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把喬迪抱到他的膝頭。他看起來很疲倦,還有一點難過。“履行承諾是非常重要的,喬迪。我沒忘記我的承諾,但是我必須工作到很晚。瞧,外麵已經黑了。”
喬迪努力忍住,不讓自己哭出聲來。然後,他突然想到了一個主意。喬迪從爸爸的膝上跳了下來。跑進廚房,拿了一樣東西。
回到爸爸身邊,喬迪把東西遞給他,問:“這個行嗎?”
爸爸接過去,打開了開關。燈光在客廳的天花板上跳著舞。“我們走吧!”他說。
當他們步行穿過那一片地區時,爸爸打著手電筒,照著前麵的路。喬迪突然想到,也許自己不喜歡晚上的操場,但能握著爸爸的手也很高興。
喬迪和爸爸從一戶戶室內閃爍著電視熒光的房子前經過。在一個明亮的走廊上,他們看見一對兩鬢斑白的夫婦正坐在那裏。
喬迪大口大口地呼吸著空氣。“晚上的空氣,味道好像跟白天不一樣。”喬迪說。
“我也這麼認為。”爸爸說。
晚上的操場也不同於白天的。沒有大嚷或大笑,沒人玩單杠、也沒人奔跑。當他們走得更近一些時,喬迪聽到秋千的鏈子在晚風中吱吱地作響。喬迪聽到自己的腳踩在沙地上的撲踏撲踏的聲音。
“看,喬迪。”爸爸叫道。他把手電筒放在那些搖木動物的麵孔下麵,陰影讓那隻小木雞看起來很有趣,而青蛙讓人恐怖。
“這是一隻把全世界都吞了的青蛙妖怪!”喬迪大笑著說。
喬迪跟著爸爸來到滑梯旁,爸爸用手電筒照著裏麵,燈光照在了窗戶上。
“這像一座燈塔,”爸爸說,“塔頂的光柱可以為過往船隻指引方向。”
“讓我試一試。”喬迪說。“哢嗒——哢嗒——哢嗒”,喬迪關掉了開關,又打開,然後再關上,再打開。“我正在告訴過往的船隻一切都正常。”喬迪解釋道。
玩夠了這個,喬迪又向秋千架跑去。他的手指摸到秋千的鐵鏈子,感覺冰冰的。爸爸把手電筒插進沙地裏,燈光直指著喬迪。
喬迪向前蕩去,燈光飛到了他的膝蓋和腳踝上,接著,劃過全身。然後喬迪就沒入了黑暗中,直到又蕩回來,再次進入光區。
“現在,我們應該回家了。”過了一會兒,爸爸輕輕地說道。
喬迪把腳伸到沙地裏,在沙地上拖著,想讓自己的速度慢下來。當喬迪停下來時,手電筒的光就像一盞聚光燈一樣照在他身上。
爸爸彎下腰,拿起了手電筒。伸手拉起喬迪的手。
“謝謝,喬迪。”他說。
“謝我,為什麼?”喬迪說。
“是的,謝謝你。你幫我履行了我的諾言,而履行諾言這是非常重要的。”
喬迪和爸爸跟著手電筒的光圈,向家走去。
這是一個關於履行諾言的爸爸的故事。即使是對一個孩子,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相互承諾也應該像和成人的交往一樣認真對待,它不僅是與孩子交流的一種合理形式,同時也是培養孩子健康人格的一種教育手段。當孩子認識到自己答應了的事情就必須做到時,就有了責任感,進而督促他們學會履行責任,養成一種良好的道德習慣。
播下種子,打造精彩未來
對孩子的誠信教育決不僅僅是可有可無的家庭責任,它也關係未來公民素質的培養,是每個家庭在社會文明進程中所應該履行的義務。作為父母,言傳身教的作用不能忽視,但是這還不夠。在教育中,父母還應注意以下幾方麵:
父母應該對孩子講誠信。
不要隨意對孩子許諾,在向孩子許諾前必須要三思,不可以言而無信,答應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如果兌現不了,就要及時向孩子解釋,向孩子道歉,並且作自我批評,讓孩子從內心理解和原諒父母。事後父母還要想方設法兌現自己的承諾。因為孩子對大人說的話向來是當真的。否則,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對父母產生不信任感,並認為說了話可以不算數。逐漸地,他們也會學著這樣做。
對孩子講誠信的言行要及時鼓勵和表揚。
孩子答應要把自己喜歡的玩具送給小夥伴,並且真的做到了,這時家長就應該給予表揚,而不要心疼玩具被孩子送人而斥責他。家長應該鼓勵孩子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要做到說話算話,講誠信的原則。
關注和尊重孩子與孩子之間的“約定”。
比如說,家長打算星期天帶孩子出去玩兒,但是孩子已經答應小朋友周末到他家去玩兒,這時父母就應該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因為孩子和小夥伴是有約在先的,不可以強迫孩子服從父母或者其他人的安排,而對別人爽約。
寄語孩子
孩子,隻要你能想到的,你就會做到。如果你對自己還有一絲不信任,那麼你的能力就會到此為止。失敗,往往就源自對自己不信任。你隻要心存信念,我們就會永遠支持你、信任你,永遠做你的堅強後盾。
誠信的名人故事,
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
在紐約的河邊公園裏矗立著一座“南北戰爭陣亡戰士紀念碑”。每年都會有許多遊人來祭奠亡靈。美國第十八屆總統、南北戰爭時期擔任過北方軍統帥的格蘭特將軍的陵墓,就坐落在公園的北部。陵墓莊嚴簡樸、高大雄偉。陵墓後方,有一大片碧綠的草坪,一直延伸到公園的邊界、陡峭的懸崖邊上。在格蘭特將軍的陵墓後邊,靠近懸崖邊處,還有一座小孩子的陵墓。那是一座特別小特別普通的墓,不管放在哪裏,都可能會忽略它的存在。它像絕大多數美國人的陵墓一樣,隻有一塊小小的墓碑。在墓碑旁邊的一塊木牌上,記載著一個令人感動至深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200多年以前的1797年。在這一年,這片土地的小主人剛5歲時,不小心從這裏的懸崖上墜落身亡。孩子的父親傷心欲絕,將他埋在這裏,並且修建了這樣一個小小的陵墓,作為紀念。數年後,家道衰落,老主人不得不把這片土地轉讓出去。出於對兒子的愛,他對買主提出一個奇特的要求,他請求新主人能把孩子的陵墓作為土地的一部分,永遠不要毀壞它。新主人答應了,而且把這個條件寫進了契約。這樣,孩子的陵墓就得以保留下來。
滄海桑田,轉眼100年過去了。這片土地不知道輾轉賣過了多少次,更不知道換了多少主人,孩子的名字早已被世人忘了,但是孩子的陵墓卻仍然還在那裏。它依據一個又一個的買賣契約,被完整無損地保存了下來。到了1897年,這片土地被選中作為格蘭特將軍的陵園。政府就成了這塊土地的主人,而那個小陵墓也在政府手中被完整無損地保留下來,就成了格蘭特將軍陵墓的鄰居。一個偉大的曆史締造者之墓,與一個無名孩童之墓為鄰,這很可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