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憑吊古人曆盡滄桑和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據《巴縣誌選注》載,在豐盛鎮域內清鹹豐年間建有升平寨、天成寨、靈官寨、共山寨、豹子坪寨、觀音寨、鐵瓦寨、牛頭寨、老鴉寨;道光年間建有木耳寨;同治年間有巴涪二縣共建的雙鳳寨、一碗水寨、關山寨等16個山寨。各山寨都建在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東山和西山山脊線和山頂的夷平麵上,多有水源,可種田屯兵,長期固守。建在東山脊的從北至南有一碗水寨、升平寨、觀音寨、議和寨、鐵瓦寨等建在西山上從北至南的有豹子坪寨、山羊寨、牛頭寨、靈官寨、雙鳳寨等。
古鎮碉樓。
早在明清時期,豐盛場便商賈雲集、店鋪林立、商貿發達,形成了擁有十多條街道的大場鎮,是古代巴縣旱碼頭之首。因其位於崇山峻嶺的大槽穀之中,地勢平坦,物產豐富,環境優美,是富商豪紳安居樂業的理想之地。出於對財富和自身安全的守衛需求,碉樓在特定的曆史和地域環境下便成為這一古場鎮重要的防禦建築。豐盛鎮的碉樓建築不僅是巴渝古鎮建築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整個碉樓建築的分布來看,也是碉樓這一建築類型的重要地域性代表。
古鎮現保留的碉樓多建造於清代,條石為基,夯土版築,一般為34層,最高的6層。四麵開4、窗,用於暸望和射擊,內有樓梯聯係各層。遇到匪患時,碉樓內可儲藏糧食,屯兵堅達一。
豐盛古場鎮內目前留存有六處碉樓,分別位於一品殿口座\上埡口、下埡口、二十二步坎和南川場口處、南川場口碉樓僅存遺跡。
紮製工藝。
紮製工藝發源於豐盛地區以及相鄰的涪陵、南川等鄉鎮,其中以豐盛鎮的紮製工藝最為複雜、精致和悠久。
豐盛鎮早在明末清初已有專門從事紮製工藝的店鋪,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曆史。目前,該鎮紮製工藝第四代傳人李少江老人仍居住在鎮上,在80年代中期曾收徒弟4個。90年代末其二徒弟張金國在鎮上開設紮製鋪,其後另有8人也從事紮製行業,經營至今。
由於時代的變遷,紮製工藝通過工藝過程和工藝用料的改進,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要。尤其是在2002年豐盛鎮被列為“重慶市曆史文化名鎮”後,當地政府為保護和促進紮製工藝傳統的發展,每隔兩年舉辦一次玩龍舞獅大會,為紮製工藝的發展提供了社會環境。
豐盛鎮紮製工藝因紮製用料、紮製題材和紮製目的的不同分為紙紮、布紮和棕紮。紮製內容有大轎、龍獅道具、煙火架、冥具、旱船、走馬燈等,種類繁多,涉及節慶、祭祀、喪事等市民生活的許多方麵。由於紮製工藝融彙了民間繪畫、裝裱、編紮、捆綁和木雕等工藝美術,是地域文化的綜合體現,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2006年,“豐盛紮製工藝”入選巴南區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古鎮建築與裝飾。
豐盛鎮古建築甚多,至今保留較好的主要集中在古場鎮內及其附近。古場鎮的老街上至今保存有百餘處明清以來的古民居,主要分布在江西街、長寧街、公正街、書院街、十字街、街及街。
建築風格與結構類型。
建築風格。
古鎮各街道上分布有四合院、宮殿、堂等形式建築,除保留有傳統的巴渝風格外,還有較為典型的徽派建築風格。如封火牆、各種鏤空、浮雕等,充分證明了豐盛古鎮曾經的鼎盛,並說明因商貿交流的發達而帶來的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最終以建築的形式來承載和凝固。
結構類型。
古場鎮的古建築多為雙重趙簷,以木材、磚瓦、條石等為主要建築材料,以木構架為主要結構形式(如抬梁式、穿鬥式、井幹式,並以穿鬥式結構為主,部分重點建築采用抬梁式與穿鬥式混合的構架形式八。
穿鬥式。
穿鬥式又稱立貼式構架,也作穿逗架、穿鬥架,木構建築構架形式之一。其特點是沿房屋進深方向由柱距較密、柱徑較細的落地柱與短柱直接承檁,柱間不施梁,而用若幹穿枋聯係,並以挑枋承托出簷。房屋的屋頂一般為平坡,不作反宇凹麵。這種構架出現於春秋,漢代已相當成熟,流傳至今,是我國南方民居中普遍使用的一種結構形式。其優點是可以使用細木料,較省木料,也較牢固,山牆麵抗風性能好;缺點是室內柱密,空間不夠開闊。
抬梁式。
抬梁式又稱疊梁式、梁柱式構架,為木構建築構架形式之一。其特點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支數層疊架的梁,梁逐層縮短,梁層間墊短柱或木塊,在最上層梁中間立小柱或叉手,形成三角形屋架。各層梁的兩端承檁,檁間架椽,從而構成坡頂房屋的空間骨架。抬梁式構架的優點是室內少柱或無柱,可獲得較大空間;缺點貝是柱、梁等用材較大,消耗木材較多。
混合式構架。
混合式構架是木構建築構架形式之一,即疊梁式與穿鬥式混合使用的構架形式。一般抬梁式構架用於中跨,穿鬥式構架用於兩山牆麵。這種結構形式兼具抬梁式和穿鬥式構架的優點,多見於南方民居中。
平麵布局與民居格局。
平麵布局。
豐盛古鎮的平麵布局具有簡明的組織規律,以“間”為單位構成單座建築,再以“單座建築”構成庭院,進而以“庭院”為單元組成各種形式的“組群”,如大房子、桂花灣、楊家祠堂、李家祠堂等。最終,組群與組群相關聯,形成有機的古鎮平麵空間。
圖。
庭院。
在豐盛古鎮的民居中,分布在古鎮街道兩側的民居大多呈現“前店後宅”的格局。從沿街的外立麵看,一般較為小巧。正對街道的室內空間一般是營業門麵房,在門麵房內部的一隅有門,進去後是與地勢相結合的室內台階,順著台階上了,是個較大的空間,這就是主人的住處。也有在單獨地段修建的宅院,如大房子。除此之外還有吊腳樓,即指伸出堤坎之外。
在懸挑構件上鋪板修建的房屋。
屋頂造型。
豐盛古鎮建築形式優美,尤其以屋頂造型較為突出,整體上形成了起伏錯落、宛有韻致的古鎮第五立麵(建築屋頂)。古鎮建築的屋頂造型足夠豐富,歇山式、硬山式、懸山式均有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