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慢慢彌補孩子的不足(6)(3 / 3)

父母如果經常采用這樣的手段去“打發”孩子,他就不會把你當成自己人,就不會把真心話告訴你。

2、說話算數

說話算數不僅一般人應該遵守,對孩子也不能例外,因此,不能輕易給孩子許諾,一旦許諾,就一定要兌現,讓孩子感覺到你是值得信任。父母一旦在孩子的麵前失去信任,他就會對父母陽奉陰違,就不會把“心”掏給父母,父母就會因此失去在孩子心目中的影響力。到了這個地步,父母即使采用最嚴厲的責罰手段,也常常會把事情越弄越糟。

3、不要談論孩子

孩子雖然是孩子,可是孩子也應該得到足夠的尊重。父母應該注意,不要當著孩子的麵與別人談論他。我們知道,孩子並不喜歡被別人當作“展示品”或“話題”。父母不要不管孩子的意願就把他展示給客人。如果這樣做,孩子就會認為他在任人擺布。

4、不要亂比較

有些父母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進行比較,並且這種比較往往是拿孩子的短處去比別人孩子的長處。研究證明,即使是拿自己的孩子的長處比別人孩子的短處,你的孩子也不會真正發奮起來,而往往是孩子變得驕傲,在其它小朋友麵前“神氣”、“特殊”。相反地,拿孩子的短處比別人的長處,孩子就會很快認為自己“不如別人”,慢慢變得自卑起來。

對孩子進行比較是可以的,可是最好的方法是對孩子進行縱向比較,也就是將孩子的“今天”與“昨天”進行比較。父母要不斷肯定孩子的每次進步——那怕是一丁點兒的進步——孩子會因此感到驚喜,近而受到鼓舞的。

5、說話和氣

父母對孩子要和氣,要像朋友那樣,不要動不動就采用命令、教訓的口氣說話。值得指出的是,不一定是具體的內容才會讓孩子感到自己受支配,語氣、語調的作用往往比具體的內容更會影響孩子。如“你給我聽著!”、“老實點!”、“快點走!”、“過來!”等類似的話會使孩子覺得父母在把他當“動物”來使喚。

要尊重孩子,父母應該多用情感語言與孩子進行交流,讓孩子覺得你是在與他談心。父母應該說這樣的話:“我覺得我們得好好談談”、“咱們是不是得快點,不然就會遲到的”、“這件事我覺得這樣做比較好,你不覺得嗎?”觀察資料發現,這些話都能讓孩子覺得他受到了尊重。

6、允許孩子犯錯誤

要允許孩子犯錯誤。孩子犯錯誤是正常的,不犯錯誤才是不正常的。孩子犯了錯誤怎麼辦?關鍵是要正確對待。不能不管,可是要怎樣去管呢?

最重要的是不要粗暴幹涉或者嚴加懲罰,而是民主地對待,也就是允許孩子犯錯誤,允許孩子改正錯誤。父母可以這樣與孩子交談;“喂,我覺得你今天好像變了一個人,怎麼回事?”也可以這樣評價孩子所做的錯事:“這不像是你應該做的事。”

還可以嚴厲地指出:“我沒想到你竟會做出這樣事情,你不要讓我失望。”

父母對犯了錯誤的孩子的嚴厲性要視所犯錯誤嚴重程度而定,但是,無論如何,要給孩子自己思考並改正錯誤的機會。用一句很簡單的話說,孩子即使犯了錯誤,也應該一如既往地得到應有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