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鄒濤、於淩罡的虔誠呐喊最終為高房價所湮沒,甚至他們的主張被人視同作秀。但這股力量的興起,畢竟預示著中國樓市的話語權,已經不完全“一邊倒”地掌握在地產商手中。隨著地產草根借助網絡的自我覺醒和強烈訴求,地產商的後背顯然出現了一絲寒意。

2006年5月27日,《關於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的意見》(國六條)出台。鑒於當時熱錢、炒作、人民幣升值等因素的影響,國內房價出現爆發式增長,政府開始不斷地緊縮信貸,為“高熱”的樓市降溫。隨著中國與世界的經濟聯係越來越緊密,國內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也正處在一個更為廣闊的政治、經濟、人文環境之中,中央與各級政府、企業與金融機構,以及各級市場在不斷博弈中發展和成熟。

2007年1月17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關於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增值稅清算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了房地產企業土地增值稅繳納的適用範圍,改變了以“預征”為主的土地增值稅繳納現狀。文件的發布標誌著房地產開發迎來土地增值稅“清算”的時代。《通知》規定,土地增值稅按照房地產開發項目為基本單位進行清算,對於那些分期開發的項目,以分期項目為基本單位進行清算,這樣避免了開發商以分期開發為由拒絕清算土地增值的行為。同時,除房地產開發項目全部竣工外,清算條件還包括:整體轉讓的未竣工房地產開發項目,並且包括直接轉讓土地使用權的開發項目。對因主客觀原因不清算的行為,稅務機關可參照類似企業稅的情況,按不低於預征率來核定征收土地增值稅。

2007年9月27日,央行頒布的《關於加強商業性房地產信貸管理的通知》(359號),明確第二套房貸款實行提高利率和首付的政策。《通知》指出將嚴格管理住房消費貸款和房地產開發貸款。《通知》要求商業銀行應該密切監測房地產價格的變化和對信貸資產質量的影響狀況,切實加強商業性房地產內控機製建設和信貸管理,積極防範房地產信貸風險。

2007年10月1日,《物權法》在此日實施。《物權法》明確規定了住宅建設用地的使用權期限屆滿的自動續期;陽光權要保護;小區車庫車位首先要滿足業主的需要;不動產將施行統一登記的製度,辦理房產證將達到一個比較快的速度;土地承包期滿可按國家規定繼續承包等。

2007年12月13日,在第二屆“海螺行動”新聞發布會上,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石說,“我承認樓市確實出現拐點”。此言被認為是他在為萬科全麵降價作輿論鋪墊。“拐點論”見於媒體並被一定程度放大後,廣州、上海樓市聞風而動,不僅萬科多個主力樓盤有10%到15%的試探性降價,全國各地也引發了多米諾效應,並最終成為中國房價下行的曆史“大轉彎”。

輿論普遍認為,“拐點論”的出現除了是對我國持續高房價的警告和檢討外,同時也表明在我國推動保障性住房的民本意義。實際上,此前就有強烈信號。2007年11月19日,溫家寶總理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發表演講時就說:“近些年來房價上漲較快,人民有很大意見。”2007年12月21日,開始調整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對於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由現行的387%提高至414%,上調027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由現行的729%提高至747%,上調018個百分點;其他各檔次基準利率相應調整。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不變。

第五階段:金融危機和房地產調控階段(2008-2010年)從2007年第四季度開始,信貸緊縮政策的影響逐漸顯現,不斷升溫的房價開始快速回落,伴隨而來的還有成交量的萎縮。2008年2月,在“拐點論”的爭議聲中,上海萬科舉行元宵節95折特賣,賣出170多套優惠房源,總銷售額達257億元。

2008年9月,由美國次貸危機導致的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國際經濟環境的全麵衰退跡象逐漸明顯,國內經濟也受到很大影響。僅以上海樓市為例,出現“史上最冷金九”,一手商品住宅的成交量跌到4469萬平方米,為旺季樓市新低,創下近三年來最為嚴重的滯銷局麵。2008年9月15日、10月8日和10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三次宣布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其他期限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作相應調整,房地產業終於迎來久違的降息周期。