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掌握“高級”語言技巧(2 / 2)

有一家公司新招聘了幾個職員,第一天開會時,老板將這幾個職員向大家簡單介紹了一下。

大家的自我介紹很順利,然後輪到了一個叫王燁的人,老板點名說:“下麵是營銷部的王華。”然後會場一片寂靜,沒人說話,“王華!到了嗎?”老板大聲喊。

這時一個年輕的小職員紅著臉站了起來,有點兒不好意思地說:“老板,我叫王燁,那個字不讀‘華’。”會場上有人忍不住笑了起來,老板的臉一下子紅了。

正在尷尬中,旁邊的秘書站起來看了看老板手裏的名單,然後大聲說:“對不起,老板,這個字我不認識,打的時候就打成‘華’了,以後我一定多查字典。”老板鬆了口氣,揮了揮手讓他坐下:“你也太粗心了,怎麼能把人家的名字打錯呢?”“是,老板,以後我會注意的。”秘書連連認錯,還向那位叫王燁的職員道了聲歉。

事情就這樣過去了,秘書始終是老板最信任的人,很快被提拔做了辦公室主任。而那位王燁一直默默無聞,兩年後仍舊被老板故意漠視,最後隻得主動辭職了。

職場中說話需要字斟句酌,尤其是麵對別人的錯誤時,更要學會婉轉地表達。有時一句話說不對就可能影響別人對你的整體觀感,關係到前程問題。

講究語言技巧並不代表巧言令色、油嘴滑舌,而是為了更好地處理人際關係,照顧到別人的麵子和情緒,也考慮到環境和場合,使說出來的話大家都覺得可以接受,願意接受。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說話方式,永遠也不適合職場人。

漢代丞相公孫弘年輕的時候家境貧寒,貴為丞相以後,還保持著當年的生活習慣,每頓飯隻有兩個菜,睡覺時蓋的被子也是很普通的棉被。沒想到就是這樣簡樸的習慣卻成了話柄,朝中大臣汲黯一向出了名的正直無私,就此事向漢武帝狀告公孫弘,認為以公孫弘的地位,明明俸祿很多,但是他卻做出這樣一副清廉節儉的表現來,看起來大公無私,其實是沽名釣譽,故意做作,十分虛偽可憎。

漢武帝於是問公孫弘:“汲黯說的都是真的嗎?”公孫弘點了點頭說:“都是真的,他是大臣中和我關係最好的人,很了解我的習慣。他對我的指責一點沒錯,我位列三公,可是吃飯睡覺都和普通人一樣,確實有點沽名釣譽的嫌疑,隻有像汲黯這麼正直的人才會如此直言不諱地批評我。”

漢武帝沒想到公孫弘直接承認了自己的過失,這一下反而覺得他為人坦誠,想了想覺得沽名釣譽也不是什麼罪惡的事情,此後更加敬重這位丞相了。

公孫弘的做法放在現代職場也是很有借鑒意義的,麵對別人的指責,如果強烈地為自己辯解,反而更讓人覺得他做人很虛偽,使得“沽名釣譽”的真實性增強了,讓人因此產生反感。可是公孫弘沒有否認也沒有辯解,而是痛快地承認了,在旁觀者看來,這種承認充滿了寬容和度量,給人留下他心胸寬廣、內心坦蕩的印象,如此一來,那個指責因此就顯得小題大做了。

這是一種處世的智慧,職場中人也應學習這樣以退為進、不辯自明的語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