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

小川正在讀高二,為了給他打好營養基礎,媽媽要求他每天早上吃一碗穀物麥片,隻是小川不喜歡喝牛奶,總是把麥片直接幹吃。麥片雖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但缺少賴氨酸,其設計正是要和牛奶一起吃,與牛奶的豐富賴氨酸結合成“完全蛋白質”,才能更好地提供營養。

揭開蛋白質的麵紗

1.什麼是蛋白質

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的物質基礎,是機體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蛋白質種類繁多,所以其作用也不盡相同。我們人體大部分是由蛋白質構成的,比如肌肉中的肌紅蛋白;皮膚、毛發、指甲中有膠原蛋白;骨骼中有骨膠原蛋白;血液中有血紅蛋白;酶、激素等也都是由蛋白質構成的。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我們的身體就是一個蛋白質塊。因此,如果我們想要長得高,肌肉發達,皮膚、毛發有光澤,不容易生病,有正常的生理功能,都與蛋白質的攝取密不可分。

2.了解氨基酸

說起蛋白質,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個詞——氨基酸。那麼氨基酸和蛋白質到底又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氨基酸就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根據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數量和排列順序的不同,蛋白質的種類也不同。蛋白質在體內分解為氨基酸後被人體吸收利用。所以不難看出,蛋白質的營養價值正是由它所含的氨基酸的種類和數量決定。

氨基酸一般又分成兩大類,一類靠體內其他氨基酸生成,叫非必需氨基酸,另外一類則是體內不能合成的,需要靠攝取食物來補充,叫必需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

不能在體內合成

異亮氨酸、白氨酸、賴氨酸、 苯丙氨酸、蛋氨酸、蘇氨酸、色氨酸、纈氨酸兒童再加兩類:精氨酸和組氨酸

非必需氨基酸

可以在人體內合成

甘氨酸、丙氨酸、絲氨酸、門冬氨酸、穀氨酸、脯氨酸、羥脯氨酸、精氨酸、胱氨酸、組氨酸、酪氨酸等

3.是誰發現了蛋白質

荷蘭化學家穆爾德在19世紀中期,從動物組織和植物體液中提取出了一種共同的物質。經過研究,他認為這種物質存在於有機界的一切物質中,有生命的東西離開了這種物質就不能生存。於是,穆爾德把這種物質命名為“蛋白質”,英文是protein,這個詞起源於希臘語“proteios”,原意為:重要的、第一的,這一命名也顯示了蛋白質對生物體的重要性。

蛋白質應該怎麼吃

1.吃多少蛋白質才合適

我們身體的許多部分都由蛋白質構成,隨著身體新陳代謝,蛋白質會不斷流失。因此,要使生長和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我們必須要攝入蛋白質。那麼,我們應該攝入多少蛋白質才合適呢?蛋白質的推薦攝入量根據年齡、性別、體力勞動強度的差異而不同,如下表。

* 中國居民膳食蛋白質的推薦攝入量RNI/(克/日) *

年齡/歲      男      女

0~

0.5~   1.5~3×體重(千克)

1~        35      35

2~        40      40

3~        45      45

4~        50      50

5~        55      55

6~        55      55

7~        60      60

8~        65      65

9~        65      65

10~       70      65

11~       75      75

14~       85      80

18~

體力勞動(輕)  75      65

體力勞動(中)  80      70

體力勞動(重)  90      80

早期             +5

中期        +15

晚期        +20

乳母             +20

老年       75      65

我們以嬰幼兒、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來分別介紹蛋白質的攝入量。

嬰幼兒的身體各項功能器官都在成長發育階段,蛋白質的攝入量是與日俱增的,一歲以前的嬰幼兒蛋白質攝入量與體重相關,計算公式為1.5~3×體重(千克),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小孩體重10千克左右,每日就要攝入15~30克蛋白質。

1~18歲的青少年,身體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蛋白質的需求量是不斷增長的,同時,由於男生和女生在運動量等方麵的不同,所需的蛋白質在青春期時也略有不同,10歲以後,男生蛋白質的需求量略大於女生。如14歲時,男生一天的推薦攝入量為85克,女生為80克。

18歲成年以後,我們的身體各方麵已基本發育完善,蛋白質的需求量就不會像青少年時期一樣是明顯遞增的,保持在每天70~80克,而更多與所從事的勞動強度有關。從事勞動強度越大,所需的蛋白質就越多。老年人由於不再從事大量的體力勞動,蛋白質的需求量也與一個輕體力勞動者差不多。

以一個男性中度體力勞動者為例,一天應攝入的食物總熱量為2500千卡,其中蛋白質88克,占總熱量14%,我們一天當中蛋白質應占食物的12%~15%。相當於如果一天攝入如下的食物,蛋白質的攝入量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