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語孩子
孩子,你愛動腦筋,上課時不但能認真地聽老師講課,還能積極舉手發言。在家裏,你能為鄰居爺爺奶奶送報紙。你的歌唱得很動聽,你的畫畫得很美。但是,有時你卻不能原諒小朋友弄壞你的玩具。假如你把小朋友的玩具弄壞了,你希望他怎麼做呢?孩子,你要學會去寬容你的小夥伴,這樣你們的友誼才能長久。
在和同伴的交往中領會寬容的妙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一支部隊在森林中和敵人相遇激戰,有兩名戰士與部隊走失,而且失去了聯係。他們相互照顧,彼此不分,因為他們都是來自同一個小鎮的朋友。
這兩名戰士在森林中艱難跋涉,他們互相安慰、互相鼓勵,十多天過去了,他們仍然沒有與部隊聯係上。這一天,他們打到了一隻鹿,依靠吃鹿肉他們又艱難地度過了幾天。或許是因為戰爭的原因,動物都四散奔逃或者被殺光了,他們從那以後再也沒有看到任何動物,僅剩下的一點鹿肉被一個年輕一點的戰友背在身上。這一天,他們在森林的邊上又遇到了敵人,經過一次激烈地戰鬥,他們巧妙地避開了敵人。就在他們自以為安全的時候,忽然聽見一聲槍響,走在最前麵的年輕戰士中了一槍,幸虧是在肩膀,而後麵的戰友惶恐地跑了過來,他害怕得語無倫次,抱著受傷戰友的身體淚流不止,急忙把自己的襯衣撕開包紮戰友的傷口。
晚上,那名未受傷的戰士一直叨念著母親,兩眼直勾勾的,他們都以為自己的生命即將結束。雖然饑餓,但是身邊的鹿肉卻誰也沒有動。天知道,他們是怎樣度過了那一夜。第二天,部隊救了他們。
事隔30年,那位受傷的戰士安德森說:“我知道那天誰朝我開了一槍,他就是我最好的朋友,他去年去世了。在他抱住我的時候,我剛好碰到了他發熱的槍管,可我怎麼也不明白他為什麼會朝我開槍。但是當晚我就寬容了他,我知道他想自己吃我身上帶的鹿肉活下來,同時,我也知道他活下來還是為他的母親。在此後的30年,我裝作根本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也從沒提起過。戰爭實在太殘酷了,他的母親還是沒能等到他回來,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他跪下來說,請求我原諒,我沒讓他說下去,我們又做了二十幾年的朋友,我根本沒理由不寬容他。”
隻有一個善於寬厚待人、心胸寬闊,能容忍別人缺點的人,才會收服人心,成就人格魅力。這也是每個人應該具備的處事準則。古希臘一位哲人說過:“學會寬容,世界會變得更為廣闊;忘卻計較,人生才能永遠快樂。”看來,隻有寬宏大量的人,才可以有積極的、穩定的、健康的情緒,而隻有這樣的情緒才能創造出一個真正快樂的人。
對他人的寬容是處理人際關係,協調人與環境、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自然人向社會人過渡的必備的基本品質,是社會人必備的良好性格之一。經學者研究發現,一個人的性格一般是在兒童、青少年時期形成和基本定型的。尤其是早期的性格對人的一生影響非常大。因此,重視培養孩子寬以待人的良好性格顯得尤為重要。
當今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容易出現自我為中心的傾向,表現在人際關係中就是過多地考慮自己的感受而忽略對方的感受,心胸開始變得狹窄。這樣會嚴重影響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進而影響學習。隻有讓他們學會寬容,寬以待人才有可能擁有融洽的人際關係。
播下種子,打造精彩未來
那麼,作為家長該怎樣培養孩子寬以待人的性格呢?
首先要告訴孩子,不要總是以“我”為中心,而是要學會理解、尊重他人。
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我們不能一切隻顧著自己:與朋友相處要相互關心;要尊重和理解自己的長輩,體諒長輩的辛苦,並且還要珍惜長輩的勞動成果和對自己的愛護。
要學會欣賞讚美他人。
欣賞他人就等於欣賞自己。一個班級的同學,或者在一起玩的小朋友,如果互相都能看到對方的優點,那麼大家就願意互相交往,同學之間也會樂於相處。
因為被別人讚美,就說明自己在別人心中有位置,同時也說明自己的表現被別人認可,因而能增強孩子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所以,家長應該教會孩子學會信任他人、重視他人,要經常發現別人的優點,以使孩子健康的成長。
原諒他人的過失。
要學會包容他人,人難免會犯錯誤、做錯事。比如,同學不小心弄壞了孩子的東西,或是無意中碰了他一下,父母要告訴孩子原諒同學的無心之過,不要斤斤計較。因為誰都有犯過失的時候。家長可以對他說:“想一想如果你不小心把同學的書本碰掉了,這時你已經非常不好意思了,而同學要是再不依不饒地和你斤斤計較,那你是不是會很難受啊!”
寄語孩子
孩子,隻要與人交往,你就會發現夥伴們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你隻有學會容忍別人的缺點和錯誤,才能和人正常交往,友好相處。也隻有通過交往,你才能體會到友誼帶來的快樂。你可以慶賀同伴的成功、幫助有困難的小朋友。這些都能使你獲得友誼,分享別人的成功,使自己獲得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