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州很快緊隨其後。喬治亞州在1889年創辦了喬治亞州立女子學院(GeorgiaStateCollegeforWomen),北卡羅來納州在1891年創辦了北卡羅來納女子學院(NorthCarolinaWomen'sCollege)。州立女子學院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達到高潮,除以上的州立女子學院外,還有1893年建立的阿拉巴馬學院(AlabamaCollege)、1901年建立的德克薩斯州立女子學院、1905年由佛羅裏達州立學院改建而成的女子學院,還有1908年創辦的俄克拉馬女子學院(OklahomaCollegeforWomen)。
道格拉斯學院作為新澤西州的女子學院創辦於1918年,創辦者梅布爾·道格拉斯(MabelSmithDouglass)希望“創辦一所學院,將提供給女性超越傳統職業領域的高等教育機會”。現在,道格拉斯學院是羅格斯大學(RutgersUniversity)的組成部分,像羅格斯大學一樣,道格拉斯學院一直是公立的,然而,進入該學院的女生也要到羅格斯大學的不同學院中上課,所以,道格拉斯學院可以被描述為一個住宿學校,專為女性提供各種資助服務和各種課程項目的住宿學校。
位於德州登頓市的德克薩斯女子大學(TexasWoman'sUniversity)在1901年由德克薩斯立法機構創辦,為本州的女性提供職業培訓是大學創辦者的初衷。成立之初,該學院為女子工業學院(TheGirlsIndustrialCollege);1904年,校名改為工業職業學院(CollegeofIndustrialArts),向學生提供音樂、家庭經濟以及職業科目的課程;1934年,校名改為德克薩斯女子州立學院(TexasStateCollegeforWomen);1957年改為現名。
3.教會女子學院
男子教會學院出現在18世紀末期(例如,建於1789年的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University)。然而,到20世紀美國仍然沒有幾所教會女子學院。20世紀早期,教會領導者日益意識到,年輕的中層階級教會家庭的女兒需要進入教會舉辦的高等教育學院中接受教育。
美國第一所四年製教會女子學院是馬裏蘭州的聖母學院(CollegeofNotreDame),它在1899年授予了第一批學位。到1905年美國又建立了4所教會學院,1905年之後的10年建立了14所,1915—1925年之間建立了37所,1925—1930年之間建立了19所。到1955年,美國共有116所教會女子學院。教會女子學院有自身的學術特性,在全國享有盛譽。它們中有位於華盛頓特區的三一學院(TrinityCollegeinWashington,D.C.)、位於印第安納諾特丹的聖瑪麗學院(St.Mary'sCollegeinNotreDameIndiana)、位於明尼蘇達州聖保羅的聖凱瑟琳學院(CollegeofSt.CatherineinSt.Paul,Minnesota),這些學院不僅提供純粹拉丁語和希臘語的文理課程,也提供給本科生語言、哲學、英語以及曆史等科目。後來也開始提供研究生教育。
帕特麗夏·帕米爾埃裏認為,教會女子高等教育的興辦有幾個目的:“強調道德特色,也注重智力發展,同時也強調服務社會”。教會女子學院的課程經常強調實踐技能和職業技藝。她寫道:“1931年,底特律的馬裏格魯夫學院(MarygroveCollegeinDetroit)聲稱,文理教育的背後有一條原則,那就是‘謀生的藝術’,每一個馬裏格魯夫畢業生都由學院提供給她們自立的方式。學院認為女子從事的合適的職業包括:在學院或中學中進行教學工作,從事社會工作,諸如在銀行、秘書、新聞業、圖書館、音樂等行業或部門工作,在理想的教會家庭中扮演成功的妻子和母親的角色。”她進一步指出,因為進入早期教會女子學院的女性主要來自工人階級家庭,“這些學院也促使職業成為學生流動性的源泉。”
教會女子學院由於財政和師資等問題麵臨著種種困難,有些學院招生幾年之後又被迫關閉。盡管如此,這些學院確實向女性提供了充足的文理教育。正如一位曆史學家所說,“教會女子學院無論在維持教師標準上有多麼不堪一擊,但是在達到基本的文理教育的目標方麵與早期男子教會學院或許越來越接近。盡管它們接受一個清晰明確的智力目標是困難的,但是它們的確並不是像大部分的早期男子教會學院那樣的預備性的學院”。教會女子學院直到今天仍然堅持它們在宗教體係內提供文理教育的任務和角色。
4.並列女子學院
盡管在當時已經有一些合校教育的學院,如奧伯林學院、吉爾福特學院等,但幾乎所有的非女子學院和大學都不招女生。第一所公認的並列學院(CoordinateCollege)是建立於1886年的索菲紐科姆紀念學院(H.SophieNewcombMemorialCollege),它與杜蘭大學相並列。一年後伊夫林女子學院(EvelynCollegeforWomen)成立,是普林斯頓大學的並列學院。
麵對日益高漲的女性爭取高等教育權利的呼聲,那些古老的私立大學也不得不采取措施。1874年,哈佛大學終於同意接受女學生的申請,設立一所單獨的女子學院,多年來該院都以“哈佛從院”(HarvardAnnex)著稱。雖然學院的管理人員和經費都與哈佛大學分開,但教師均來自哈佛大學,而且哈佛大學表示可以通過考試來測試女性學生的學業成績並為通過者頒發證書。1894年,這個女子學院獲得了拉德克利夫學院(RadcliffeCollege)的身份,成為一所可以頒發具有與哈佛大學相應水準學位的高等學府,同時也成為美國曆史上著名的“七姐妹”女子學院之一。
隸屬於哥倫比亞大學的巴納德學院(Barnardcollege)於1889年開辦,它的管理模式與運營狀況與拉德克利夫學院一樣。1904年後,除了師範院校的課程主要在巴納德學院學習外,其他課程均在哥倫比亞大學學習,所有學位證書都是由哥倫比亞大學頒發,該大學的研究生教育也對女性開放。與此模式相同的還有彭布洛克(Pembroke)與布朗大學,等等。
此外,這個時期還出現了以職業為目標的兩年製女子社區學院,如1884年弗吉尼亞·寇提(VirginiaAliceCottey)創辦了寇提學院,她認為女性應該獲得與男性一樣的教育。1927年她將學院交給婦女團體(theP.E.O.Sisterhood),使它成為由女性擁有和資助的唯一一所非宗教學院。該婦女團體是一個擁有25萬名會員的教育慈善機構,致力於為女性提供教育機會。
分布區域上:除東北部女子學院之外,南方女子學院也有了較大發展
1.南方女子學院
在美國南北戰爭前夕,單獨為女性設立的學校在數量上獲得了很大發展。顯而易見,這些機構的發展受到很多社會因素的影響:如相信男性和女性分屬不同領域的觀念,宗教傳道的影響,白人女性為了身份的緣故有了學習經典的需要等等。
在19世紀,男性和女性分屬於不同的社會領域的觀念在整個美國都非常流行,尤其在南方更加流行。這一社會傳統是南方各地支持為女性單獨建立學院的支配性力量。
18世紀90年代流行於北方的第二次宗教大覺醒(TheSecondGreatAwakeningofReligiousEvangelism)在19世紀早期擴展至南方。新教主義不僅吸引女性成為經常做禮拜的人,並且逐漸形成了有影響力的女性集會,新教主義也有助於女性特質的形成。南方女子學院的創辦者都是占優勢的新教成員,如衛理公會派教徒(Methodist)創辦了衛斯理安學院,浸信會教徒(Baptist)創辦了喬治亞浸信會女子學院(GeorgiaBaptistFemaleSeminary)。其他的教派也創辦了女子學院,比如摩拉維亞教徒(TheMoravians)在北卡羅來納州建立了塞倫學院(SalemCollege),長老會教徒在喬治亞創辦了艾格尼絲·斯科特學院(AgnesScottCollege)。
新教的影響與教育需求相結合,支撐和確定了女子學院的社會地位。帕特麗夏·帕米爾埃裏認為,這些學院更多提供博雅教育而非實用性教育。然而,文理教育之於教養的形成,對於男女兩性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條件,這個觀念在南方很盛行。這樣,越來越多的家庭也想讓他們的女兒接受學院教育,以提高她們在婚姻中的地位,因為學院教育為女性提供了進入上層階級的台階。這樣,年輕女性為了閱讀《聖經》和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需要了解和學習希臘語和拉丁語。
為了回應這種需要,南方女子學院的數量開始增多。與此前女子學院主要是為了教育上層階級的年輕女子不同,19世紀晚期的南方女子學院更多地接收中產階級的女子。帕特麗夏·帕米爾埃裏認為,“很難確切地說什麼是女校‘Seminary’,什麼是真實的學院……但顯而易見的是到19世紀末期,白種中產階級的女子已經有機會進入女子高校學習,接受超過教養教育之外的高等教育。”
南部的女子教育專家阿米·麥克肯多斯(AmyThompsonMcCandless)認為,南方私立女子學院通常“缺少北方女子學院那樣的學生、師資以及設施”。事實上,1903年,僅有倫道夫—麥肯女子學院(Randolph-MaconWoman'sCollegeinLynchburg,Virginia)和古徹學院(GoucherCollege,後來稱為巴爾的摩女子學院)能提供四年的學院學習項目。但是到1920年,還是有一些女子學院陸續建立起來,如弗吉尼亞州的斯維特·布萊爾學院(SweetBriarCollegeinVirginia)、馬裏蘭州的護德學院(HoodCollegeinMaryland)以及喬治亞州的艾格尼絲·斯科特學院(AgnesScottCollegeinGeorgia)。
世紀之交,僅有一所南方女子學院擁有一大筆捐贈基金,該學院是索菲·紐科姆紀念女子學院(H.SophieNewcombMemorialCollegeforWomeninNewOrleans)。盡管該學院是按著拉德克利夫學院之於哈佛學院的模式建立起來的、與杜蘭大學並列的女子學院,但是它的管理者盡可能將這所學院分離開來,為了維持“清晰的女子文化”以及紐科姆的大量捐贈,追隨創辦者約瑟芬·路易絲·紐科姆(JosephineLouiseNewcomb)的理念,該學院向學生提供既有實踐性的也有文理性質的課程,學生能夠學習經典的、文學的、科學的以及工業的科目。
梅瑞迪斯學院教授柯爾頓(ElizabethAveryColton)在促進南方女子學院提高質量方麵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學院管理者意識到許多女子學院在維持學術標準和設施設備方麵存在困難,於是在1903年組織了南方女子學院協會(SouthernAssociationofCollegeWomen,SACW)。協會的第一個目標是“確定南方女子學院的類型和教育質量”。在1910年至1917年之間,柯爾頓調查了南方142所女子高等教育機構。她發現,這些學院的目標是非學術性的,在嚐試成為“預備性學校、完整性學校和學院”時則顯得過度勞心費神。
柯爾頓和其他改革家的努力,使得南方女子高等教育的狀況在1890年至1920年之間有了改善。當然,部分原因是在這些地區的初等和中等教育有了提高。1920年之後,南部女子學院獲得了較大發展,但種族、階層和性別的固有傳統仍然無處不在,影響著白人和黑人女性的學術取向和職業選擇。
2.南方黑人女子學院
美國南北戰爭之後,盡管南方大多數教育機會是為白人提供的,但教育仍然被看作解放南部黑人和北部黑人的關鍵。早期黑人女子高等教育固有的觀點是它能在經濟和社會地位方麵給這些女子提供機會。19世紀,黑人教育不再嚴格按性別區分,大多數黑人女子在合校教育機構中接受教育。國會在1890年通過《第二莫裏爾法案》,它要求擁有雙重高等教育體係的(完全白人和非白人)各州為兩個體係提供贈地高等教育機構,目的是在那些實行雙重高等教育體係的州內創辦黑人贈地學院(land-grantcolleges)和大學。
南方女子學院幾乎是完全屬於白人女性的。然而,南北戰爭後期,也出現了一些黑人女子學院,對女子高等教育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有兩所女子學院(現在實行合校教育)在這個時期建立,分別是建於1867年、位於北卡羅來納康克德的巴伯—史科西亞學院(Barber-ScotiainConcord,NorthCarolina)和建於1876年、位於德克薩斯奧斯汀的休斯頓—蒂洛森學院(Huston-TillotsoninAustin,Texas)。
建於1873年、位於北卡羅來納州格林斯博羅(Greensboro)的班尼特學院(BennettCollege)最初為合校教育機構。1926年,該學院轉成黑人女子文理學院。1881年,在喬治亞的亞特蘭大,兩個堅持“廢奴主義傳統”的白人婦女索菲·帕卡德和哈莉特·吉艾斯(SophieB.PackardandHarrietGiles)創辦了斯貝爾曼學院(SpelmanCollege)。在世紀之交的黑人教育者中,也存在著黑人應該發展職業教育還是文理教育的爭論。布克·華盛頓(BookerT.Washington)鼓勵黑人職業技能的發展,她認為這將帶給她們適應工業社會所需要的市場技能。而迪布瓦(W.E.B.DuBois)則堅持認為,黑人學生也應該繼續獲得文理學位。20世紀20年代,隨著華盛頓哲學觀的流行,班尼特和斯貝爾曼學院都以家庭經濟學課程(HomeEconomics)的形式開發了除文理教育課程之外的女子職業課程。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美國女子學院空前繁榮。到20世紀中葉,女子學院已經遍布20多個州,類型豐富多樣,包括四年製的學院和大學、職業學院和師範學院、教師培訓學院以及兩年製的辦學機構等。
落寞凋敝的美國女子學院(20世紀中後期至20世紀80年代初)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就女子學院及女性學生的角色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美國教育理事會主席(AmericanCouncilonEducation)喬治·祖克(GeorgeZook)曾說,“顯而易見的是,現階段女性學生不能期望像往常一樣上大學,她們的兄弟和男性朋友都匆忙奔赴戰場,她們也將直接轉向為戰爭服務的特殊情況做準備。”二戰後的社會變革致使合校教育成為一個不可遏製的趨勢,對單一性別的女子學院的發展形成了巨大的衝擊,致使女子學院的入學率下降,女子學院數量和規模都大幅減少。盡管也有女子學院在不利環境中艱難前行,但總體來看,美國女子學院呈現的是落寞凋敝的景象。
其實,在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就已經有一些女子學院合並或轉型為合校教育機構。如,1932年,哈特紹恩紀念學院(HartshornMemorialCollege)與弗尼吉亞聯合大學(VirginiaUnionUniversity)合並;1933年,瑪麗·艾倫女校(MaryAllenSeminary)成為合校教育機構。當然,也有曾經是合校教育機構,後來轉型為女子學院的高校,但這種情況較少。如班尼特學院(BennettCollege)最初建立時是合校教育機構,在1926年轉型為女子學院。
女子學院轉型為合校教育機構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出現了女子學院轉型的高潮。有些女子學院,甚至是一些辦學質量高的女子學院紛紛向男性敞開大門,成為男女合校高等教育機構。“七姐妹”中的瓦薩學院拒絕了與耶魯大學合並的提議,在1969年成為合校教育機構。這在當時成為轟動一時的事件,瓦薩學院也因此更加令人矚目。
一些黑人女子學院也開始變為合校教育機構。1954年,巴伯—斯科西亞學院(Barber-ScotiaCollege)開始招收男生實行合校教育;休斯頓—蒂爾遜學院(Huston-Tillotson,1926-1935年是女子學院)也成為合校的休斯頓—蒂爾遜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