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謙遜讓孩子感受進步的魅力(1)(2 / 3)

注意“自誇”和“他誇”相結合。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裏被大人寵著的“小公主”“小皇帝”。這些孩子隻能聽別人說自己好,聽不得說人家好,更不去看別人的優點。因此,人際關係處理的不太好,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不利。如果我們把“自誇”和“他誇”相結合,讓孩子誇誇自己的長處,也能增強自信;讓孩子誇誇別人的優點,同樣能克服他的妒忌心理,容易養成能虛心向別人學習的良好品格。常用這種互誇互學的方式,可以融洽孩子和他人的關係,從而提高他的社交能力,有利於孩子個性的健康發展。

寄語孩子

毛澤東曾說過:“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作為一個不諳世事、知識麵窄的孩子來說,自滿自然也是你學習路上的攔路虎,即使你才高八鬥,自滿也會讓你變得一無所有。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所學到的隻是皮毛而已,所以,孩子,你要學會拋棄自滿,做一個謙虛的人。

讓孩子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修傑是一個初露才華的初中學生,由於他驕傲自大,不能正確估價自己,無法正確對待別人,從而變得不努力學習基礎知識,差點落得一事無成。

修傑在初中二年級時就立誌成為一個作家,並發誓要當著名的作家。如果能為此努力地學習,腳踏實地讀書或者認真地寫作,有這樣的雄心壯誌本來也沒有什麼不好。可是,修傑並沒有這樣做,而是整天想入非非,一心要當“在文學史上能永遠閃耀著光芒的大作家”。他認為自己天生就具有大作家的氣質,說什麼“我最大的資本就是年輕,有成年人無法相比的青春激情,有這激情就足夠了。”

修傑說:“老師都是一些庸人,在課堂上隻能照本宣科,講一些重複的死理論。一萬句裏都找不到一句精彩的格言和奇特的妙語。”修傑非常討厭“枯燥的知識”和一切該死的書本,討厭讀書,修傑說書都是成年人、老年人、別人寫的,而他要創造!要突破!

對學習的不屑和對老師的不尊重,導致修傑的成績一路下滑,然而他把爸爸媽媽的勸告都輕蔑地看為“絮絮叨叨老一套”。在一次摸底考試中,修傑的數學隻考了17分,外語考了24分,就連語文也隻得了60.5分。走到了如此地步,他不得不退學“專攻文學”。後來的狀況又如何呢,可想而知。

孩子自以為了不起的自負心理,其實是自我認知缺陷的一種表現。處處看不起別人、對大人傲慢無禮,也是一種缺乏自知之明的心理缺陷。

一般來說,自負大多表現在家庭條件優越,或者具有某種先天優勢的孩子身上。自負產生的原因有很多方麵,但從家庭這方麵來講,是由於家長對孩子不能正確客觀地評價、過分寵愛他們所導致的。

自負的表現也是多方麵的。有的孩子因自負而不能與同伴友好相處,常常會給人盛氣淩人、高高在上的感覺;有的孩子因自負不愛和人說話,不愛回答別人的提問,甚至變得愛諷刺人、挖苦人。

播下種子,打造精彩未來

當孩子出現自負情緒時,爸爸媽媽應該怎麼辦呢?

父母要耐心教導,讓孩子能正確評價自己。

當孩子出現自負情緒時,往往是他過高地估計了自己,認為自己比誰都強,他們隻看到了自己的長處,卻看不到自己的短處,總拿自己的長處去和別人的短處相比。因此,他們往往會狂妄自大,大多是以“自我為中心”,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從來不會設身處地地替別人著想。作為爸爸媽媽應該耐心地來教導孩子,讓孩子學會能正確地評價自己,既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同時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作為父母,還應該規範孩子的行為,督促他們改正自負的情緒,告訴他們在交友中應該怎樣去做和不應該做什麼,並加以指導和訓練,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他才能受到大家的歡迎。

父母表揚孩子時,感情流露要“濃淡”適度。

有些爸爸媽媽因望子成龍心切,隻要孩子稍微有點進步就會欣喜若狂、讚不絕口。久而久之,必定會助長孩子的自滿情緒。正確的做法是:在當你表揚孩子時,需要高度重視感情的作用,盡量做到“濃淡”適度。有時對孩子輕輕的一個微笑,也可能起到許多讚美之詞難以起到的作用。並且,爸爸媽媽應該盡量不要在外人麵前誇獎自己的孩子,因為小孩子的自我評價能力還比較差,看到那麼多人來肯定自己,很可能會產生錯誤的認識,會認為自己真的有多麼優秀,從而產生自負情緒。

父母獎勵孩子時最好以精神鼓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

通常情況下,隻要孩子能得到口頭表揚,心理上就會得到滿足。過多的物質獎勵,有時會強化幼兒產生沾沾自喜、高傲自大、忘乎所以甚至不思進取的心態,要防止他們被誇獎聲和讚許的目光所包圍,或獲得過多的物質獎勵而產生畸形的滿足感,懶於進取和努力,從而削弱進取意識。所以,爸爸媽媽要注意不能給孩子過多的物質獎勵,讓他們明白好條件是爸爸媽媽創造的,他其實和其他同學一樣,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此外,爸爸媽媽要觀察孩子的心態和平時的行為表現,一旦發現不良苗頭,要及時教育,消除他驕傲自大的不良心態。

父母應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

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往往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孩子效仿的最直接的對象。因而,爸爸媽媽應該成為孩子高尚人格的榜樣,要謙虛、友善,不要在孩子麵前表現出一副自負模樣,使孩子受到不良影響。

寄語孩子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我的確時時刻刻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在無情地解剖自己。嚴於解剖自己,便是全麵地、深刻地看待、反省自己。不光看到正麵,更要看到方麵;不光看到外表,還要看到內心深處。正因為如此,他才能成為史上最具有自知之明的驕子。我們不希望你能成為一代驕子,但要懂得“人貴有自知之明”。

目標要隨著孩子的進步有所變動

夢琪正在讀初中三年級,因為要麵臨畢業考試,父母對她的要求格外地嚴厲,希望她能加把勁考上縣城的重點學校。但是以夢琪當時的成績,考重點學校非常困難。於是父母就給她請家教,每天除了上班幾乎都在監督女兒學習:規定她每天放學必須按時回家,晚一分鍾就要罰做十道數學題,甚至還自作主張把夢琪在學校的幾個興趣小組全退了。夢琪在父母的“高壓政策”下幾乎崩潰,終於做了“逃兵”,在期末考試開始的當天就離家出走了。

經曆了一周離家生活後的夢琪回到了學校,向老師敞開了心扉。其實,夢琪是一個非常聰明、要強的孩子,她也非常希望自己能考上縣城的重點中學,但是她的成績相差得太遠了。幾次考試都很不理想,她開始覺得自己很笨,根本就沒辦法達到父母給自己製訂的目標,再加上被沉重的學習負擔壓得透不過氣來,這才萌生了逃離的念頭。老師問夢琪:“咱們先不要想是否能考上重點,如果再給你一次補考的機會,你覺得能比期中考試進步嗎?”夢琪點點頭。果然,補考成績出來後,夢琪在班級排進了前二十名,要比期中考試前進了近十名。老師再次問夢琪:“你覺得自己下次考試能進步多少呢?夢琪說一定要排進前十五名。在3個月後,她又做到了。這次老師又讓夢琪給自己設定了第一次模擬考試的目標,夢琪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認為進入前十名問題不大。而此時,夢琪考重點的希望已經很大了。當中考成績發布後,夢琪再一次“超常發揮”,並以全校第五名的成績考上了縣重點中學。現在,夢琪非常自信,而且也有了更加遠大的目標——考上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