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雪鬆,不讓媽媽開車載他上學,隻讓爸爸載他。問他為什麼。他說:媽媽開的是QQ,丟他麵子,而他爸爸開的是本田,和其他同學的父母比起來,還算過得去。
雪鬆最近和一些家境富裕的同學來往比較多。因為裏麵有幾個孩子成績不好,素質還比較差,所以媽媽就勸他遠離那些人,多和學習好的同學在一起學習,共同進步。而雪鬆的回答讓父母大吃一驚。他居然說現在這個社會讀書好是沒用的,關鍵是要有錢,有錢才能讓人尊重你。還說班裏那些家境不好的同學有很多都被人看不起,不管你學習好不好。
雪鬆媽媽對孩子的這種狀況很著急:“我的孩子怎麼會變成這樣,變得如此愛慕虛榮,究竟有什麼辦法能勸導勸導他呢?
虛榮心強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問題,如為了滿足他的虛榮心而常常說謊,不認真學習,情緒不穩定,缺乏意誌力等。心理學家認為,虛榮心是用不適當的虛假方式去滿足自尊的一種心理狀態;是為了能獲得榮譽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現出來的一種很不正常的社會情感。父母對虛榮心比較重的孩子不能掉以輕心,應該采取必要的方法加以糾正。
虛榮心的產生和孩子滿足自尊心的需要有著一定的關係。每個孩子都有受尊重的需要。通常來說,這種需要能通過許多正當的手段來獲得滿足。但是,有些孩子在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或尊重的需要受到某些挫折時,他們就會通過不適當的手段來獲得滿足,這就是虛榮。因而,作為父母要及時糾正孩子的虛榮心理。
播下種子,打造精彩未來
問題孩子的背後必定有使用不當教育方法的家長。因此,爸爸媽媽糾正孩子的虛榮心應采取如下方法:
父母應該以身作則,不要凡事都同別人攀比,以免孩子模仿。
爸爸媽媽必須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因此,爸爸媽媽首先應擺正自己的心態,不要同別人攀比,盲目地追求物質享受。此外,爸爸媽媽也不要總給孩子買東西,或者習慣性地給孩子買各種禮物,因為如果一旦形成習慣,孩子就會感覺他得到的這些禮物是應該的,而且需要你不斷給他買,他的虛榮心也就會變得不斷膨脹。
父母應該注意孩子心態的變化,多給孩子講道理。
有些爸爸媽媽為了不讓孩子受委屈,往往會滿足他們的要求,還有些爸爸媽媽對孩子則采用先吼後打的辦法,讓孩子有理說不出。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多給孩子講道理。爸爸媽媽應該告訴孩子,和別人攀比、擁有名牌並不意味著你就擁有了較高的地位,隻有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爸爸媽媽還應該教孩子根據自己的需要來買東西,而不是為了同別人攀比買一些自己不需要的東西,讓孩子學會理性地消費。此外,父母還可以把家裏的收入支出講給孩子聽。
父母要創造機會,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勞動去獲得想要的東西。
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那麼爸爸媽媽就可以為孩子創造一些機會,讓孩子依靠自己的勞動來掙錢購買所需要的東西。比如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或者分擔一些家務,然後從中取得回報。一滴汗水一點回報,一分勞動一分收獲,讓孩子知道僅靠不停地向爸爸媽媽張口要這要那,不僅不光彩,而且還行不通。
父母要正確而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孩子。
爸爸媽媽不應該過分地誇大孩子的優點,更不應該掩蓋孩子的缺點。對於孩子那些符合道德規範的行為,爸爸媽媽應該給予表揚,但是要適度。因為經常性的表揚會使孩子認為這些並不是他應該做的,一旦這樣做了,便能得到獎勵。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虛榮的壞習慣,而且越來越嚴重。對於孩子的缺點,父母要給他們及時指出,幫助他分析原因,並鼓勵他逐漸去克服。
寄語孩子
做人就要不愛慕虛,不嫉妒別人,既勇於競爭,又能夠保持平和心態,真正做到正確地去認識自己,公正地評價他人。這樣你才能獲得老師的表揚、父母的誇獎、親人的稱讚。所以,你要告別虛榮。
謙遜,成功的最佳“伴侶”
某國的國王治理國家,手段專製殘暴。他除了不關心人民,實行嚴刑峻法外,還征收苛稅。在他眼裏,人民隻不過是一些沒有麵目的無名小卒。一天他去狩獵,追捕一隻瞪羚。瞪羚跑得非常快,把國王帶到了一個不知名的地方,國王追著追著就迷了路。國王在沙漠的邊緣看見瞪羚忽隱忽現,一會兒又出現在遠處,最後是完全不見了蹤影。
失望的國王決定返回宮去,可是他已經深入沙漠太遠,無法確定方向。一陣沙塵暴來襲,猛吹了三天三夜。國王四周都是撲麵刺痛的沙塵。他不知道何去何從,隻能蹣跚地向前走。風暴過去,沙漠裏就剩下他一個人。這次,他是徹底迷路了,臉孔難以辨識,衣衫襤褸,疲倦和害怕把他折磨得不成人形。他碰到幾個遊牧人。當他表明國王的身份時,卻招來他們訕笑。不過他們還是幫助了他,給他東西吃,還指引他回家的路。國王費盡周折回到宮殿,可是連他的貼身守衛都不認得他,不讓他進去。都以為他是個神經失常的瘋子。站在深鎖的大門外,國王看到了他的替身,一個取代他位置的神秘幽靈。那幽靈假扮成他的模樣,治國手段像他以前一樣——滿心惡毒、自尊自大。
漸漸地,國王學會了在貧窮裏過日子。他捉襟見肘,不過總有人幫他:今天有人給他東西吃,明天有人給他水喝,或是給棲身之處、工作。而他也亟思回報,盡量幫助別人。有一次,一棟房子著火,他隻身救了一個身陷火海的小孩。還有一次,他把自己的食物拿給比他更餓的人吃。就這樣,國王逐漸領悟到,他的子民跟他並沒兩樣。
人生路途上,人要相親相愛。這個國王終於知道互相扶持、彼此關心的人生更加美麗,也更有興味。最後他恍然大悟,那個戴著皇冠的假國王正是謙遜女神創造出來的一個幻影。時辰到了,他必須回到宮殿,再次君臨天下。可是這次,國王開始用仁慈和智慧治理國家,因為他學到一堂無價的謙遜課。
這位國王的故事揭示了謙遜是一個重要元素:世上還有他人存在,並不是唯我獨尊。這是每個人都會同意的老生常談,可是又有多少人能身體力行呢?從孩提時代,人們就帶著一堆心照不宣的觀念走進人生。那些觀念雖然說出口顯得荒謬,卻鮮活地存在著,就像沒有銷毀的老舊程序一般。相信自己不同於他人,這種隱而未宣、非理性的信念是孩童時代的一種錯誤觀念,使得人們做出一些不合常理的舉動。因而,家長應從孩子小時起就注意培養他的謙遜品德。
播下種子,打造精彩未來
謙遜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更是一種人生的態度,是一種人格魅力和處事智慧。如果一個人能做到謙虛低調,不自以為是,不拒絕別人的意見和批評。那就是受人歡迎的“謙謙君子”,作為父母該怎樣使自己的孩子具有這樣的美德呢?
要防微杜漸,以正麵引導為主。
比如,你的孩子學習很好,數學考試經常得滿分,這時就應該告訴孩子,取得好成績也不能驕傲,你要知道謙遜的品德要比成績更重要。因為隻有具備了這種品德,你才會變得越來越強。但是孩子也有爭強好勝的時候,那時家長就應告訴孩子“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讓他學會看到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學會取長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