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很多人不喜歡豐滿的大腿,但是豐滿的大腿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大號的脂肪接收器。在這方麵,女人比男人有一大優勢,大約80%的女人都是大腿略粗的梨形身材。梨形身材比蘋果體形的人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危險性要小得多。但是,這一優勢在更年期後會逐漸消失。更年期前後,雌激素水平的降低會導致體內脂肪的重新分布。所以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就算是一隻小梨子也要控製體重,否則更年期體重增高、脂肪重新分布、腹內脂肪增多等都會增加代謝紊亂的概率。
人體脂肪的需要量
在攝入多少脂肪的問題上,中國營養學會建議健康成年人膳食脂肪提供的熱量應占全天攝入的總熱量的20%~30%,也就是說,每個人每天應該攝入的脂肪量與其全天攝入的總熱量有關。
如果一個人每天應攝入8.4兆焦(2000千卡)熱量,1克脂肪產生38千焦(9千卡),那麼這個人一天應攝入的脂肪量是2000×(20%~30%)÷9 = 44~67克。實際上一般正常人應攝入的脂肪為50~80克。
嬰幼兒和兒童攝入脂肪的比例高於成年人,6個月以內嬰兒攝入的脂肪占總熱量的45%~50%,6~12個月嬰兒攝入的脂肪應占總熱量的35%~40%,1~17歲兒童以及青少年攝入的脂肪應占總熱量的25%~30%,成年人攝入的脂肪應占總熱量的20%~30%。
脂肪酸的分類
根據化學結構的不同,甘油三酯中的脂肪酸按其飽和程度可以分為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有幾種不飽和脂肪酸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但是在體內卻不能合成,必須從食物中攝取,所以我們稱之為必需脂肪酸,如亞油酸和α亞麻酸。脂肪酸根據碳鏈中不飽和雙鍵的數目可以分成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與多不飽和脂肪酸。
1.不飽和脂肪酸
飽和脂肪酸中不含有不飽和雙鍵,根據雙鍵的多少,不飽和脂肪酸又可分為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在多不飽和脂肪酸中,有重要生物學意義的是ω-3和ω-6係列。ω-3係列包括亞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等,DHA和EPA對嬰兒腦、神經及智力發育具有重要作用。
*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的作用*
(1)保持細胞膜的相對流動性,以保證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2)使膽固醇酯化,降低血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
(3)是合成人體內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前體物質。
(4)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微循環。
【小貼士】
★ 膳食中不飽和脂肪酸不足或過多時,易產生下列病症
(1)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膽固醇增加,產生動脈粥樣硬化,誘發心腦血管病。
(2)ω-3不飽和脂肪酸是大腦和腦神經的重要營養成分,攝入不足對嬰幼兒可能影響智力發育。
(3)膳食中過多時,可能會促進一些炎症因子的產生。
★ 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來源
(1)各種烹調油,如橄欖油、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等。
(2)各種堅果,如花生、開心果、腰果、核桃、榛子等。
2.飽和脂肪酸(不宜攝入過多)
一般來說,動物性脂肪如牛油、豬油、黃油、奶油、乳酪等含飽和脂肪酸比較多,植物油,如椰子油、可可油、棕櫚油中也含有豐富的飽和脂肪酸。動物性食物中,畜肉類及某些動物內髒含脂肪最高,且多為飽和脂肪酸。這類食物膽固醇含量往往較高。因此,這類食物攝入過量的同時必然會攝入較多的膽固醇。
研究發現,進食大量飽和脂肪酸後肝髒的3-羥基3-甲基戊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的活性增高,進而導致膽固醇合成增加。
攝入過多的飽和脂肪酸會導致體內脂肪過量堆積,進而會引發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及心腦血管病等。
脂肪的攝入關鍵在於保持熱量平衡
不少人對脂肪的認識存在誤區,認為吃含有脂肪的食物就會對健康造成危害。殊不知,脂肪不僅是人體必需的六大營養素之一(人體需要的營養素有六大類: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水、維生素和礦物質),它在熱量代謝、生長發育、維持機體組織正常結構及內分泌等方麵都有重要作用。所以隻要保證脂肪的攝入量和比例維持在平衡狀態,它在維持人體健康中將產生重要的意義。
脂肪能夠促進脂溶性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的吸收。脂肪長期供給不足,就會發生營養不良、生長遲緩和各種脂溶性維生素缺乏症。維生素A缺乏可引起皮膚幹燥、鱗狀脫屑;夜盲症、幹眼病;指甲沒有光澤;頭發幹燥、容易脫落等。除此之外,植物油還可提供亞油酸、花生四烯酸等人體必需脂肪酸,對增強機體免疫力、身體功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