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帝國遺跡——後漢篇(5)(1 / 3)

心每公斤12錢,約合人民幣18元;上述髒器及下水,究竟具體是什麼牲畜的無從考證,料想不應該逃出豬、牛、羊、馬之類大牲畜的範疇。有關頭的記載,是個糊塗賬,牛頭的價格為每具180錢,合人民幣270元。除此外所提的頭價為60錢每具,合人民幣90元。由於其沒特指是哪一種動物的頭,我們也不好估計到底是什麼,個人猜想,應該是羊頭。因為根據體積和重量比較,羊頭比較吻合這個情況。

至於葷油的價格,文獻記錄中的波動很大,價最高的為每公斤160錢,合人民幣240元;而低的價格則有每公斤14錢的,合人民幣21元。所以沒辦法估算出穩定的市場價格,料想應該和當時的市場需求有關。

總的來說,這類肉雜多以整體的形式出售,而很少以分割按重量形式出售。至於價格與今日比起來是高還是低,要根據地區的價格差來具體辨別,這裏就不一一考證並比較了。

4.酒及蔥、薑等調料價格兩漢時期酒價的來源仍然出自《居延新簡》、《太平經合校》以及《敦煌漢簡》這些曆史文獻。據文獻考釋,酒價大致從每升3錢到8錢不等,合人民幣每升4.5元到12元。《九章算術》中的記載是每升5錢,合人民幣每升7.5元。從這個酒價來看,應該是散酒的價格,這和今天市場上的散酒價格也是相差無幾。除此外,《太平禦覽·典論》中曾記錄一筆“孝靈末,百官湎酒,酒千文一鬥”,如果從這個價格做分析,那麼每升酒的價格就要達到百錢,合人民幣150元開外了。此種情況一種可能是酒的品質特別高,屬於特供政府官員的,另一種情況是市場需求量過大,導致酒價飆升。總之,這裏所說的是特殊情況,而不是一般情況。薑在漢代以升做計量單位,每升價格約為20錢,合人民幣30元;蔥則是以束計價,通俗的說法也就是捆,每捆價格4錢,合人民幣6元。

5.其他食品價格兩漢時期集貿市場上的飯店很多,許多著名人物在成名之前曾委身於此做酒家傭保,其時,飯店的生意是非常興隆的。這點在《漢書·王莽傳》中有所記載:“王業??乃取市所賣粱飯肉羹持入視。莽曰:

民食鹹如此。”

《風俗通義·衍禮》中有這樣一段材料:“太原郝子廉,饑不得食,寒不得衣,一介不取於人。曾過姊飯,留十五錢默置席下而去,每行飲水,常投一錢井中。”從文中數據,我們可知主人公吃一頓飯花15錢,合人民幣是22.5元,以現在的城市餐飲消費標準來看,不算很高。而喝一次水得花去1錢,合人民幣1.5元,這也不算貴,因為今天的1瓶礦泉水或純淨水,也得1元,如果是可樂等碳酸飲料或茶飲料,普遍零售價要2元以上,而果汁飲料價格則更高。至於飯店裏的最低消費標準是否是設定在15錢,由於文獻缺漏,隻好存疑。

還有文獻記載過餅價,大約是每枚1錢,折合人民幣1.5元,也不是很貴。隻是餅的大小不得而知,1枚餅是否夠一個成年人吃飽,也是個有待考證的問題。

漢代紡織品與服裝價格

1.布帛及相關紡織品價格兩漢時期常見紡織品有布、帛、縑、素、練等幾種。布為麻織品,是社會中常見衣服原料中價格最低的。帛為普通絲織品,價格比布稍貴。縑即是絹,為細密而有色彩帛,價格比普通帛更貴一些,已非一般人所能穿戴。至於素則是絹中精品,顏色純白,市場價格比縑還要貴。而練則是絹縑之中的頂極名貴品種,其名貴程度已非民間輕易可見,在價格方麵自然也是高高在上。

上述幾種紡織品的價格,在《居延漢簡》等相關曆史文獻中都有所記載,下麵將分別給予介紹,鑒於文獻資料過於冗雜,就不一一引原文做例了。在討論布價之前,先要具體談一下布的計量方式和單位。漢代主要以匹來計量布的多寡,比匹更小的單位是丈和尺。1匹=4丈,1丈=10尺。而漢尺遠比今天的尺要短,漢代1尺約合今天的0.69尺,換算成厘米大約是23.1厘米。

有文獻記載的布價,基本上都在每匹200錢到400錢之間,合人民幣300元到600元。惟獨《九章算術》中有一個特例為每匹125錢,合人民幣187.5元。這恐怕是那個時代最便宜的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