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瓦揚布佛塔塔基潔白,圓潤如宇宙倒扣,據傳說,這正是加德滿都湖中巨石,其圓頂以明黃線條勾出蓮花瓣瓣,蓮瓣之下,棲落野鴿無數;塔基之上,塔身方方正正,金光熠熠,四麵各繪一雙佛眼,以洞察世間一切,每雙佛眼眉心正中,另辟第三隻天眼,象征無上智慧,佛眼之下,問號一般的鼻子卻是尼泊爾數字中的“一”,意謂萬物歸一;塔身簷上,四麵各豎一塊五邊形金色鑲版,浮雕東南西北中五方佛像;佛像身後便是十三重金色傘蓋疊加的塔頂,指向佛教修行十三重境界,最高一重,正是涅槃,成佛之極樂。
順從時針方向,你繞佛塔一周,與轉經者同在,與乞討者同在。佛塔南麵,巨型金剛杵之下,一隻聖猴勾去了你的目光。它鬼鬼祟祟,尾隨一位忙於交談的婦人。你正疑惑,它已躍起,劈手奪過婦人手裏裝滿香蕉的塑料口袋。婦人驚叫,口袋撕裂,香蕉橫七豎八蹦跳個一地。聖猴不願戀戰,隨手撈起一隻,躥上香燭棚架。有人衝將出來,疑似專職勸善的訓導主任,個子不高,胳膊不長,手中又無半根器物,除了擺事實講道理將高高在上的盜賊喝斥一番,卻也別無他法。盜賊冥頑,不僅不思悔過,反倒針鋒相對齜牙咧嘴張牙舞爪極盡恐嚇訓導主任之能事。善惡僵持片刻,盜賊貪念起香蕉之美味,懷抱獵物,掠上對麵一處精雕細琢的烏木窗沿,剝開果皮,心安理得大啖特啖起來,再也不去理睬地上那位唐僧。一隻小猴聞香躍來,竟也分得一杯羹。
山頂西側,有一平台,承接夕照也承接安逸。朝拜結束的人,來這裏吃喝。猴子也來,翻揀別人吃剩的食盤,或幹脆請人剝了花生伺候。孩子們憑著欄杆,暫借佛的視角,俯瞰山丘下蔓延的城市。猴子也登高,也眺望,三人行,勾肩搭背,或坐或臥,開悟般若有所思。此地惟有黃狗駑鈍,守著佛塔、寺廟,守著龐雜且富饒的精神遺產,卻隻知一味貪睡,揀一塊陽光燒熟的地麵,走著走著,便跌將下去,直直墜入骨頭成堆的夢境。
眾生平等,山頂上,一眾神佛亦和睦相處。既然佛教及印度教創製說皆以為蓮花生處關涉加德滿都穀地肇始,斯瓦揚布佛塔周遭,除去更多的佛塔與佛寺,便是泰然處之相安無事的印度教寺廟與神像。
實際上,在這個國家,佛教與印度教絕非楚河漢界,涇渭分明,更多情況下,二者混雜於一處,相互間滲透。印度教徒以為,毗濕奴化身之九便是釋迦牟尼。佛教徒則以為,印度教三大主神,創造神梵天(Brahma)、保護神毗濕奴及破壞神濕婆(Siva),皆為佛祖原始化身。尼泊爾以印度教立國,對其他宗教亦極為寬容。國民中,雖印度教徒約占九成,佛教徒僅不足一成,但雙重信仰現象頗為普遍,一個人皈依了佛祖,並不意味著他不再是印度教徒。如此錯綜複雜的宗教生活,舉世罕見,乃至有人斷言,在尼泊爾,佛教與印度教早已因相互結合而衍生出新型體係,理應正以新名:尼泊爾宗教。
夕光正好,無論菩薩還是佛陀,梵天、毗濕奴還是濕婆,皆於不可見處向可見微笑。尼泊爾,外人眼裏的混沌國家,卻有著獨一無二的發條裝置,足以將數十萬神佛往返化身的天空與大地運轉得精密時計或電子遊戲一般絲絲入扣,有條不紊。
相傳,約公元前8世紀,來自中國西藏、緬甸的阿希爾族人(Ahir),在加德滿都建立起尼泊爾曆史上第一個王國。隨後,來自東方的克拉底人(Kirati)擊敗阿希爾王朝統治者,建立起克拉底王朝(公元前8世紀至3世紀),領土延伸至恒河三角洲,佛祖釋迦牟尼便誕生於克拉底王朝統治期間的藍毗尼(Lumbini)。
約公元300年,由印度入侵的李查維人(Licchavi)統治加德滿都穀地,將印度教階級結構引入尼泊爾。10至13世紀,尼泊爾各族爭霸,穀地四分五裂,與此同時,印度北部貴族為逃避回教勢力入侵之浩劫,亦湧入尼泊爾山區,建起若幹細小部落。
14至15世紀的馬拉王朝(Malla),乃尼泊爾文化藝術黃金時代,存留至今堪稱世界文化遺產的加德滿都穀地建築及雕刻藝術精華,多為馬拉王朝產物,分別以加德滿都、帕坦(Patan)和巴克塔普爾(Bhaktapur)為中心。
1768年,廓爾喀(Gorkha)國王普裏特維·納拉揚·沙阿(Prithvi Narayan Shah)出兵征服加德滿都、帕坦和巴克塔普爾,次年建起沿襲至今的沙阿王朝,此後不斷擴展領土,奪得相當於今日尼泊爾麵積兩倍之疆域,直至1814年英國入侵,才將大片領土割與英屬印度。
2001年6月初,尼泊爾王室突發血案,比蘭德拉國王及王儲等人先後遭逢不測,王位由比蘭德拉之弟賈南德拉繼承,留下疑雲重重。
王宮廣場(Durbar Square),加德滿都尼瓦爾人(Newar)建築藝術遺產的不二心髒。然而,此王宮卻非彼王宮——比蘭德拉國王遇害的那一座——此宮實為故宮,數十年前,新宮已遷於他處。
你像一片樹葉,漂蕩在擁擠且無依的人流中,在市場,在狹路,不時為逆行而尷尬——三十餘個民族的尼泊爾人,早已追隨著英國,統一了步伐,一律向左;而你向右,根深蒂固。你命令自己:過街,向左。一隻體態巨大的猴子忽然出現,蹲在街的右側,一家小店門口,主人一般,品嚐凳子上的美食。於是你匆匆過街,逆著人流,回到右岸。猴子對你並無興趣,它吃罷最後一口,便踱進店去,動手動腳,搭訕選購紗麗的顧客。加德滿都女人雖敬聖猴,卻絕非個個都愛泰山,她們以怨報德,回贈出一片此起彼伏的呼救。店主貪財,為了生意,竟向情聖灑水。無奈之下,泰山長歎一聲,扭著屁股,失意而出,過街,向左,彙入人流,彙入漩渦重重的巷弄深處。
人流將你挾向廣場,先是一座小的,教你見識重簷的廟宇,暗紅色的磚,暗紅色的木頭,暗紅色隨風而動的簷簾,而後便是一座大的,王宮廣場,廟宇如群島,暗紅色人群凝滯不動如汪洋。
你被帶入一道窄門,一處鴿子糞便斑駁的庭院。天色已暗,一位老人坐在二樓窗口向你微笑。他不許你拍照,你抱起雙臂他也懷疑你私藏相機。
女神即將出現,活女神,隻五歲。依照傳說,馬拉王朝時期,保護神塔萊珠(Taleju)女神下凡,國王與之嬉戲,乃至稍動淫念,女神盛怒,拂袖而去,國王懇求再三,女神方允諾重返人間,但僅以小女孩形象轉世。自此,甄選、敬奉、更換活女神庫瑪麗(Kumari),遂成製度。每逢因陀羅節日,國王便向庫瑪麗祈福。
活女神來自民間,甄選時,須四至五歲,須為尼瓦爾族釋迦氏族金銀匠之女,須雙親健在,須健康、美麗且為處子,須周身無瑕且未曾患病、流血,須表情平淡且勇氣過人。活女神任期至初潮為止,而後複歸民間。
活女神不便為陽光直射,不便觸地,所以永遠居於高樓,出門時,須遣人或抱或背。除去保護王室、任信徒膜拜,活女神另有一項職責:接受獵奇者窺探,且笑納堪稱出場費之各國貨幣。
審察既畢,老人確認院中無人偷拍,活女神方重返人間般隆重登場:一襲紅衣,突現窗口,尚未待你辨清活女神必持32美相之睫毛如何似母牛睫毛般銳利脖子如何似貝殼般發亮身體如何似菩提般挺拔雙腿如何似鹿兒般筆直,她已使盡亮相造型,蹦蹦跳跳,再次隱入室內幽暗的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