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感恩讓孩子明白真愛的含義(1)(1 / 3)

感恩是一種回饋,感恩屬於心靈的贈與。懂得感恩的孩子更能體會到愛,懂得感恩的孩子也更容易關愛他人。

培養孩子的愛心,讓孩子在愛中成長

瑞恩是加拿大的一個普通家庭裏一個非常普通的男孩。6歲的小瑞恩在讀一年級時,有一次,他聽老師講起了非洲的生活狀況:那裏的孩子們沒有足夠的食物和藥品,沒有玩具,有許多人甚至喝不上幹淨的水,成千上萬的人因為喝了受汙染的水而死去。老師告訴同學們:“我們的每1分錢都能幫助這些人:1分錢可以買1支鉛筆,而60分就足夠一個孩子2個月的醫藥開銷,2加元錢就能買到一條毯子,70加元(約合380元人民幣)就能幫他們挖一口井……”當時,瑞恩的心受到了震撼,他心裏渴望為那些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

他找到了媽媽。可是,媽媽沒有直接給他錢,也沒把瑞恩的這個想法當成小孩子頭腦一時發熱導致的衝動。媽媽對瑞恩說:“你要捐70加元是一件好事,媽媽很支持你。但是隻有用你自己的錢來捐才能表明你的真心誠意。所以,你要用自己雙手賺來這些錢。”瑞恩似乎明白了,點點頭。媽媽又接著說:“孩子你應該多幹一些活,多承擔一點家務,慢慢地積攢,等積攢到一定時候,你就能攢到這些錢了。”瑞恩說:“好,我一定會多幹活。”

於是,瑞恩承擔了一些正常家務之外的事。哥哥和弟弟出去玩時,他吸了2小時地毯掙了2加元錢;全家人去看電影,他就留在家裏擦玻璃又賺到2加元錢;幫鄰居撿暴風雪後的樹枝;一大早爬起來去幫爺爺撿鬆果……

瑞恩堅持了不到4個月,攢夠了70加元,並交給了相關的國際組織。然而,那些工作人員卻告訴他:“70加元隻能買一個水泵,挖一口井要2000加元。”

瑞恩沒放棄,而是繼續努力。一年多以後,通過家人和朋友的幫助,他籌到了2000多加元,在烏幹達安格魯小學的附近捐助了一口水井。

原以為捐一口水井,瑞恩已經達成願望。可是,瑞恩知道還有更多的非洲人喝不上幹淨的水。於是,他決定攢錢購買一台鑽井機,挖更多的水井。讓每個非洲人都喝上幹淨水,他果真堅持了下去。

瑞恩這個夢想被登在了報紙上。5年後,這個6歲孩子的夢想變成了成百上千人參加的一項事業。直到2001年3月,一個名叫“瑞恩的井”的基金會宣布正式成立。如今,基金會籌款已達到百萬加元,已為非洲國家建了30多口井。這個很普通的男孩,被評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去幫助和愛他人。

估計有很多人都會被瑞恩這個行為深深地感動,但如果沒有媽媽去嗬護和珍惜瑞恩的愛心,那麼瑞恩能實現自己這樣感人的夢想嗎?瑞恩的媽媽並沒有為孩子承擔,也沒有替孩子去實現愛心,而讓他用自己的勞動成果去奉獻自己的愛心。這樣才是他真正的愛心。瑞恩是用自己的努力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所以,完全可以認為是有了瑞恩的媽媽才有了“瑞恩精神”。

可見,父母是孩子的一麵鏡子,而孩子是父母的影子。隻有有愛心的父母,才會培養出充滿愛心的孩子。孩子時時刻刻把自己的父母作為榜樣,父母的言行舉止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所以,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那麼首先應該從自己做起。

播下種子,打造精彩未來

培養孩子的愛心,應該從孩子剛剛具備意識的時候抓起。

父母自己首先要有愛心。

平常應該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關心孩子、孝敬老人、關愛他人、樂於助人……讓孩子覺得父母是充滿愛心的人,自己也應該做一個像爸爸媽媽那樣的人。

父母應該為孩子提供獻愛心機會。

有的父母以為給孩子多點疼愛和關心,等他長大後,他就會疼愛父母,孝敬父母。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事實上施愛和接受愛是相互的,你沒有給孩子提供學習關愛的機會,他又怎麼會關愛別人呢?比如,鄰居奶奶年老生病,家長帶著孩子去探望問候,應該幫奶奶做事。公共汽車上,家長對孩子說:“你看,那位阿姨抱著小弟弟多累,我們把座位讓給她吧!”

要保護孩子的愛心。

有一個小孩蹲在地上幫一隻受傷的小狗包紮。孩子的媽媽生氣地說:“誰讓你摸它了,小狗多髒啊!”孩子的愛心就這樣被媽媽剝奪了。其實,在許多情況下父母並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在無意中剝奪或傷害孩子的愛心。

要珍惜孩子愛的表達。

或許你的孩子以前非常調皮,可孩子是在成長中的人。他有可能會在某個時刻頓悟,突然產生愧意或者悟出一個道理,而向你表達他對你的愛。這時作為父母便要珍惜孩子這種愛的表達。比如,你可以高興地說:“是嗎?為什麼?你怎麼會想到這個問題呢?”及時問這話,孩子當時很可能會說出一些深有感觸的話來。因此,你可以和他討論一些問題。或者向孩子表達:“我也非常愛你。”親子對話,這是心與心的交流。

告訴孩子通過勞動來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即使條件再好的家庭,孩子如果想得到一樣東西,也應該讓他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要求得到滿足的程度,往往與等待實現的心理過程成正比。夢寐以求而終於獲得時的喜悅,與想要立馬就能得到時的喜悅有著天壤之別。

比如孩子想要布娃娃時,家長馬上答應,孩子獲得滿足的程度相對就會降低,也不會珍惜所得之物。而通過勞動取得的,會讓孩子懂得來之不易的道理。

寄語孩子

你是個能歌善舞的小朋友,有很強的上進心,上課特別專心,回答問題也很積極;你的小手很能幹了,每天不僅能做好自己的事情,而且還主動為班級搞衛生;你還很有愛心,從不欺負小朋友;你還能抱回路邊的流浪貓。就要上小學了,希望你在新的學校裏也能保持那顆愛心。

分享,是感恩的基礎

思嫣很小時,父母就給她安排一些活動,讓她給家人分水果、給小朋友分點心等。她每拿出一件東西,家人都會及時地表揚她,或者摸摸她的頭。逐漸地,思嫣就養成了凡是好玩的、好吃的都會拿出來與人分享的習慣。

每次媽媽買來好吃點的東西或者貴點的水果,她都是讓思嫣一分為二和媽媽一起吃。其實不是媽媽貪吃,目的就是為了讓女兒心中有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