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培養高校經濟困難學生自強(3 / 3)

(三)創新高校勤工助學載體,開拓自強自立實踐基地勤工助學作為一種靈活、易操作、具有可持續性的助學方式,深受廣大困難生的歡迎。由於勤工助學在解決困難生的經濟問題的同時,又能增強了他們自強自立的能力,一些校外的勤工助學,還能使學生了解社會對人才需求的特點,並為他們今後的就業創造條件,所以這種兼具助困與育人功能的模式也得到了高校的普遍認可。目前各高校的勤工助學形式多種多樣,有簡單勞務型的,如保潔員、食堂服務生、護校員等;有技術型的,如實驗室助理、網管員等;有綜合型的,如辦公室助理等,但總體而言,還是以簡單勞務型的居多。這就要求高校創新載體,以學生的專業知識為切入點,正確把握學生的技能特長,積極開拓自強自立的實踐基地,從以往的簡單勞務型逐步向技能型、智力型、實體型轉變,從而提升當代大學生的助困方式,真正做到既助困又育人。

近幾年來,浙江理工大學一直在勤工助學載體建設方麵進行創新,如成立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實體——校勤工助學創業中心,整個中心按照公司模式操作,設立了自主創業部、網絡部、人力資源部、財務部等部門,經營的業務涉及球吧、咖啡屋、文印、教育培訓、銷售及代理、廣告宣傳、策劃、電子商務、人才中介,等等。中心剛剛起步便實現了每月淨收入超過5000元的良好業績。除此以外,學校也積極鼓勵困難生自主創業,如服裝學院的小趙利用自己服裝設計方麵的專業優勢,成立了紡織品藝術設計工作室,學校無償給她提供了場地,配備了桌椅、電腦等設施。如今,已經有十多家企業和她的工作室簽訂了合作關係,每個業務都在五萬元以上。在她的帶動下,許多困難生都加入了她的團隊,通過自身的努力解決了經濟問題。

(四)把自助與助人結合起來,建設和諧校園自助與助人,從字麵上理解,一個是自己幫助自己,另一個是幫助他人,但如果從整體上理解,它體現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相互依存,和諧統一的關係。隨著社會的發展,困難生除了追求經濟方麵需求外,越來越多地體現在精神方麵的追求,這裏就包括了人生價值的實現。對於一位困難生,隻有在自身自強自立的同時,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為社會作貢獻,才能升華心靈,實現個人價值。助人與自助是相輔相成的,助人並不意味著否定個人需求,在助人的同時,使自己各方麵的品行、情感變得更加完善、高尚,從而也進一步增強了個人的自助能力。高校的困難生,大多處於被施恩的地位,但他們中也不乏有許多希望幫助別人的學生,隻是缺少機會或缺乏勇氣,這就要求高校積極為他們創造條件,鼓勵他們在自強自立的同時回報社會、學校,從而創造和諧的校園氛圍。

浙江理工大學一直以來都注重困難生的助人自助意識培養,讓學生在自助中挖掘潛能,在助人中獲得激勵。如根據專業特點,成立了理學院的數學輔導班,外語學院的英語輔導班。與其他輔導班不同的是,這個輔導班的“老師”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困難生,學生則是學習成績較差的困難生。這些困難生上輔導班是免費的,“小老師”的工資則是由學校發放的。通過這種模式,一方麵使得成績優秀的困難生能學以致用,同時也給他們提供了服務他人的機會,另一方麵,通過補習,英語較差的困難生通過輔導成績也得到了大幅提高。除此以外,學校還積極培養困難生的感恩助人意識,如引導校外兼職做得比較好的困難生,向學校推薦優秀困難生參加兼職工作;設立“愛心互助基金”,鼓勵獲得大額獎學金的困難生在留足自身學費和生活費的基礎上,捐獻部分獎學金,以幫助更多的困難生渡過難關。

總之,高校在開展助困工作的時候,應逐步地從以往的以“他助為主,自助為輔”模式轉變到以“自助為主,他助為輔”的軌道上來,要著力培養困難生的自強自立精神,充分激發他們的自強潛能,隻有這樣才能改變助困中存在的高投入、低效率的不足,才能使資助對象在獲得物質資助的同時,獲得精神力量,才能達到既助困又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