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教育對策(3 / 3)

(一)建立完備的貧困生檔案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中,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動態是做好貧困生思想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在新生入校時,就應該對其進行心理測試,為其建立心理檔案。平時多與貧困生接觸,掌握最可靠、最真實的第一手資料,加強對貧困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檔案建設,解答各種困惑,做到問題早發現,早解決,引導大學生培養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正確地認識自我,客觀地評價自己,從而揚長避短,不斷地發展自我。(二)強化自尊、自立、自信、自強的意識,塑造獨立健全的理想人格

引導貧困生摒棄“等、靠、要”的依賴心理,樹立起自強自立的精神,培養在逆境中堅定信念、開拓進取的思想品質。學會在困境中成長,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努力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激勵他們以自強不息的姿態和信心迎接挑戰,爭做生活的勇者。在幫助、教育貧困生的過程中,樹立貧困生成才的楷模形象,通過對優秀貧困生自尊、自強、百折不撓、自強不息、奮發成才事跡的宣傳,來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信心,戰勝困境。

(三)開展積極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谘詢工作學校應首先建立貧困生心理檔案,了解貧困生的個性特點和心理素質,以準確掌握每個貧困生的詳細情況,提高對貧困生心理問題的警惕和重視。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青年心理學等選修課程,普及心理衛生知識,讓學生了解心理發展規律,掌握自我調節的有效方法。

針對不同年級貧困生中帶有普遍性的一些問題開設係列專題講座,解決某些具有共性的心理障礙問題,進行個別心理谘詢,引導他們建立積極的心理防禦機製。

(四)創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和育人環境學校要努力營造對貧困大學生理解、尊重和關懷的校園文化,發揚團結互助的道德風範。開展手拉手,一幫一扶貧活動。在物質上、學習上及心理等方麵給貧困生以扶持和幫助,引導正確的消費意向和消費行為,大力倡導理性消費,反對過度消費、高消費、超前消費,形成良好的消費輿論。鼓勵組織各類貧困生學生社團,使之相互交流,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根據貧困生的特點、愛好和專長,組織貧困生參加學生社團活動,使之在活動中學習、交友,並通過感情交流獲得理解、啟發和幫助,最大限度地減輕心理危機感。

(五)完善勤工助學措施開展勤工助學是解決貧困生困難的重要途徑和長遠之計。學校應拓寬勤工助學領域,努力增加勤工助學崗位,讓學生在假期或課餘時間通過一定的社會服務工作來獲取報酬,這不僅可為貧困生提供一定的經濟來源,解決部分後顧之憂,更重要的是它能夠使貧困生磨煉意誌,增加自立自強的意識。

總之,高校貧困生是一個亟需給予特殊關注的群體,他們的思想和心理具有自身獨特的特點,高校貧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形勢下,作為思想教育工作者應進一步研究各種新問題、新情況,有效解決高校貧困生的經濟貧困和心理貧困,幫助他們度過人生的困難時期,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動員社會全體力量,共同關注高校貧困生生活、學習、工作、心理各方麵的問題,使之以積極的心態投入現代化的建設洪流中,成為具有強烈責任感和奮鬥精神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