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現金主義,重實利與務實(2)(3 / 3)

後來成為科龍集團副總裁的陳福興擔任了冰箱試製組組長後,他買了一些製冷技術的書籍,在反複研讀之後,終於理清了思路。然後將手下的人分成了五組,按籌建組選定的雙門雙溫電冰箱開發突破口和設計方案各自開展攻關。當然,陳福興在抓好組織協調的同時,也親自出招,迎戰一個個不易對付的挑戰。在試製過程中曾跳出了一隻攔路虎——自製的“真空拉塑機”質量不過關,塑料“內膽”總是成不了型。於是陳福興橫下一條心要“吃掉這頭攔路虎”,還向潘寧立下軍令狀:製不服這隻攔路虎我就不出車間大門。

陳福興卷著鋪蓋搬進了車間。“製服不了攔路虎,不出車間大門”是發自內心深處的執著與專注,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狂熱的表現。在58個小時的連續實驗之後,也就是在陳福興住進車間的第三天下午3點多鍾,終於搞出一個完整的能用的塑料內膽來,此時,連續58小時沒有睡覺的陳福興,早已精疲力盡。

陳福興安排用簡陋工具去敲冰箱外殼的工人滿肚子疑惑“我們整天這麼敲外殼,真的能做出冰箱來?”直到安裝那一天他們才恍然大悟。陳福興采用了“化整為零、逐個擊破”的辦法,讓大家分頭攻關去了。在第一台冰箱試製品組裝好了之後,陳福興讓人買了10瓶汽水回來裝進冰室,插上電源後,讓誰都不準動它,然後回家休息。

第二天上班,大家都早早地趕到廠裏,陳福興拉開冰箱門冷氣從裏麵一噴而出,可裝著汽水瓶的冰室卻拉不開。費了半天勁,好不容易弄開往裏一看,大家都傻了,冰室裏的汽水瓶已經凍破了。冰室裏結滿了厚厚的“汽水冰”,當溫度計測出零下18攝氏度時,大家歡呼雀躍,相互擁抱,喜悅的淚水溢滿每個人的眼眶。

1983年9月,科龍的創業者們以零件代模具,用汽水瓶做試驗品,用手錘、手銼等簡陋方法製作冰箱外殼,等等,經過反複實踐,日夜奮戰,終於試製成功了國內第一台雙門電冰箱,並有了自己的名字——容聲牌BYD-103雙門雙溫露背式家用電冰箱。

當時還是計劃經濟時代,要得到生產冰箱的材料,必須成為國家的定點生產廠,於是他們找到了廣東省機械工業廳。但當潘寧躊躇滿誌地帶著兩台冰箱與省機械廳電子儀表工業公司的領導一同前往北京彙報情況時,竟被機械工業部的領導認為是騙局,說他們是在從中國香港買來的產品上貼上自己的標簽。後來機械工業部的一位領導同意派人到工廠裏看看。當6人組成的鑒定小組挾著厚厚一摞照片回到北京之後不久,北京傳來消息說:支持定點,定額5萬台。

容聲冰箱生產出來後,潘寧帶領三兩個副手到北京、四川跑銷售。北京那時有一個大名鼎鼎的“雪花”冰箱,做了很多年了,臥榻之旁,哪裏容得下一個無名小卒“容聲”來“蹭飯”。為了省錢,潘寧等人在北京住了一段時間的地窖,然而收效甚微。心裏打鼓的潘寧隻好轉戰四川。在嘉陵江邊的一個賣瓦罐的小店裏,店主人好歹同意潘寧等人寄賣冰箱的懇求,掛出牌子:本店主賣瓦罐,附售容聲冰箱。

這就是科龍產品銷售的起步階段。雖然是上門推銷,但那畢竟是個“饑餓經濟時代”。商品隻要產得出,就走得動。

科龍抓住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在自己設計、自己施工、自己構建的生產單一產品BYD-103雙門雙溫直冷式容聲電冰箱流水線上,用土洋結合的辦法,於1984年10月28日開始了她神奇的光榮之道。容聲冰箱因為價廉物美,加上借助於先人一步的明星傳播,很快後來居上,成為一時翹楚。

“科龍”自1984年靠著9萬元起家創立,到1999年15年間,取得了眾所矚目的成就,成為國內外製冷行業的佼佼者。科龍資產總額已達78億元,其中淨資產46億元。公司擁有員工逾萬人。先後進入美國《福布斯》雜誌“全球最佳300家企業前二十位”,連續被中國香港《亞洲貨幣》雜誌評為中國最佳管理公司和中國最佳投資者關係公司。

縱觀近代以至當代廣東商人的經商曆程,成功的商人幾乎都具有勤勞務實的實幹精神以及堅強的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