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率軍且戰且退,這時候距離漢朝邊境已經不遠。匈奴單於見李陵部卒剽悍非常,久戰不下,心中又是焦急又是懼怕,有心退兵,便對左右說道,我們打了這麼長時間竟然都沒打敗他們,這肯定是漢朝最精銳的部隊。這些漢軍一路引我們南下,恐怕是誘敵之計,要是漢朝邊境有重兵埋伏,那我們就危險了。左右將領見單於有退意,不由得都有些驚詫,其中有人便說,單於您親自將兵數萬,十幾倍於敵卻不能殲滅漢軍,這件事以後要是傳出去,一定會成為笑話,漢人誌氣從此大漲,而我們匈奴人,將永遠沒有出頭之日。匈奴單於見左右這麼說,終於狠下心來,決定一戰到底。
就在這時,李陵軍中卻發生了一件事,這件事對李陵而言,無疑是災難性的。李陵部下管敢受了校尉的氣,不忿之下投降匈奴,當了叛徒。這人投降匈奴後,為了博得匈奴單於的青睞,便將李陵出賣了。怎麼出賣呢?這個叛徒是這麼對匈奴人說的,首先,他說李陵這次其實是孤軍深入,漢軍主力都在貳師將軍李廣利那邊,李陵是沒有後援的。其次,他說經過這些天的戰鬥,李陵部下的箭矢快要用光了,漢軍此時的殺傷力已經不大。說出這兩點後,這個叛徒就又開始獻策了,說隻要先截斷李陵退往漢朝邊界的後路,然後引誘漢軍射出剩餘的箭鏃,李陵便可成為匈奴的俘虜。
匈奴單於聽了,十分高興,便依計而行。這時候李陵軍已經來到一處峽穀之內,經過一通亂射後,匈奴兵雖然被逼退下去,但漢軍的箭矢卻也用盡,而且後路也已被匈奴阻斷。到了這種地步,漢軍並不妥協,手持短刀與匈奴短兵相接。入夜之後,戰鬥終於停了下來,李陵見自己的部下死的死,傷的傷,心中悲憤莫名,暗歎自己運氣不好,此時箭矢已經用盡,若是再有數十箭鏃,他便可率部突圍了。一旁的手下見李陵心情不好,便安慰起來,說經過連日來的戰鬥,匈奴人已經知道了將軍的大名,如今窮途末路,將軍不如暫且投降匈奴,等到日後有機會,再回到漢朝,古時候就有這樣的先例,皇上一定會理解將軍的苦衷的。李陵聽了直搖頭。
半夜時分,李陵命活著的部下各自逃命,他與韓延年也率十餘人突圍,結果被匈奴騎兵發現,群起圍攻,韓延年戰死,李陵投降了匈奴。這場戰役李陵以五千步卒對陣匈奴八萬騎兵,在兵力懸殊的情況下,殺傷匈奴騎兵萬餘。而原本打算與匈奴主力決戰的貳師將軍李廣利,由於匈奴主力全部被調往圍剿李陵,李廣利在草原上轉了一圈,無功而返。
李陵投降匈奴後,劉徹十分憤怒。他原本對李陵寄予厚望,沒想到李陵竟然投降了匈奴。而朝中大臣這時候也見風使舵,俱言李陵有罪,隻有太史令司馬遷為李陵求情,說李陵以五千疲敝之卒轉戰千裏,抑製住了匈奴的數萬騎兵,他竭力死戰,最後雖然投降匈奴,但一定有他不得已的苦衷,如果李陵僥幸不死,日後一定會尋找機會報效漢朝的。
而在劉徹心中,他是不容許有人投降匈奴的,尤其是漢朝的將軍,尤其是才華堪比衛霍的李陵。見司馬遷竟然敢公然為李陵求情,劉徹大怒之下,便將司馬遷腐刑下獄。
李陵在匈奴一年有餘,劉徹派公孫敖率兵入匈奴,無功而還。為了尋找理由,公孫敖便將過錯賴在投降匈奴的李陵身上,說他進入匈奴腹地後擒得一個俘虜,這個俘虜說李陵在匈奴教授匈奴單於對付漢朝軍隊的方法,他之所以無功而返,就是因為李陵的原因。
劉徹本就氣憤李陵降敵,此刻聽了公孫敖的話,頓時勃然大怒,便將李陵妻兒老母全部誅殺了。隻因為李氏一族是隴西的大族,從此以後,隴西士大夫階層都以李氏為恥,李廣一家的名聲,自此而沒落。
後來,漢朝使者出使匈奴,李陵質問漢使,說他以五千步卒橫行匈奴,因為沒有救兵而失敗,他對於漢朝,早已經盡心竭力了,可是為什麼劉徹還要殺他的全家?漢使便將公孫敖所說李陵教匈奴單於練兵的話告知李陵,李陵聽聞不勝悲憤,說教匈奴單於練兵的不是他,而是一個名叫李緒的漢朝降將。
為了給妻兒老母報仇,同時也氣不過劉徹誤聽公孫敖的辯辭,李陵便派人把李緒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