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獨立學院貧困生工作麵臨的新問題及其對策(3 / 3)

為此,學校應通過與所涉專業相關企事業單位的聯係,為貧困學生尋求專業相關的輔助工作崗位,或者在校內各實驗室、管理辦公室設立相應助理崗位,提供給貧困學生進行勤工助學。這樣,學生不僅能在工作中獲取資金的支持,更能接觸專業知識,激發專業學習興趣,甚至學到許多課本外的知識和技能。這對於學生日後的“脫貧”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六)加強對於貧困生的思想教育和誠信教育由於家庭背景的原因以及自身的心理落差,貧困學生的思想容易走極端,也容易受到錯誤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對貧困學生的思想教育。並重點從以下幾方麵著手:一是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他們對社會、對他人的信心與信任。二是培養貧困學生應對挫折的能力以及處事的耐心與毅力。三是激發貧困學生的愛心和公益心,培養起較高的社會責任感。四是加強對貧困學生的誠信教育,使學生牢固樹立誠信意識,讓誠信成為其做人的準則。

(七)加強對後進貧困生的關注學習後進的貧困學生往往比成績優異者承受著更大的心理壓力。我們的班主任、輔導員以及學院有關部門和領導應加強對這部分學生的關注。加強與這些學生的溝通與交流。並利用推薦參加學生工作等方式,激發他們學習和工作的積極性,減少心理負擔。同時,增加對於“後進貧困生”的鼓勵措施,如多設立鼓勵學習進步,工作積極等內容的獎項,使他們有努力的目標,有努力的動力。

(八)加強對貧困生的跟蹤調查“非貧困貧困生”是近年來高校貧困生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而在獨立學院,這種現象更顯突出。這無疑對貧困生工作的開展造成了不利的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公平。為此,我們除了在貧困生認定工作中參考民政部門證明材料外,更應建立好貧困生檔案。定期通過班主任、班幹部、寢室長等渠道對貧困生的生活及消費情況進行跟蹤並將調查結果記入檔案。對於消費明顯超出一般水平的“爭議貧困生”,要進行專門調查。在核實相關情況的前提下取消其注冊貧困生的資格。當然,在調查時需要把握分寸,盡量避免對貧困生個人聲譽和心理造成影響。

(九)結合貧困生特點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應與貧困生工作機構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針對貧困生開辦相應的講座、心理輔導,幫助貧困學生走出心理困境,培養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同時,為貧困生建立心理檔案,對其心理狀況進行跟蹤,並適時提供幫助。

這些舉措如果能夠加以落實並不斷完善,將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獨立學院貧困生工作所麵臨的困難,促進工作更有效地開展。同時,我們也希望政府部門能夠將助困的範圍延伸到獨立學院,加大資金投入,讓更多的大學生不因經濟條件的原因而留下遺憾。

貧困生問題無疑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個熱點。做好高校的貧困生工作,不僅有利於學校教育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地開展,也有利於維持社會的穩定。貧困生的成長需要全社會的關心與幫助。而獨立學院的辦學特點導致其在貧困生工作中麵臨著種種的現實問題與困難。希望我們的政府能給予獨立學院的貧困生工作更多的關注與支持,也希望學校的領導真正能夠重視貧困生工作,為其更好地開展與落實提供保障。讓廣大經濟困難的學生能夠在更輕鬆的環境中學習與生活,得到全麵、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