能是投資,有時又可能是消費,關鍵就要看花錢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以後不斷掙錢,還是單純就為了花錢而花錢。

假如你花錢購買了一套房子,目的是為了讓房租流到自己的口袋,那購買這套房子就是投資;如果購買這套房子,隻是為了改善自己的居住條件,那它就變成了你的消費。

有錢人總會想盡一切辦法把自己的錢變成資產;而窮人卻總會心甘情願的享受消費的樂趣。追其根本,無非就是思維觀念的不同。沒錢人低頭勞動,有錢人抬頭找市場;沒錢人用心掙錢,有錢人用心投資;沒錢人空手串親戚,有錢人慷慨交朋友;沒錢人伸手領工資,有錢人考慮發工資;沒錢人等待被選擇,有錢人細細選擇別人;沒錢人學手藝,有錢人學管理;沒錢人聽奇聞,有錢人創奇跡。

有的人說:我沒有錢怎麼投資?多年之後,他將依然是窮人;有的人說:我很窮,所以我必須投資。幾年後他將成為有錢人。

現實中不少人因為沒有錢,所以什麼都肯做,從無到有,聚沙成塔;現實中還有很多人由於沒有錢,因此什麼都不肯改變,隻能貧困一生!成功的投資者都是具有積極向上的心態和持之以恒精神的人。富有與貧窮,往往隻不過是一念之差所致。

激活你銀行賬戶上的“死”錢

理財專家說:“大多時候,我們不是缺少錢而是缺少觀念。財富是習慣,是思維方式。在資本運作占主導的社會,一個人必須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做好完美的理財計劃,學會讓錢動起來,將每一分錢都通過周密的運作發揮最大的作用。”

錢是一種能源,隻有在恰當的人手裏,用在恰當的地方,才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幻想安穩守財,富最多不過三代。

很多人理財的目的不是為了發財,所以往往選擇把錢存入銀行,將錢閑置起來,既沒有太大的風險,每年回收的利息也會帶來一定的回報。不過到年底興衝衝的去查詢存款額度的時候,發現存款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這是因為,通貨膨脹的速度往往會抵消甚至使銀行的存款利率成為負值。比如說,如今銀行存款1年期的利率為2.25%,扣除20%的利息稅,實際存款利率隻有1.80%。如果以CPI為3%計算,老百姓的1年期存款實際利率是負值。這就意味著1萬元存進銀行,1年後就隻有9790元,有210元白白“蒸發”了!

財富閑置就等於零,並且還要付一定的“折舊費”。最好的方法就是必須讓錢動起來。高財商的人往往不會把錢存進銀行,他們往往會把錢投資到不同的地方,以求獲得最有效地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