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希·裏根是1981—1989年美國總統裏根的第一夫人,1943年畢業於史密斯學院。
6.傑奎琳·肯尼迪
傑奎琳·肯尼迪(1929—1994)是美國第35任總統肯尼迪的夫人,1961—1963年任美國第一夫人。傑奎琳1947—1948年在當時尚為女校的瓦薩學院就讀。
7.宋慶齡
宋慶齡(1893—1981)是中國著名革命家、政治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名譽主席,第四、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13年畢業於美國佐治亞州麥肯市威斯裏安學院,獲文學士學位。
8.宋美齡
宋美齡(1897—2003)是前中華民國第一夫人、蔣介石的妻子及外交助手,1917年畢業於韋爾斯利學院。
9.謝麗·雷曼
謝麗·雷曼,巴基斯坦前信息部部長(MinisterofInformation),巴基斯坦駐美國大使,畢業於史密斯學院。
10.趙小蘭,華裔
趙小蘭,華裔,美國勞工部長(SecretaryofLabor),畢業於蒙特霍裏約克學院。
11.吉恩·柯克帕特裏克
吉恩·柯克帕特裏克是美國駐聯合國前大使,也是美國第一位駐聯合國的女性大使,畢業於巴納德學院。
商界精英
除了政界,很多女子學院的畢業生進軍商界,她們或者白手起家創辦自己的公司,或者從基層做起一步步進入公司高管行列或成為CEO,一些校友赫然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商界女性。就像《財富》雜誌所說的那樣,“女性可能還沒有主宰全世界,但她們已經管理著這個世界的許多領域。”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傑出的女企業家芭芭拉·卡薩尼(BarbaraCassani),畢業於蒙特霍裏約克學院;商業巨頭、媒體人瑪薩·斯圖爾特(MarthaStewart)和紐約大都會(NewYorkMets)的創辦人瓊·佩森(JoanWhitneyPayson)均畢業於巴納德學院;食品業大亨利茲·紐馬克(LizNeumark),紐約證券交易所(NewYorkStockExchange)第一位女性執行副總裁莎拉·鮑默爾(SarahPorterBoehlmer),均畢業於斯維特布萊爾學院;國際奧美形象廣告公司董事長雪莉·拉紮勒斯(ShellyLazarus),均畢業於史密斯學院。
1.芭芭拉·卡薩尼
卡薩尼1960年出生於美國的波士頓,1982年進入蒙特霍裏約克學院學習,後又進入普林斯頓大學伍德羅·威爾遜公共和國際關係學院,獲公共關係碩士學位。畢業後加入普華永道公司的前身——Coopers&Lybrand公司,後到該公司倫敦分部工作。
卡薩尼的職業生涯從做企業管理谘詢開始,之後在英國航空公司擔任了一係列的管理職位。2001年,卡薩尼和她的同事用1100萬英鎊收購了廉價航空GO,當時她隻有2500萬英鎊的啟動資金,四年後該航空公司的全年利潤已達到了4200萬英鎊,雇傭員工900人,成為航空業界的一段創業佳話。2002年,公司以3740萬英鎊的價格轉讓給了易捷航空。廉價航空GO以低價位和優質服務贏得了英國最高旅遊消費者獎。之後,卡薩尼以此為背景,撰寫並出版了《航空冒險》(Go—AnAirlineAdventure)一書,極為暢銷。
2002年,芭芭拉·卡薩尼被授予英國年度凱歌香檳女企業家(VeuveClicquotBusinesswomanoftheYearAward)稱號,並且被《每日報》和《周日報》的讀者評選為年度英國企業家。2004年,卡薩尼受邀擔任倫敦奧林匹克投標委會員的主席。她說:“我之所以接受此項工作,是因為我知道我能贏。”事實也正是如此,芭芭拉·卡薩尼作為2010年倫敦奧林匹克投標項目的主席,帶領團隊設計藍圖,積極宣傳投標項目,爭取公眾的支持,為最終投標的成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在轉手給科歐勳爵(LordCoe)之前,她已經將該項目推進到最後的投標階段。為此,英國政府授予卡薩尼英帝國司令勳章。
2.瑪薩·斯圖爾特
斯圖爾特是美國的一個傳奇人物。她1941年出生於新澤西州的一個波蘭裔家庭,是著名的商業巨頭、企業家和雜誌出版商、電視媒體人和著名專欄作家。她曾獲得巴納德學院曆史學和建築史學雙學位。作為瑪薩·斯圖爾特生活全媒體公司(MSLO)的創辦者,她曾在出版、廣播、銷售、電子商務等領域進行商業投資,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她撰寫了大量的暢銷書,作為《瑪薩·斯圖爾特的生活》雜誌的出版商,她的談話秀廣播節目“瑪薩”在國際上有很大知名度。
在美國,瑪薩·斯圖爾特這個名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人們睡覺時要穿“瑪薩”牌全棉睡袍;看電視要看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播放的《瑪薩·斯圖爾特的生活》節目;起居室裏擺放的是“瑪薩”牌木質咖啡桌,上麵摞著“瑪薩”生活雜誌……而瑪莎本人也被媒體塑造為美國人心目中典型的全能女性偶像——事業成功、會做家務。
2002年,她遭到其他投資者以內幕交易為罪名的起訴,2004年罪名被美國司法部確認成立並判處在家中緊閉五個月,罰款3萬美金,今後不得在任何公務公司任董事職務等。該事件最終影響到其傳媒帝國。2005年她開始了一項回歸運動,她的公司也於2006年重新盈利。2011年,斯圖爾特重新組織了瑪薩·斯圖爾特生活全媒體公司,並於2012年重新成為該公司的主席。
3.利茲·紐馬克
利茲·紐馬克是巴納德學院的畢業生,是紐約最成功的餐飲公司之一——紐約餐飲公司大表演(NewYorkCateringCompanyGreatPerformances)的創辦人和總裁,也是鼓勵兒童健康飲食的非營利組織西維爾亞中心(SylviaCenter)的創始人。
大表演公司創辦於1979年,主要是為從事藝術的女性提供女服務員派遣服務,用羽翼未豐的食品產業營業額去彌補貧窮畫家的微薄收入。該產業一夜之間風生水起,大表演公司也隨之大發展,最顯著的變化是通過增加男性職員到人力部門,以適應顧客的需求。1982年,第一家商業廚房建立在一家小型辦公室中。十年之後,公司轉移至哈德遜廣場,那裏擁有2.3萬平方英尺的麵積,是最初辦公場所的15倍。目前,大表演公司是紐約市最大的外燴餐飲公司,服務於許多公司、社會機構和非營利機構。該公司也是知名藝術機構包括林肯中心爵士(JazzatLincolnCenter)、布魯克林音樂學院(BrooklynAcademyofMusic,BAM)、阿波羅劇院(ApolloTheater)、索斯比公司(Sotheby's)、卡萊默爾中心(Caramoor)等的唯一餐飲指定供應商。2006年,紐馬克又創辦了凱奇克伊農場(KatchkieFarm),該農場位於哥倫比亞縣,麵積有60英畝,它是西爾維亞中心所在地,這裏種植有兒童花園,供紐約學校的學生們參觀,讓孩子們學習如何吃到健康食物。
到目前為止,紐馬克已經獲得了無數榮譽,其中包括美食藝術銀勺獎(TheFoodArtsSilverSpoonAward)、克萊恩最具影響力的100位女性(Crain's100MostInfluentialWomen)、安永·楊紐約年度企業家獎(Ernst&YoungNewYorkEntrepreneurofTheYearAward)等。
4.莎拉·鮑默爾
莎拉·鮑默爾1965年在斯維特布萊爾學院就讀,是紐約證券交易所(NewYorkStockExchange)第一位女性執行副總裁。在斯維特布萊爾學院設有“1965莎拉·鮑默爾獎學金”。
5.瓊·佩森
瓊·佩森畢業於巴納德學院,是紐約大都會(NewYorkMets)的創辦人之一,也是該公司的最大股東。紐約大都會是一支在紐約州的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球隊,隸屬於國家聯盟東區。他們贏過兩次世界大賽冠軍,分別在1969年和1986年。
學府領袖
在教育界,美國著名大學密爾斯學院(MillsCollege)的創辦人及首任校長蘇珊·密爾斯(SusanMills)畢業於蒙特霍裏約克學院;哈佛大學首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CatharineDrewGilpinFaust)和芝加哥大學首位女校長漢娜·赫爾伯·格雷(HannaHolbornGray)均畢業於布林茅爾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第8任校長艾美·古特曼(AmyGutmann)畢業於拉德克利夫學院;複旦大學前校長謝希德碩士畢業於史密斯學院。還有很多女子學院校友曾任女子學院的校長,如布林茅爾學院校長簡·麥克奧裏夫、巴納德學院的校長艾倫福特爾(EllenVictoriaFutter)、蒙特霍裏約克學院現任校長林恩·帕斯克萊拉都是女子學院的畢業生。
1.德魯·吉爾平·福斯特
福斯特生於1947年,美國曆史學家,2007年開始現任哈佛大學校長,之前擔任哈佛拉德克利夫高等研究院院長。福斯特是哈佛大學曆史上第一位女校長,也是自1672年以來第一位沒有哈佛學習經曆的哈佛校長。
福斯特1964年畢業於馬薩諸塞州的女子預備學校康科德學校(ConcordAcademy),然後進入布林茅爾學院深造,1968年從曆史係畢業獲文學士學位。福斯特接著進入了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曆史專業碩士學位,1975年又在那裏獲得了美洲文明專業的博士學位,同年留校擔任美洲文明專業的助理教授,後由於出色的研究成果和教學水平,獲任曆史學係教授。福斯特是一位研究美國南方戰前曆史和美國內戰曆史的專家,在美國內戰時期反映南方陣營思想的意識形態和南方女性生活方麵的研究卓有成就,出版了6本相關書籍,其中最著名的一本《創造之母:美國內戰南方蓄奴州婦女》(MothersofInvention:WomenoftheSlaveholdingSouthintheAmericanCivilWar,UniversityofNorthCarolinaPress,1996),該書在1997年獲得美國曆史學會美國題材年度非小說類最佳著作獎。她最近的一部著作《這苦難的共和國:死亡與美國內戰》(ThisRepublicofSuffering:DeathandtheAmericanCivilWar,AlfredA.Knopf,2008)於2009年獲得了曆史著作最高獎——班克洛夫特獎(BancroftPrize),同時入圍全國圖書獎和普列策獎,被《紐約時報》評為“2008年十大好書”之一。
2007年10月12日,福斯特正式就任哈佛大學校長,在就職演說中,她對大學下了新的定義:“一所大學的精神所在,是它要特別對曆史和未來負責——而不單單或者僅僅是對現在負責。一所大學關乎學問,影響終身的學問,將傳統傳承千年的學問,創造未來的學問。”
作為哈佛大學校長,福斯特擴大了財政資助以鼓勵來自不同社會背景的學生進入哈佛學院,並且主張為科學研究增加聯邦資金。她還擴大了哈佛大學的國際影響力,提高了校園中的藝術氛圍,並與麻省理工學院聯手發布了網絡在線教學計劃,這一計劃的主要目的是服務於校內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和推廣網絡在線教育,同時她還加強了學校學係和行政單位的協作關係。
2.漢娜·赫爾伯·格雷
格雷1930年出生於德國,4歲時隨家人移居美國。格雷15歲進入布林茅爾學院學習,畢業後作為富布賴特學者赴牛津大學訪學,1957年在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此後在哈佛任教,1959年晉升為助理教授。1960年格雷隨丈夫去芝加哥大學,並於1961年進入芝加哥大學曆史係任教,1964年獲得終身教職,講授西方文明以及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歐洲文藝複興和改革課程。
1972年,由於管理才能出眾,她出任西北大學文理學院的院長。格雷作為管理者聲名遠揚是在耶魯大學。當時,許多學校正遭遇預算縮減。1974—1978年,她是耶魯大學的教務長和曆史學教授,金曼·布魯斯特(KingmanBrewster)離任之後,她又擔任了14個月的代理校長。
1978年,她重新回到芝加哥大學,被任命為芝加哥大學校長,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她開始了宏偉的建設計劃,加大資金投入以支持建設。在她的領導下,芝加哥大學建設了西愛麗斯大道(WestofEllisAvenue)及新的教學中心,並翻修老舊建築,增添新設施。由於全國範圍的研究生入學人數降低,格雷開始改革博士學位項目,縮減允許畢業的時間,創辦研討會(Workshop)和實習項目,以提升學生們撰寫論文的能力。1981—1982年,研究生院的入學人數有所增加。隨著本科生學院的申請人數增加,芝加哥大學開始修複娛樂設施,建造新的學生住宿區,加入新的運動聯盟,與其他學術機構開展合作。
1991年,在芝加哥大學百年校慶時,她宣布了500萬美元的籌款運動。在許多大學哀歎入學人數降低和財政資金縮減時,她繼續宣布芝加哥大學“正處於具有偉大力量的狀態”(PositionofGreatStrength)。在計劃並主持了長達一年的百年慶祝活動之後,格雷在1993年底退休,其15年的校長任期成為芝加哥大學曆史上任期時間排名第三且最有成效的校長之一。
3.艾美·古特曼
賓夕法尼亞大學現任校長艾美·古特曼是賓夕法尼亞大學曆史上第二位女校長。她本科畢業於拉德克利夫學院,1972年獲得倫敦經濟學院的政治學碩士學位,1976年獲得哈佛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1986—2004年間,古特曼在普林斯頓大學先後擔任政治係研究生主任、普林斯頓大學學術顧問、普林斯頓大學教務長和校長。2004年,古特曼正式成為賓夕法尼亞大學第八任校長。
在她的就職演說中,古特曼提出一個發展賓大的宏偉計劃《賓大合約》(PennCompact)。該合約圍繞三個中心目標展開:不斷吸引最優秀的學生而不考慮其經濟背景;選聘和留任各學科最好的教師隊伍;加大學校在費城地區、美國和世界範圍內的各種影響力。在該合約的指導下,賓夕法尼亞大學已經提高了有天分學生的入學人數,而不再考慮其社會經濟背景如何;招聘和保留了許多能將其知識在多學科領域融會貫通的傑出教師,使賓夕法尼亞大學成為當地、全美乃至全世界教育領域的一支強大的變革力量。2009年,賓夕法尼亞大學以其與社區之間的榜樣合作項目,位列所有美國大學“好鄰居”排名第一位。2011年古特曼被《新聞周刊》(Newsweek)評選為影響世界的150位女性之一。
文壇巨匠
在美國女子學院的校友錄上,還有一連串響亮的名字享譽世界文壇,對校友所在國文學甚至對世界文學都作出了重大貢獻。其中比較著名的有美國著名盲聾作家海倫·凱勒(HelenAdamsKeller),中國作家冰心以及美國最偉大的女詩人艾米莉·狄金森(EmilyDickinson)。除此之外,風靡全球的小說《飄》的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MargaretMunnerlynMitchell)曾就讀於史密斯學院;詩人伊麗莎白·畢夏普(ElizabethBishop)畢業於瓦薩學院;美國著名詩人、作家西爾維亞·普拉斯(SylviaPlath)畢業於史密斯學院等。
1.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1880—1968年),19世紀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1880年凱勒出生於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小城鎮,她在19個月的時候因為猩紅熱失去了視力和聽力。在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裏,她曾自暴自棄,在導師安妮·莎莉文(AnnieSullivan)的幫助下,凱勒用頑強的毅力克服了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變得熱愛生活,並從中得到許多知識,學會了讀書和說話,開始嚐試和其他人溝通。1898年,凱勒進入位於馬薩諸塞州的劍橋女子學校(TheCambridgeSchoolforYoungLadies)。1900年秋季申請進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就讀,並於1904年以優異成績取得文學學士學位,成為首位畢業於高等院校的聾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