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謙遜讓孩子感受進步的魅力(2)(3 / 3)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比如,你的廚藝很好,而且在朋友圈裏小有名氣。當朋友來家吃飯每次都誇你的手藝時,你就應該謙虛地說:“你們過獎了,我的手藝還不行,需要繼續加強。”這時,孩子的心裏就覺得媽媽是最棒的,他可能會對別人說:“我媽媽是最棒的”。但是你還對孩子說:“媽媽還有很多菜不會做,上次我們去飯店吃的某某菜,媽媽還不會做呢!我要再試驗幾次,到時你再來點評。”同時,還要告訴孩子:“當你得到別人誇獎是一件好事,但如果這樣就覺得自己了不起,那就會停止不前了。”大人們對待謙遜表揚謹慎的態度,無形中也給孩子樹立了榜樣,即使孩子經常受到老師和家長的誇獎,他也可以正確看待自己的優點,懂得謙虛和學無止境的道理。

關心孩子,明理導行。

孩子謙遜的態度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需要長期的教育和培養。比如,孩子班級裏要評選班幹部,本來覺得自己很優秀,勝券在握,結果別的同學卻評上了,孩子為此心裏感到不公平。這時,作為父母要開導孩子,可以給孩子講名人謙遜的故事。告訴他不和別人斤斤計較,不爭名利也是一種謙讓。別人被選,可能是因為他做得更好更多,自己應該爭取以後超越對手。

父母要告訴孩子,謙遜是強者的表現。

比如,年齡小的孩子要搶你女兒的玩具,可是女兒不肯讓。這時,父母要告訴孩子:“你是姐姐,年齡大,應該讓著弟弟或妹妹。”教育女兒謙讓弟弟,有助於讓她養成謙讓的品德。但是這樣,孩子可能會感到委屈,如果讓孩子總是覺得應該謙讓別人,長此以往就會使孩子的性格向懦弱方向發展。這時,你可以告訴孩子,讓別人並不說明你怕他,因為你對他而言,你是強者,在各方麵都比他強。等弟弟或妹妹長大了,他就會更尊重你。

以書為媒介,潛移默化地熏陶和培養。

在孩子小時候,家長可以給他講一些中國古代傳統美德的故事。其中包括一些謙遜的故事。等孩子大一些,就給他買有關傳統美德的書。通過閱讀,孩子既能增長知識、開闊眼界,而且還能學會謙遜的品質。

寄語孩子

為人要謙遜,就要做到不張揚,既要開闊視野,有博大的胸懷,提升人格的修養,同時還要有一顆平常的心。人生在世,有成功,有自豪,同樣也有失敗和失落。怎樣麵對順境和逆境,則能反映出一個人的覺悟、境界,同時也是一種考驗。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對個人的名利、榮辱都要看得淡一些,得意時淡然,失意時坦然。成功了,不要沾沾自喜,忘乎所以;進步了,不要孤芳自賞,揚揚得意,而應該調整好心態,把握好自己,腳踏實地地往前走,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嫉妒不利於孩子成長

曾經有一個人非常嫉妒他的鄰居,如果他的鄰居高興了,他就會不高興;鄰居過得越好,而他越是不痛快;他每天都盼望鄰居能倒黴,或者盼望鄰居家著火,或者盼望鄰居得什麼不治之症,或者盼望下雨天雷能竄進鄰居家,劈死一兩個人,或者盼望鄰居的兒子能夭折……然而每當他看到鄰居時,鄰居總是活得好好的,並且麵帶微笑和他打招呼,這使他的心裏更加不痛快,恨不得向鄰居的院子裏扔一包炸藥,把鄰居炸死,但是又怕抵償人命。就這樣,他每天都備受折磨,身體漸漸消瘦,胸中就像有一塊石頭堵住了,吃不下也睡不著。

終於有一天,他決定給他的鄰居製造一點晦氣。這天晚上他到花圈店裏買了一個花圈,想偷偷地放在鄰居家院子裏。當他走到鄰居家門口時,就聽到裏麵有人在哭,這時鄰居正好從屋子裏走出來,看到他送來花圈,急忙說:“這麼快就來了,謝謝!多謝!”原來鄰居的父親剛剛去世。這個人頓覺無趣,隻“嗯”了兩聲,就走了出去。

故事中的這個人,因為嫉妒心強烈,不僅精神上受了折磨,而且還殃及了自己的身體健康,確實有點得不償失。嫉妒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不健康的心理,也是一種極具危害的情緒。嫉妒既能傷害自己的心靈,又會傷害自己的身體。因此,為人必須要告別嫉妒心理,大人如此,孩子當然也不會例外。現在多數孩子嫉妒心都比較強烈。因為作為獨生子女,他們更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認為所有的人應該向著自己,好東西也應該是自己的。心理調節能力比較差,社會經驗不足,以及羨慕別人,希望受到長輩的認可等,都容易導致嫉妒心理的形成。

孩子的嫉妒行為在大人眼裏可能被認為是孩子氣,認為無關緊要。可是如果放任自流,任其發展下去,孩子長大後就會形成性格上的缺陷,心胸變得狹窄而且對別人取得的成績十分仇視。其實,孩子這種嫉妒心理的形成,與父母的教育有著密切的關係。因而,作為家長還要積極引導孩子去戰勝嫉妒心理。

播下種子,打造精彩未來

嫉妒有好的一麵,也有不好的一麵。好的一麵能激發孩子前進的欲望,使孩子明白自己的周圍隨時都會有人超過自己;而不好的一麵是嫉妒心會扭曲一個人的心理,由嫉妒變為憎恨,進而變成一個心胸狹窄的人。作為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的心理向正確方向發展呢?

家長教導孩子要積極向上。

通常,嫉妒心強的孩子虛榮心、自尊心都很強,家長可以利用這種虛榮心和自尊心來激勵孩子的競爭意識,使他積極努力。家長還應該告訴孩子,你希望成功,別人也希望成功,在大家努力獲勝的情況下,結果可能是這次別人勝利,下次又變成你勝利。隻要有強烈的進取心,無論結局如何,你們全是有誌氣的孩子。最終,讓孩子逐漸形成既希望自己獲勝,又能在心理上容納別人成功的心理。

家長幫助孩子克服不足。

嫉妒心強的孩子,通常是因為存在某方麵的不足而產生嫉妒情緒。家長應當幫助孩子找出自身的不足,並幫助他努力克服。比如,有的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畫畫比自己好,就產生嫉妒心,這時家長應幫助他提高繪畫能力。隻要孩子各方麵的能力能得到相應的發展,那麼嫉妒心就會相對減弱。

家長要引導孩子正確競爭。

當孩子產生嫉妒心理後,家長可以試著把這種心理引導到讓孩子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上來。為此,家長可告訴孩子,看到別人領先後,自己生氣那不是本事,而應該激發自己的鬥誌,敢於與對手展開競賽。這次你獲勝了,下次我要通過努力來超過你,和你比一比。同時,家長還應該告訴孩子,別人成功了,肯定會有許多優點值得你學習,所以要努力學習人家的長處,這樣你才會不斷進步,獲得成功。

寄語孩子

莎士比亞說過:“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個綠眼的妖魔!”孩子,記得你很小時就害怕妖魔。所以,我們不用擔心你會被妖魔纏上,因為遇到它你會遠遠地躲開。你還要知道,嫉妒的人是可恨的,他們無法容忍別人的快樂和優秀,而且會用盡各種手段去破壞別人的幸福,挖空心思用流言蜚語中傷別人;嫉妒的人又非常可憐,他們陰暗、自卑,他們享受不到陽光的美好,也體會不了人生的樂趣,他們會永遠生活在黑暗的世界裏。孩子,你是一個善解人意的孩子,相信你也會可憐那些嫉妒的人,更不會成為他們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