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了女性,你就塑造了社會;教育了女性,你就改變了世界。
——DeboraSpar女子學院創辦至今,經曆了最初的艱難前行和後來的輝煌閃耀之後,逐步呈現出少而穩定、小而成熟的發展趨勢,成為美國高等教育領域中一支溫柔而獨特的力量。盡管女子學院在數量上無法與男女合校的高等教育機構相提並論,但就其辦學質量、社會聲譽和影響而言卻不輸半分,傲然屹立於美國社會和人們心中,在美國社會發揮著獨一無二的作用。
源遠流長,厚積薄發:美國女子學院的特殊地位
美國女子學院在高等教育機構及美國社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是女性為爭取高等教育機會及男女平等的社會地位不懈努力的結果,也是表明“男女在智力上是平等的”這一思想的最好證明。它是曆史傳統傳承、綿延的自然繼續,也是在“一切為了女性發展”的原則下、根據時代發展不斷調整辦學思路、提高女性人才培養質量的代表。女子學院在美國高等教育中的特殊地位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美國女子學院在一流研究性大學中的曆史聲譽——“八兄弟”與“七姐妹”
1.“八兄弟”
美國高等教育領域,提起“八兄弟”、“七姐妹”,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八兄弟”是美國的常春藤聯盟,包括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達特茅斯學院、康奈爾大學、布朗大學等八所高校。“常春藤聯盟”的名字到底源於何時並無統一定論。一種理論認為,該聯盟應追溯到1937年,一位《紐約先驅報》(NewYorkHeraldTribune)的體育新聞記者首次用“長在牆上的常春藤”來形容那些參加美式足球比賽的學校。另外一種理論對此名詞的解釋則較為古老,認為該名字來自“四聯盟”(FourLeague)的運動協會,“四聯盟”被寫為羅馬數字的“四聯盟”(Ⅳ
League)。讀英文字母時,“Ⅳ”有著和“Ivy”同樣的發音,故而稱為“常春藤”。不論何種理論是正確的,到1954年時,“常春藤聯盟”(亦即所謂的常春藤團體董事會議,TheCouncilofIvyGroupPresidents)一詞正式形成並沿用,這一年也被認為是常春藤聯盟正式成立的年份。
雖然“常春藤聯盟”這個名稱跟學術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但這八所大學的曆史都非常悠久,在學術上也都很優秀,始終走在美國高等教育的最前列。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每年公布的排行榜中,八所常春藤盟校基本上全部位列前15名。久而久之,在人們的印象裏就不約而同地把它們歸納成一個整體。“常春藤盟校”的名稱沿用至今,已經成了大學學術實力的象征。直到現在,讚揚哪個大學好,人們還會稱它為“西部的常春藤”、“南部的常春藤”等。這八所大學最初都是傳統上隻招收男性的高校,直到20世紀中葉以後,才陸續招收女性入學。因此,“八兄弟”的“兄弟”除了“盟校”之意,還與曆史上都是傳統男校有關。
2.“七姐妹”
“七姐妹”聯盟指的是美國早期的七所女子文理學院聯盟,包括韋爾斯利學院、布林茅爾學院、史密斯學院、巴納德學院、瓦薩學院、拉德克利夫學院和蒙特霍裏約克學院。它們坐落在美國東北部,其中4個在馬薩諸塞州、2個在紐約州、1個在賓夕法尼亞州。由於這些學院曆史上都是女校,因此稱為“七姐妹”學院。
“七姐妹”聯盟起源於1915年,當時,蒙特霍裏約克、瓦薩、史密斯和韋爾斯利學院舉辦了一次關於籌集資金的策略問題會議。這次會議具有曆史意義,後來的十多年中又在布林茅爾、巴納德和拉德克利夫學院舉辦了另外幾次附加會議。1927年,這些精英女子學院作為“七姐妹”學院聲名鵲起。此後,它們繼續就一些共同關心的問題例如學院目標、招生、財政資助、課程設置等舉辦過多次會議。
“七姐妹”的名字起源於古希臘神話,她們是普勒阿德斯(Atlas)的七個女兒:Maia,Electra,Celaeno,Taygeta,Merope,Alcyone,Sterope。後來被天神宙斯(Zeus)變作了七顆星,稱為七姐妹星團(也稱作昂宿星團)。
“七姐妹”女子學院因2003年電視連續劇《辛普森一家》的播放而家喻戶曉。利薩·辛普森(LisaSimpon)在贏得了當地的拚字冠軍之後,最終進入了全國總決賽。然而,考慮到比賽的收視率問題,主持人向麗薩提出,如果她允許另一個更為出名的競爭者(他恰好是一位男生)贏的話,將向她提供在“七姐妹”學院中任何一所學校免費就讀的機會。利薩拒絕了這個荒謬的提議,但她心中仍然有一個夢想:那就是“七姐妹”學院的學生們有一天會出現在她麵前……
“七姐妹”學院中,瓦薩學院招收男生成為合校教育機構,拉德克利夫學院並入哈佛大學,隻剩下“五姐妹”,但“七姐妹”致力於女性的發展與進步的信念,依然在社會上具有廣泛的影響。“七姐妹”學院隻是人們對女子學院的一個讚譽,是女子學院發展史上的一段佳話,成為人們心中永遠抹不去的記憶。“八兄弟”與“七姐妹”相提並論,從一個側麵反映了女子學院在美國高等教育中的良好聲譽。
女子學院與一流研究性大學的盟校關係
在美國,本科單性別的女校多數是文理學院,這些學校和美國頂級研究性名校有著非常好的夥伴關係。這樣,單一性別的女子學院的學生可以融入不同於本校的社會文化環境中。
正如希拉裏在她的自傳中所寫:“韋爾斯利學院與哈佛大學、MIT的學生經常在各類型的舞會、聚會上聯誼,女生主要是嫁給哈佛男生。”韋爾斯利學院確實與哈佛和MIT關係緊密。巴納德學院也一樣,它現在附屬於哥倫比亞大學,依然獨立運營,被稱為“哥倫比亞大學的鄰家女孩”,兩所學校可以互選課程。蒙特霍裏約克學院和史密斯學院是五校聯盟(FiveCollegeConsortium)的兩個重要成員,其他的成員包括阿默斯特學院、漢普郡學院(Hampshire)和馬薩諸塞大學,其中位於阿默斯特的馬薩諸塞大學是旗艦研究性大學。布林茅爾學院與哈弗福德和斯沃斯莫爾學院三校形成聯盟,而且還可以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共享教學。除了“七姐妹”學院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女子學院如西蒙斯學院、艾格尼絲·斯科特學院、斯克裏普斯學院等與一流研究性大學都有非常緊密的合作關係。
綜合性的一流研究性大學與女子學院結盟,學生們可以互選課程,互修學分,可以獲得盟校的學位以及本校和盟校的雙學位,等等。這些女子學院與結盟的一流研究性大學除了具有地理位置的便利之外,還因為女子學院擁有悠久曆史、優良傳統、良好社會聲譽和優秀的辦學質量。正因如此,一流大學可以從女子學院身上取長補短、互補合作。如果兩校的社會聲譽、辦學質量相差很大,一流研究性大學是不會俯身遷就與女子學院結盟的。否則,女子學院學生所選的課程越多,獲得盟校的學位越多,就越會影響一流大學的聲譽。女子學院與一流研究性大學的盟校關係充分顯示了女子學院豐富的教學資源以及較高的社會地位和聲譽。
女子學院在文理學院中的地位
美國的女子學院絕大多數都屬於文理學院,因此,女子學院放在文理學院中與其他合校的文理學院比較才能真正說明問題。如果說“七姐妹”僅僅是美國高等教育發展史上的一段佳話的話,那麼“四小藤”絕對屬於名至實歸的評價。
“四小藤”指的是美國四所頂尖的文理學院,分別是威廉姆斯學院(WilliamsCollege)、阿姆赫斯特學院(AmherstCollege)、斯沃斯莫爾學院(SwarthmoreCollege)、韋爾斯利學院(WellesleyCollege)。它們是主要招收本科生的文理學院,其本科教育不遜色於任何一所常春藤大學,甚至還要優於它們。而這四所頂尖的文理學院中,就有一“小藤”是單一性別的女子學院——韋爾斯利學院,可見該女子學院在文理學院中的學術地位。
此外,女子學院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及《華盛頓月刊》對全國文理學院進行的排名中,排名100位以內的文理學院中,女子學院數量分別達到12和13所,占女子文理學院總數的20%以上,足見女子學院在全美文理學院中不容小覷的整體實力和影響力(見下表)。
光芒四射,譽滿五洲:美國女子學院的社會影響
美國女子學院經過一百六七十年的發展,培養的人才遍布美國各州甚至世界各地,分布在各行各業。它們不但在文學、藝術等傳統人文學科上取得非凡的成就,而且在政治、商業、自然科學等領域也占有一席之地。女子學院尤其強調女性領導力的培養,不少傑出校友是她們所在領域中的領軍人物,她們所取得的成就也擴大和提升了女子學院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
政壇人物
女子學院畢業生中不少校友步入政壇,成為叱吒風雲的政界人物,其中還有幾位曾是美國的“第一夫人”,成為美國最有權勢的女性。這些政壇人物中最為著名的有馬德琳·奧爾布賴特(MadeleineKorbelAlbright)、希拉裏·克林頓(HillaryDianeRodhamClinton)、貝·布托(BenazirBhutto)、宋慶齡、宋美齡、謝麗·雷曼(SherryRehman)、趙小蘭(ElaineChao)、吉恩·柯克帕特裏克(JeaneKirkpatrick);第一夫人有芭芭拉·布什(BarbaraPierceBush)、傑奎琳·肯尼迪(JacquelineLeeBouvierKennedyOnassis)、南希·裏根(NancyReagan)等等。這一連串響亮的名字均為美國女子學院的畢業生,她們的事跡和成就,不僅影響著她們所服務的國家,甚至還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全世界,現擇其一二進行介紹。
1.馬德琳·奧爾布賴特
馬德琳·奧爾布賴特係1937年出生,捷克裔美國人,1997年1月至2001年1月任美國第64任國務卿,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女國務卿。
1955年,奧爾布賴特中學畢業後,被斯坦福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芝特·霍爾約克大學、丹福大學、韋爾斯利女子學院同時錄取,她選擇了提供數額最高的全額獎學金的韋爾斯利女子學院。在學院裏她學習新聞和政治學,1959年,她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政治科學的畢業文憑。
1996年12月5日,美國總統克林頓提名當時已經59歲的馬德琳·奧爾布賴特擔任美國國務卿,1997年1月22日,這一提名獲得參議院批準,奧爾布賴特由此成為美國建國220年以來第一位女國務卿。奧爾布賴特是一位敢於實現自己夢想的女性,她的好奇、雄心、把握遊戲規則的能力及其麵對新挑戰的決心,使得她從童年到中年一直都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奧爾布賴特有著深邃的智慧、極佳的應變本領和良好的判斷能力,她也是一個能夠很好地利用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個季節的女人,而她撲朔迷離的身世和曲折的逃亡經曆曾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作為一名女性,奧爾布賴特滿懷柔情地演繹了一個灰姑娘般的故事;作為一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果斷而從容地應對了20世紀90年代國際舞台的驚濤駭浪。曆史不會記住每一個人,但作為美國曆史上的第一位女國務卿,她用自己的一生為那些渴望有所作為的男人和女人樹立了榜樣。
2.希拉裏·克林頓
希拉裏·克林頓1947年出生於芝加哥,1993—2001年成為美國總統克林頓時期的第一夫人,2009年她成為美國第67任國務卿。
1965年,希拉裏·克林頓進入韋爾斯利學院學習,主修政治學。她是第一個在學院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的學生,她富有爭議的演講引起了全國的注意。
大學時代的希拉裏常因衣著樸素落伍而顯得不合群,帶著厚如瓶底的眼鏡,她曾自嘲:“瞎得像蝙蝠。”人們還記得她當時的樣子:法蘭絨襯衫、厚鏡片和簡單的衣著,簡樸得就像入學通知或者校方告示所要求的模樣,樸素得“有點讓人驚訝”。希拉裏在大學的社會活動中表現得非常活躍,她很快投入反戰的罷課活動中,還組織了校園遊行活動,她給同學們更深刻的印象來自她的勤奮努力、嚴肅認真,甚至獨來獨往。她從來都按時去大學生體育館練健身操,對自己非常嚴格,有時甚至苛刻。
1969年,她就讀於耶魯大學法學院,1973年獲法學博士學位,求學期間,她結識了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比爾·克林頓。希拉裏1975年10月與克林頓結婚,後來進入美國著名的羅斯律師事務所工作,兩次當選全美百名傑出律師。克林頓1993年入主白宮後,希拉裏成為美國曆史上學曆最高的第一夫人。在8年白宮生涯中,希拉裏積極參與政事,推進國家醫療保健改革等。
2000年2月,尚未離開白宮的希拉裏宣布競選紐約州參議員,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謀求公職的第一夫人。同年11月7日,她當選為國會參議員。2006年,她獲得連任。在2008年美國總統民主黨黨內預選期間,希拉裏作為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曾一度領先奧巴馬,但最終以失利告終。2009年她成為美國國務卿。
根據一年一度的《今日美國》(2011年)蓋洛普民意調查結果,國務卿希拉裏被選為美國人最敬佩的女性。此前,希拉裏連續10年被評為最受敬佩的女性。這位勇敢、充滿智慧和膽識的女強人,從美國第一夫人,到紐約州參議員、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再到現在的美國國務卿,希拉裏的政績正表明了她曾說的,她不會做個在家裏烤甜餅的男人背後的小女人。
3.貝·布托(1953—2007)
貝·布托是巴基斯坦前總理,人民黨領導人,為穆斯林國家首位民選總理。貝·布托畢業於拉德克利夫學院,她聲稱她在拉德克利夫學院時期是“一生中最快樂的四個年頭”,在這裏她奠定了對民主的信念。後來,她曾以總理身份代表巴基斯坦政府向哈佛大學贈送紀念品。畢業後,她又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深造,攻讀政治學、政治經濟學和哲學,同時,她還完成了國際法及外交課程。1976年,她被選為牛津大學學生會主席,成立了首位亞洲女性領導的享有盛名的辯論學會。
1976年學成回國後,貝·布托在巴外交部政策研究室工作。在政治上,她深受其父的影響。1979年她離開外交部,並加入巴基斯坦人民黨。自從1978年9月她當選了巴基斯坦人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起,她便經常被軟禁或入獄,最後被迫流亡國外。1984年,她旅居英國倫敦。
1986年,她返國挑戰7年前處決她父親布托的軍事獨裁者。在1988年11月6日的大選中,巴基斯坦人民黨獲得國會的大部分議席,她則以35歲的年齡當選了巴基斯坦總理,並且宣誓組織聯合政府。在眾多穆斯林國家中,她是第一位擔當總理一職的女性。1989年,她獲得國際自由聯盟的“自由獎”。當選後,她推行國家改革及現代化政策,保守派則認為這是一係列西化政策。1988年至1990年間,她曾是世界女領導人理事會的活躍成員。
1990年,她被控貪汙而被罷黜,1993年重新當選,1996年又因被指控涉及貪汙和治國不當而下台,前後她擔任近五年的巴基斯坦領導者。1999年4月,貝·布托夫婦因腐敗和濫用職權被判處監禁和罰款,後被迫流亡國外。2007年10月,總統穆沙拉夫特赦貝·布托,她結束8年流亡生涯回到祖國。2007年12月27日,她於拉瓦爾品第參加競選集會時遇刺身亡,享年54歲。
4.芭芭拉·布什
芭芭拉·布什生於1925年,是美國第41任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1989—1993年在任)的夫人,第43任總統小布什和前佛羅裏達州州長傑布·布什的母親。丈夫是總統,兒子也是總統,在美國曆史上,獲此殊榮者隻有兩個女人,其一是建國之初第三任總統約翰·亞當斯的妻子阿比蓋爾·亞當斯(她的兒子是美國第六任總統約翰·Q.亞當斯),第二個就是她——芭芭拉·布什。有人將她稱為“美國的祖母”。她年輕時入讀史密斯學院,19歲時從學校退學,與布什結婚。
5.南希·裏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