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後的一個中午,吃完飯後,媽媽就開始收拾碗筷,爸爸把兒子叫到一邊。爸爸對兒子說:“兒子,這份報紙上有一篇報道,是關於偷盜的少年犯的,你看看。”兒子說:“是嗎,我看看。”在兒子看完之後,爸爸對兒子說:“每個盜竊者都會有這樣一種心理,剛開始的時候,他會對自己說我今天隻偷別人10塊錢,偷完這次我就收手了。可是當他嚐到偷盜的甜頭之後,明天他又會說這次我隻偷別人20塊錢,明天我保證不偷了……可是,最後他隻會是越陷越深,甚至以後會因為偷盜而毀了自己的一生,爸爸說得對嗎?”兒子說:“對。”爸爸這次隻是給兒子講了一些道理,並沒有說他的事。
又過了兩天,派出所的民警來家裏收賠償金了。兒子知道這件事情後,心裏非常害怕。爸爸就又找兒子談話了,爸爸這次直奔主題,給他講了更多的道理,而且對他說:“兒子,你這次犯了錯,爸爸不怪你,而且爸爸也把賠償金交了。但是你一定要記住,以後絕對不能再做這樣的事情了,你現在不僅要學習文化知識,更要學習做人。隻有自己尊重自己,那麼別人才能夠尊重你,爸爸相信你可以做到。”兒子聽完爸爸的話,一下子就哭了,他發自內心地向爸爸做了保證:“爸爸,我以後一定不會再做這種事了。”爸爸笑著說:“我相信你,而且爸爸以後再也不會提這件事了!”
後來,王昊再也沒有做過偷盜的事情,而且學習成績也比以前提高了。
王昊的父母在知道兒子偷盜的事情後,並沒有用武力解決問題,更沒有縱容他,而是用自己的方式讓兒子發自內心地明白了自己的錯誤,而且爸爸跟兒子保證以後再也不會提起這件事情了。在這個過程中,兒子感覺到了父母對自己的愛,最重要的是他也更深刻地懂得了自尊的含義。
3.要讓孩子感覺到平等
父母在生活中要把孩子看成一個大人一樣對待,這樣孩子就能夠感覺到自己可以和父母一樣平等,慢慢地,他的自尊意識也會變得更強。
張威的父母總是很注重維護兒子的自尊,在生活中總是盡量給予孩子更多的平等。
張威現在雖然隻是一個8歲的小男孩,但是他的爸爸媽媽每月都會對他“彙報”自己的工資收入、家裏的存款數目以及每月的支出情況。
第一次“做彙報”的時候,張威有點兒莫名其妙,他歪著小腦袋問爸爸媽媽:“這些事情不是大人才應該知道的嗎?為什麼要告訴我呢?”爸爸笑著說:“你雖然還小,但你也是家裏的一個重要成員啊!家裏的一些事情你也應該了解啊!這是你的權利!”張威聽到“權利”這個詞的時候,他對爸爸說:“爸爸,權利是什麼啊?”爸爸笑著說:“權利就是你作為家裏的一名成員,你跟我們是平等的,你也可以像爸爸媽媽一樣,了解家裏的事情啊!”聽完爸爸的話後,張威非常高興,他明白了原來自己和爸爸媽媽一樣平等。
張威的父母通過讓他了解家裏的經濟情況,讓兒子感覺到了自己也是家庭裏的一名重要的成員,也可以和父母一樣擁有權利。在這個過程中,他感覺到了平等,他的自尊意識也不斷地得到了提高。
自尊是孩子不斷取得進步的內在推動力,所以父母一定要努力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自尊。擁有自尊的孩子,他才更懂得努力上進,他才會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優良個性讓男孩出類拔萃
任何人都是一個獨立生活在社會中的個體,人人都是擁有個性的,個性是一個人區別於另一個人的重要特質。如果一個人沒有個性,那麼他就很難在社會中表現出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父母一定要努力保持和培養孩子的個性,因為擁有個性的孩子,才不會輕易被困難嚇倒;擁有個性的孩子,才不會隨波逐流;擁有個性的孩子,才能更好地展現自己的才能。
父母不用刻意地去培養孩子的個性,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隻要父母能讓孩子做好他想做的事情就可以了。當孩子想要爬樹的時候,父母不要一味地阻攔,而是幫助他完成爬樹的活動。當孩子想要拆一些自己的玩具時,父母也不要總是阻止他,而是可以給他一些指導,讓他明白其中的原理,這都能有效地保護孩子的個性。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世界上找不到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更不要說兩個完全相同的人了。所以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個性,這樣他才能夠更好地展示自我,才能夠成為一個出類拔萃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性,隻要能夠做好自己,那他就是最快樂的,就是最成功的。
要培養孩子的個性就要尊重孩子的要求。孩子的要求往往體現出了他的個性,所以父母要學會在孩子提出要求時,對這些要求進行分析,看看孩子能不能夠做到,或者是在自己的指導下他能不能完成,如果可以的話,父母就應放心大膽地讓他去做。
振宇5歲了,他是一個非常喜歡冒險的小男孩,他總是喜歡做一些比較有挑戰性的事情。
有一次,振宇跟媽媽去公園玩,公園裏的小路兩旁剛剛壘了兩道一米高的花邊牆,而且那兩道牆都非常窄,隻能放下一隻腳。振宇看到了,覺得很新奇,他堅持要到上麵走“獨木橋”。媽媽想:我可以站在旁邊保護他,那就讓他去吧!於是對振宇說:“你可以去,但是你必須要認真聽完我的話。”振宇高興地說:“好啊,好啊!”媽媽接著說:“這麵牆雖然不高,但是很窄,你需要保持平衡,才能夠順利地走過去。”振宇問媽媽:“媽媽,我該怎麼保持平衡呢?”媽媽想了想說:“你要把雙臂張開,然後心裏不要想別的事情,把心思完全放在走好‘獨木橋’上就好了。”振宇說:“我知道了。”
振宇自己爬上了那麵矮牆,按照媽媽的方法走了起來。他走得很穩,而且一直走到了牆的盡頭,這麼長的一段路,他都穩穩地走過來了。
振宇的媽媽在他提出走“獨木橋”的要求後,並沒有直接拒絕他,而是在考慮之後,尊重了他的選擇,並給予了指導。振宇媽媽的做法就是尊重了兒子冒險的個性,這樣兒子長大後,才會更有膽識,才會勇於去嚐試。
父母一定要善於保持和培養孩子的個性。孩子隻有在生活中保持自己的個性,他才能夠生活得更快樂,他人生的閃光點才能夠不斷地被挖掘出來,也才能夠走上適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非凡氣質讓男孩魅力無比
氣質是人的一種心理特征,它是一個人內在美的具體體現,它能夠通過人的一舉一動表現出來。每個人都是氣質的潛力股,隻要通過精心的雕琢,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有氣質的人。孩子也是一樣,隻要父母能夠給予正確的引導,那麼他就能夠成為一個擁有非凡氣質的人。
男孩的氣質並不在於有多麼英俊的外表,而主要是通過一定的行為舉止、儀表談吐以及待人處世的態度等表現出來。如果男孩能夠擁有內在的氣質美,就算他沒有英俊的外表,那麼他也會成為眾人的焦點。
現代社會中男孩的內在氣質越來越差,有不少男孩生活中很少能夠表現出良好的氣質。有的孩子走路姿勢很奇怪,含胸駝背,腰杆從來就挺不起來;有的孩子總是追求外表的時尚,小小年紀就知道出門的時候把自己的頭發打扮得酷酷的,還穿一些奇裝異服;有的孩子才剛剛上小學,一開口說話,就能說出一堆的髒字……這些都影響了他們的良好氣質。
氣質主要是通過人的舉手投足流露出來的,每個人在與人交往的時候,最看重的不會是一個人的外表,而是一個人的內在,也就是一個人的氣質。相信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將來能夠成為這樣的人,那麼父母就要從現在開始,努力培養孩子的氣質。孩子的氣質雖然受先天的影響,但是經過後天的鍛煉和培養同樣能夠打造出超凡的氣質。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夠更好地培養和鍛煉孩子的內在氣質呢?
1.父親要做好孩子的榜樣
在培養男孩氣質的過程中,父親是絕對不可以缺席的,父親要用自己的陽剛之氣來影響男孩。男孩作為小男子漢,本身具備陽剛氣質的潛質,隻要父親進行正確的引導,男孩的陽剛氣質一定能夠培養出來。
曉輝的爸爸是一位跆拳道教練,由於平時工作忙,所以很少有機會教育兒子。
最近一段時間,媽媽發現兒子總是因為一些挫折,或者是與同學的關係不融洽,而偷偷地躲在自己的房間裏哭。媽媽把這個情況告訴了爸爸,媽媽說:“我們不能讓兒子長期這麼下去,這樣的話,他一點麵對困難的勇氣都沒有,將來怎麼能夠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呢?一點兒陽剛之氣都沒有,反倒像個小姑娘一樣,整天多愁善感的。”爸爸也同意媽媽的想法。
在一個周日的早上,爸爸說:“兒子,跟爸爸去練跆拳道吧!”兒子說:“我能練嗎?”爸爸笑著說:“當然可以了,你老爸我就是跆拳道教練,你當然也可以像我一樣啊!”兒子又說:“練跆拳道整天踢來踢去的,肯定容易受傷。”爸爸說:“練跆拳道享受的是一種過程,鍛煉的是人的忍耐力和堅強的意誌力,經常練習跆拳道的男孩就會更有陽剛之氣,你看爸爸有沒有啊!”曉輝點點頭說:“爸爸一看就是個男子漢,你胳膊上有那麼大的肌肉!”爸爸笑著說:“那你就跟爸爸去練習吧!我保證把你培養成一個小男子漢。”
於是,曉輝就跟爸爸去跆拳道館了,到了那裏,曉輝就被跆拳道吸引住了,而且館裏還有很多跟他年齡差不多的小朋友。曉輝聽到他們“哈,哈,哈”的喊聲,他對爸爸說:“爸爸,我也要像他們一樣,喊著口號練習。”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曉輝再也沒有出現過自己偷偷哭泣的現象,他越來越像個小男子漢了。
在對男孩的教育中,父親一定要加入進來,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這樣孩子才能夠受到父親的熏陶,擁有陽剛之氣。
2.提升孩子的內涵與修養
人的氣質來自於內涵與修養,然後通過外在表現出來。所以父母要學會從培養孩子的內在修養入手,讓孩子從內心到外表都表現出一種非凡的氣質。提高內在修養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多讀書,在讀書的過程中,孩子不僅可以獲得各方麵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使自己的心靈得到升華。
小成10歲了,他是一個非常有紳士風度的小男生,他平時的言行舉止都很得體,給人的感覺是特別有教養,這與爸爸媽媽對他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小成上幼兒園的時候,爸爸媽媽就經常拿一些有教育意義的圖畫書給兒子看,慢慢地培養他的閱讀興趣。等他長大一些的時候,他認識的字越來越多,爸爸媽媽就開始讓他看一些簡裝本的文學名著、一些名人的小故事以及一些美好品德方麵的書籍。慢慢地,小成的思想就受到了這些精華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東坡曾經說過:“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如果一個人能夠飽讀各種書籍,那麼他的氣質美自然而然地就能夠得到體現。
3.培養孩子高雅的興趣
高雅的興趣是培養孩子非凡氣質的一個重要的方麵。當孩子經常接觸一些高雅的事物,經常處在一種高雅的環境中的時候,他的情操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他的氣質也會不斷得到提升。
小莫從5歲的時候就開始練習鋼琴,每天都受著音樂的熏陶。老師經常對小莫講:“要想成為一名真正的藝術家,不隻是要擁有精湛的才藝,更重要的是擁有一種內在的氣質。”所以,小莫在跟老師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學習才藝,還有那種藝術家的氣質。他現在雖然才上小學3年級,但是他做起事情來總是彬彬有禮,總是能夠讓人感覺到一種氣質美,這與他練習鋼琴是分不開的。
有一次,小莫和媽媽一起去車站接小姨。剛看到小姨時,小莫就趕快主動和小姨打招呼,並且要求幫小姨拿一些行李。小姨說:“小莫真乖啊!”小莫靦腆地笑了笑。當他們回到家的時候,小莫主動跑過去打開了家門,而且非常有禮貌地說:“小姨,您先請進吧!”小姨愣了一下,然後誇獎小莫說:“小莫怎麼這麼懂事啊!”小莫說:“謝謝小姨的誇獎。”媽媽高興地笑了。
小莫通過練習鋼琴,培養了自己的藝術氣質,提高了自己的人生境界,待人處事總是彬彬有禮,這也是一種內在氣質的具體體現。
4.培養孩子高尚的品德
擁有高尚品德的人一定是一個有氣質的人。所以父母要努力培養孩子的品德,這是提升他內在氣質的重要方麵。
曉旭8歲了,他是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有一次,他的一個同學因為削鉛筆,不小心把手給劃破了,曉旭趕快把自己備用的創可貼拿出來給同學用。同學非常感謝地說:“謝謝你,曉旭!”曉旭說:“不用謝。你手受傷了,我來幫你削吧。”曉旭還經常幫助其他同學,他在同學們的心中已經成了一個愛幫助人的好孩子。
慢慢地,曉旭越來越喜歡幫助別人了,因為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他能夠感覺到快樂。他經常對媽媽說:“媽媽,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感覺自己特別偉大,就像一個英雄一樣!”
曉旭關心別人,幫助別人,這是一種高尚的品德,也是內在美的一種體現,更是內在氣質的一種流露。
一個人氣質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需要長期培養的過程。所以父母要從現在開始,注重培養孩子的氣質,這樣他才會得到別人的賞識,才會擁有一個更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