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這些,子默常常在玩得高興時,突然會說一定要回去做一件已計劃好的事,然後他就會不顧一切地離開,大家都說他是一個堅守原則的冷酷家夥。
但是,子默很擅長演講,成績優秀,非常受歡迎。在學校,如果有人不知道“鄭子默”這個名字,那麼馬上就會成為新聞。
“對不起,我先走了。”子默抱歉地對同學們說。
“你這一走,人就不夠了,根本不能繼續玩!玩一會兒再走嘛!今天又沒作業。”天宇一直纏著子默不放。
“我也想繼續玩啊,但我必須按我計劃做事。”
“什麼計劃?”天宇麵帶疑惑地問道。
“時間計劃,我每天都按自己的計劃生活!”子默自己也覺得不好意思,搔著頭。
“你就是為了執行自己的計劃表而中斷這場比賽嗎?”天宇眼角上揚,用嘲弄的口吻說。
“跟自己的約會也是約會啊!約好的事就必須信守承諾。”
天宇收起自己的足球說:“那沒辦法了,我們也隻能結束比賽回家了,玩了一小時也算夠久了。”
“對不起啊!下個禮拜再比一次吧。我一個禮拜製訂一次計劃,等下個禮拜我會多空出一些時間來。”子默說完,就先走了。
“那小子真是掃興啊!”
“喂,下次不準子默參加,說不定下次比賽,他也會用有計劃做借口呢。”
於是,大家坐在操場上的陰涼處,開始批判起子默的所作所為。
“不要太過分了,子默也沒做錯什麼啊!他隻是有自己需要做的事先回去而已。”天宇為子默說話,大家都啞口無言了。
“不管怎樣,子默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你們從來沒見過子默因忘帶作業或者課本被老師責備吧?子默成績好,也許就是因為他善於安排自己的時間,才會那麼優秀的。”
小夥伴們聽了天宇的話,好像聽懂了似的點著頭。
“如果我能像子默一樣,製訂好計劃,並且按計劃做事,成績會不會好起來呢?”另一個同學羨慕地說。
能有計劃地支配自己時間的人,將會獲得高效率的辦事結果,也是最能出成績的人。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在節約時間,不浪費每一秒鍾。家長應該指導孩子合理地安排學習和作息時間。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知道去珍惜時間、有效利用時間,這樣還可以使孩子的生活不變得雜亂無章。
孩子能否支配好自己的時間,與他的學習效率有很大聯係。不能合理安排時間的孩子,往往也缺少自我控製的能力,缺乏不斷前進的動力。如果父母能在早期教育中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就等於給了孩子知識、力量,聰明和美好的開始。
播下種子,打造精彩未來
每個人做任何事情,都會花費時間。沒有時間的保證,也就不可能有事情的完成。而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一秒、一天、一周、一年……它給予任何人都是相等的。但是隻有認識到時間對於生命的重要性、做事情時又能統籌安排、會管理時間的人,才能體現出時間的價值,才能達到自己所追尋目標。因此,父母在孩子還很小時,就應給他灌輸時間觀念,教孩子學會管好自己的時間。
下麵是一些很有效的時間管理方法:
計劃好每一天的活動。
讓孩子每天先寫下一天裏都需要做哪些事,然後再去開始做,做完一件事就劃去一件。
列出先後次序。
每天要做的事情的重要性肯定不一樣,家長要教孩子按照輕重緩急排下順序,並寫上每件事打算用多少時間來做完。
生活內容應該多樣,時間安排要合理。
在生活中既要有工作、讀書、學習、思考等“正事”,也同樣需要娛樂、家務、談話、鍛煉及思考等“雜事”,否則容易使人疲倦、注意力不集中。
學會給他人送點“時間禮”。
時間是一種最為寶貴的財富,可以教孩子為何不給他人送去一些呢?比如,你可以帶孩子幫家裏人幹點什麼,去看一看親友,在孩子身心得到放鬆的同時,你的親友也跟著受益。
掌握好時間期限。
在生活中有許多時間期限,如上課時間、交作業時限、公交汽車時刻表等。這種種時限對於那些不善於管理時間的孩子來說,往往就意味著煩惱和壓力。作為家長此時就應該盡早讓孩子知道時間期限的重要性,並且身體力行地教孩子如何在最後期限到來前,去有條不紊地完成任務,達到目標。孩子的進度落後於時間表,這時家長要給予他們的應該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喋喋不休的批評和抱怨。
寄語孩子
孩子,你活潑、天真,雖然上課常常舉手發言,但是學習成績卻總不理想;你非常熱情,能和同學友好相處;你又很貪玩,時常耽誤學習。如果你能合理地安排好學習和玩的時間,那麼,你將會成為一個很了不起的人。
告訴孩子:效率第一
瀟然快10歲了,讀小學四年級。父母對他一向很滿意。但意識到他的慢性子可能對他學習很不利,是從他轉學後開始的。
一周前父母給瀟然轉了新學校,這所學校號稱是較為活潑和更注重素質教育的。由於瀟然在以前的學校成績就名列前茅,父母信心滿滿地把他送去新學校參加入學考試,便回家等著看他的成績。可是2個小時後,教導主任在電話裏通知說:瀟然沒在規定時間內答完全部試卷,再給他一個小時。
瀟然看到語文、數學卷子,雖然題量和以前學校的題量相仿,但是以前學校的考試時間是這個學校的1.5倍。瀟然的媽媽向教導主任解釋了一下,那位教導主任皺著眉頭說:“這裏每個孩子都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我們這裏注重效率。”
那天,雖然給瀟然延長了一個小時的考試時間,還算幸運的是他考的成績很好,可是父母的心裏都知道,這就等於失敗了。
新學校的孩子的效率確實都很高。上個周末,瀟然整整寫了兩天才完成作業,而住在附近的瀟然的新同學,周六下午就跑來找他玩,說作業全都寫完了。跟他們比瀟然確實慢。他在以前的學校裏做事效率就不是很高。可是那所學校從來沒對小學生提過“效率”這個詞。每次考試他都能全部完成,而且還能留出時間檢查。說瀟然效率低是有根據的,昨晚他寫作業的情況就具有代表性。
吃過晚飯後,瀟然從6點半開始做數學習題,預計一個小時的題量。1小時後,瀟然媽看他還趴在桌子上,就在門口提醒他注意速度。他回答:在做最後一道“聰明小屋”了。可是半個小時後,瀟然還趴在桌子上,媽媽問進來問怎麼回事。他說已解出來,但是想起之前好像做過同類型的題,卻用的是不同解法,就拿出題目和解法來找差異。就這樣又過了一小時,這時候已經9點,媽媽催他趕快做語文——背一篇描寫風景的課文。媽媽給他半個小時。告訴他先朗讀幾遍,然後再分段,仔細體會每句話的意思,分析段落與長句子的結構,然後再背。瀟然朗讀了幾遍,過了半個小時,瀟然媽媽進去一看,原來他正在把這個風景按作者的描述畫了一幅畫,而且還畫了一個小人兒是作者,然後又畫出作者的遊覽順序。看到進來,瀟然一笑:“媽媽,這篇課文真美,我讀著讀著,就好像看見一幅畫,於是就把它畫下來了。”這時候已經晚上10點了,他的課文還沒背,後麵還有英語作業。可是已經沒時間背英語了。
在孩子心中,做事的主次順序和成年人完全不一致。比如:課本作業、上網查資料,大人都認為應該先做課本作業,然後再上網查資料;但孩子們正好相反,因為他們對上網查資料更加感興趣。這種情況下,家長不能責罵孩子,因為他真的以為自己整晚都在做功課。其實,孩子的所有行為問題,無論是好是壞,都反映家長的行為方式。
播下種子,打造精彩未來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孩子時間意識淡薄,做事磨磨蹭蹭,不管是吃飯還是做作業,都比別人慢半拍,這讓家長很擔心:這樣下去孩子會不會一事無成?要打消這種擔心,家長就應該給孩子從小養成遵守時間的好習慣,幫助他提高做事效率。
故事引導法。
孩子往往對故事書感興趣,家長就可以找一些有關名人守時的兒童讀物,讓孩子看,或者親自給他講解;也可以給他講一些因不遵守時間而造成重大損失的故事。通過這些小故事讓他明白:守時是一種傳統美德,不僅要注意不浪費自己的時間,也不能白白浪費別人的時間;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就是讓自己不管在做什麼事的時候都能遊刃有餘、輕鬆應對;一個守時的人,也一定會獲得別人的尊重。
配合“生物鍾”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規律,也就是“生物鍾”。家長可以和孩子商量一起製訂適合他“生物鍾”的作息時間。如早晨6-8點,頭腦清醒,體力充沛,是學習的最佳時間;晚上6-10點,不利於記憶,可以做一些複雜計算的作業。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要靈活地製定計劃,一旦計劃定下來就要嚴格執行,這樣才能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獎勵促進法。
獎勵促進法是與孩子約定,如果他能在規定時間內按要求完成作業,就允許他看動畫片或者做喜歡的事。這是運用孩子學習動機中的強化理論來激發孩子養成按時做事的時間觀念。此外恰當的獎勵也能強化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家長的獎勵政策,可以事先與孩子協商好,小進步小獎,大進步就大獎。當然,這個獎勵要有一定限度。這樣能讓孩子心裏有數,從而逐漸提高做事效率。
簽訂“合同”法。
簽合同也是一種很好的辦法,這個合同由父母與孩子一起製訂,包括每日意誌力訓練表、自我訓練項目兩個部分。如每日意誌力訓練要讓孩子每天堅持背格言、練字;自我訓練項目的內容有孩子每天做作業在多長時間內完成,早上起床要花多少時間等。父母的職責就是監督,如果訓練項目做得好,就按合同獎勵。每周或者每月家長和孩子要一起來看合同,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並找出原因,或者調整合同,給孩子加油。
寄語孩子
培根曾說過:“敏捷而有效率地工作,就要善於安排工作的次序,分配時間和選擇要點。隻是要注意這種分配不可過於細密瑣碎,善於選擇要點就是意味著節約時間,而不得要領的瞎忙等於亂放空炮。”他的話意思就是做事效率要高。孩子,你做事就是不喜歡分輕重緩解。你有想法是好事,但是要分清主次。這樣,做起事來效率才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