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夢琪的父母花了那麼大精力都沒做到的事情,而她的老師隻用了幾句話就產生了很大作用呢?這是因為,老師把“遠大的目標”化整為零,讓夢琪嚐到了成功的喜悅,充分地調動了她的能動性,並把父母的目標成功地轉化成了她自己的目標。
不要看不起這些小目標。雖然目標小,但卻能讓孩子真正體會到實現目標後成功的喜悅、驕傲。這種驕傲不是貶義的,而是促使他繼續奮鬥的動力所在。在今後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孩子都會堅韌不拔地朝著自己設定的目標走下去,並堅定地追求自己的夢想。
播下種子,打造精彩未來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應該幫助孩子確定合理的階段性目標。這些階段性目標的逐個實現,能極大滿足孩子的成就感,同時還能有效地激勵孩子不斷取得進步,從一個一個階段性目標的實現,到人生奮鬥的最大目標的實現。
那麼家長應該怎樣幫助孩子確定合理的階段性目標呢?
階段性目標一定是近期能實現的。
所謂階段性目標,是指在某個時段中能實現的,尤其是近期就能實現的目標。所以,家長幫助孩子確定近期目標,應當注意這個“近期性”,不要把目標成為現實的時間放得過長。比如,當孩子還在上小學時,你就把“將來能考上重點高中”作為近期的目標無疑是不合適的。
從時間角度來看,近期目標最好定在一周內或者一個月內。比如,建議孩子確定在一個星期內完成一項任務;或者在一個月內把字體練好,這些都是孩子能容易實現的目標。這樣確定目標後,非常有利於去調動孩子實現這些目標的積極性。
階段性目標一定要經過努力才能實現。
所謂階段性目標,就是現在還未實現,而且如果不經自身的努力,到了時間也很難實現的“點”。所以,家長在幫助孩子確定階段性目標時,應該適當地確定目標的標準和要求,並告訴孩子:要實現這個目標,就要經過自身的努力。讓他對實現這個階段性目標的難度有一定清醒地認識,對實現這個目標應該付出的努力和可能遇到的困難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如果階段性目標不努力也能輕鬆實現的話,那樣就失去了幫孩子確定階段性目標的意義。
階段性目標要根據具體情況確定。
確定階段性目標,必須根據孩子的年齡、能力或者是智商等方麵的具體情況來定。比如,當孩子小的時候或孩子能力相對來說較弱,那麼家長在幫助孩子確定具體的階段性目標時,就應該考慮把階段性目標定得低一些。等孩子的能力稍稍提高後,可以適當加大目標實現的難度。比如要求孩子練字,在開始時可以要求他練習寫一二十個字,也可以對孩子練字的標準適當放低;在實現這個目標後,才可以適當加大練字的量及提高練字質的要求。
階段性目標應該由孩子來決定。
確定階段性目標,主體就是孩子。因為家長在孩子確定階段性目標的過程中,隻起到一種引導、啟發的作用,而不是僅憑家長的一廂情願、越俎代庖直接給孩子定“某一階段必須實現”的階段性目標。因為,隻有是孩子自主確定的階段性目標,他才能在實現的過程中有主動、積極的精神,實現階段性目標的可能性才會得到保證。
寄語孩子
明確了目標,清清楚楚地刻在自己的大腦裏,這是自我管理的關鍵。當你在每做一件事時,都要製訂一個短期目標,並為實現這個目標付出努力。
麵對別人的意見和批評,
讓孩子懂得正確麵對
年輕時的富蘭克林,非常的驕傲自大,言行簡直是不可一世,不管到哪裏都顯得咄咄逼人。造成他這個毛病的最大原因是他的父親對他太嬌慣、縱容了,從來都不訓斥他的這種行為。可是,他父親的一位摯友卻看不下去了。
有一天,父親的朋友把富蘭克林叫到麵前,用溫和的語氣對他說:“富蘭克林,你想一想,你總是不肯尊重他人的意見,事事都自以為是地行為,結果你將變得怎樣呢?人家如果受了你幾次難堪後,又有誰會願意聽你那驕傲的言論呢?那時,你的朋友們就都會遠遠地避開你,以免他們受你一肚子的冤枉氣。如果你再這樣下去,那麼你從此就不可能交到好朋友,你也不能從別人那裏獲得半點知識了。再說你現在所知道的事情隻是那麼一點點、很有限,這樣是不可以的。”富蘭克林聽了這一番話後大受震動。他也清楚了自己過去的錯誤,決定從此以後痛改前非,在處事待人時處處都改用處下的態度,言行也變得謙恭、委婉起來了,而且時時慎防有損別人的尊嚴。不久後,富蘭克林就從一個被拒絕交往、受人鄙視的自負者,變成了一個處處受人歡迎和愛戴的人際交往高手。
如果富蘭克林沒有接受父親摯友的意見而改掉自己的毛病,仍舊一意孤行,說起話來還是不把他人放在眼裏,不分大小,那麼他的結果一定不堪設想。也正是因為他擁有了豐富的人際關係資源,才能成為美國一位偉大的領袖。
批評往往直指一個人的缺點,如果一個人能接受批評,他就能清楚地看到自身的缺點。對於孩子來說,他在審視自己時常常會出現偏差,原因就是“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如果能經常聽取別人的意見或者建議,就能不斷地充實和完善自己。
播下種子,打造精彩未來
年輕的家長們該如何讓孩子學會接受批評呢?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教育孩子不要對他人的批評大驚小怪。
教育孩子,當然要以表揚為主,但是不妨在孩子牙牙學語或者學步時,就有意識地讓他既聽到正麵肯定,又要聽到反麵的批評。這時,須注意對幼兒的批評語氣要溫和,分析要中肯,並且以更多的表揚為前提,比如:寶寶學說“喝水”比較清楚,但是學說“吃飯”還不清楚時,媽媽可以這麼說:“你說的話不清楚,再說一遍,可以嗎?”或者“寶寶昨天學走路一點都不怕累,怎麼今天就累了?”有意識地早早地“引進”批評能幫孩子下意識體會到:批評與表揚同樣常見!其實,在幼兒時期就能適應批評的孩子,長大以後往往也能適應社會,其中包括正確對待來自他人的批評甚至非議的平和心態,以及比較強的承受挫折能力。
讓孩子學會認真地傾聽。
不管批評有多不中聽、多尖銳,你都應要求孩子認真去聽。因為隻有認真聽,才能從中發現蘊涵的道理,最後才能虛心接受。你要讓孩子逐漸明白:對別人的批評應該認真傾聽,不僅是一種文明的表現,也是一種完善自我的必要方法。
冷處理但是不要默不作聲。
冷靜處理不意味著對批評要默默無語。父母應該教育孩子對批評的合理成分要虛心接受,甚至能列出改進的辦法或者措施。當然,對批評者的感謝更能體現出接受批評的誠意。要求孩子掌握的“冷處理”技巧包括:不要對批評者反唇相譏,不要誇張,不要“自衛還擊”等。相反,應該在認真傾聽基礎上去冷靜地分析出盡可能多的合理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